袁智勇
眼前的漢子,個頭不高,身子略有些佝僂,臉龐黝黑,皺紋深深,眉毛花白,穿著一件有些舊的西裝上衣,話不多,臉上偶爾浮現(xiàn)憨憨的笑容。這個平凡得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人讓筆者有些驚訝,他就是那位在村民心中如山重的鄭家賢?他就是在市委學習培訓班上侃侃而談的“背包書記”?
從1996年當選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北界村合村前的原萬福橋村黨支部書記開始,到2004年再次當選原萬福橋、松樹埡、北界三村合一的北界村黨支部書記,他已連續(xù)做了多屆村支書。
在他的手里,北界,這個偏遠的高寒山村,結(jié)束了不通電不通車不通水的歷史。
在他的手里,這個過去負債累累的窮山村變成了全縣經(jīng)濟50強村。
當他出于年齡考慮想要退居二線時,村民們不讓他走,堅決選他繼續(xù)做支書。
“我是共產(chǎn)黨人,就要替黨分憂,就要站在前鋒,幫村里人做事?!编嵓屹t平靜地說。
“他當村支書,我們信服?!?6歲的向奇梅老人認真地說。
“他是一個好人。”村民們動情地說。
大音希聲,大德無形。鄭家賢,以自己對村民的如山之愛,在村民的心里,成就了一座高山。
“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北界村位于子良鄉(xiāng)最北部,地處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與湖北五峰縣、松滋市交界。長期以來,村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煤油燈照明的半原始生活。到2003年,北界村的電線桿還是陳舊的木桿子,全村超過三成的村民用著從湖北拉過來的電線,時不時還會發(fā)生電壓不穩(wěn)、線路老化甚至漏電的問題。有些鄰近的湖北老百姓就會嘲笑他們,說湖南在吃湖北的“照顧飯”。
樹要皮,人要臉。鄭家賢下決心要把電拉通、改造電網(wǎng)。他想盡辦法讓北界擠進了全縣“無電村建設(shè)”項目籠子,可村里沒有一分集體資金,怎么辦?集資!總共只有368戶、1100多人的北界,只用3天時間,就湊了10余萬元,再加上國家項目投入,他們很快買來600根水泥電線桿。
可是,這些長十幾米、重達千斤的水泥電線桿該怎么“伺候”上山呢?請人抬的話一次上山要價就是200元,還不包括吃飯、煙酒等支出。鄭家賢馬上召開村民大會介紹情況,號召群眾出義務(wù)工?!皼]得說,聽賢支書的,自己抬!”于是,全村老少爺們捋起袖子肩扛手推,婦女老人主動送茶送飯,周邊村的群眾看著這熱火朝天的義務(wù)勞動場面,無不稱贊“北界村人心真齊”。
北界村黨支部委員李子新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那么粗重的電線桿,賢支書總是搶著一人扛大頭,有時幾乎是趴在地上硬用肩膀死頂著往上走……10多公里的路啊,電通了,賢支書卻瘦了好幾圈。”
就是靠著這種霸得蠻、吃得苦的勁頭,截至目前,北界村累計完成電網(wǎng)整改工程60公里,增加50千伏安變壓器4臺,高壓線路18公里,崇山峻嶺中亮起了一盞盞明燈,也點亮了百姓的心燈。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的北界村不通水泥路,出行難是村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修路成為全村上下最關(guān)注、最看重的事。但是修路需要花錢,鄭家賢說,那時的他,就像“化緣”的苦行僧,見到誰都要開口募捐。
“我記得很清楚,2005年我們是平路,2006年就打了5.3公里的水泥路,2007年打了5.5公里,2008年也是5.5公里,基本上每年沒停過頓,到現(xiàn)在為止,一共是26公里?!编嵓屹t數(shù)著手指頭說,“我是這樣想的,一年接力一年,一步一步推進,事情總會辦成的。”
再說通水?!氨苯缡莻€山窩窩,人畜飲水要遠挑,遇到天旱水如油,給錢無人愿意挑”,這是過去群眾們對當?shù)仫嬎щy的無奈心聲。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干出樣子”。鄭家賢不等不靠,帶領(lǐng)村民滿山鉆,去尋找一個個合適的水源來修建蓄水池,其中一個建在了海拔1100米的蘆峰山頂上,蓄水能力達300立方,解決了大柳樹片上百人的飲水難題。截至目前,北界已修建大小蓄水池60多個,總蓄水量達3000立方,基本滿足了全村人的用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北界村把水管直接引到了村里五保戶和高齡老人的家門口,“以前挑泉水吃,山路走著費勁還不安全。像我這身子骨,擔不動水了,水管通到了家門前,就是救我命了?!?7歲的村民文香蘭說。
路通了,電亮了,水來了,鄭家賢開始為村子的“出息”忙活了。養(yǎng)羊、種天麻都做過,但都沒有形成氣候。2006年,鄭家賢靠“軟磨硬泡”,并承諾“如果種虧了,我賠你”,讓一些村民開始種上了烤煙。為了解決關(guān)鍵的技術(shù)問題,他特地從湖北請來技術(shù)員幫忙指導,花甲之年還自己帶頭學技術(shù),又手把手教會煙農(nóng)。他還與鄰近的湖北五峰仁和坪鎮(zhèn)漢唐村商量,從對方那里調(diào)劑了20畝適合種煙的田地。每到收煙葉的時候,鄭家賢總是忙前忙后,前些年還經(jīng)常與煙葉收購站的工作人員爭執(zhí)著定級定價,為的是讓煙農(nóng)的煙葉能夠賣個好價錢。
“這兩年,基本上是他說了算的,他說是什么級就什么級、是什么價就什么價,因為他已經(jīng)成為了專家,辦事公道,童叟無欺,大家都信服他。”時任子良鄉(xiāng)財政所所長向延高這樣說。
現(xiàn)在,全村煙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煙葉質(zhì)量不斷提高。2013年,全村發(fā)展烤煙550畝,生產(chǎn)中上等煙葉2100擔,每擔煙均價1300元,農(nóng)民創(chuàng)收200多萬元,建設(shè)密集型烤房28個,烤煙產(chǎn)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把這個原本的貧困村帶進了全縣50強村的行列。
鄭家賢或許說不出什么農(nóng)村建設(shè)的大道理,但對北界村的發(fā)展,他心里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帳。從通路通電通水,到做活山地文章,他帶著村民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xiàn)著自己心中的農(nóng)村藍圖。“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鄭家賢對自已定的目標里,還有幾件事情沒有完成:村里還有幾條斷頭路沒修完,小村電力網(wǎng)改需要完善,安全飲水工程需要建設(shè),除了烤煙生產(chǎn)外,他還想在山區(qū)種植紅高粱,目前正在進行試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