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去酒樓或餐館,端上來的菜肴多油香四溢。吃完之后,盤底必然留一層油,尤其是辣菜系列,紅彤彤的厚油浮在食物上,似乎無油便與美食絕緣。原以為天下中餐是一家,到香港之后,方知“食無油”亦可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到香港的第一餐,是叔叔在荃灣煌府婚宴專門店請吃晚飯。點了幾道菜:烤鴨、冬菇燜油豆腐、炒牛肉、山藥炒荷蘭豆、揚州炒飯。第一印象是:少油,清淡,連揚州炒飯都沒見油星粘盤底,吃起來卻香味十足。我以為是這家酒樓廚師手藝高超。
第二天,在大眾化的連鎖餐廳大家樂吃早餐,盤底碗底皆不見油星,煎蛋、煎牛排沒有油,炒面倒是根根見油,但是盤底依然滴油不粘。
去迪斯尼玩,一份快餐93港幣,用了美味的醬汁而不見油。
后來,在太興吃燒鵝、咖喱牛腩、小瓜炒肉片、清蒸盲曹魚,在銅鑼灣一家小餐廳吃咸蛋蒸肉餅飯、洋蔥豬扒腸仔意面,在金滿都吃越南餐,在和記吃生滾粥,在海洋公園的餐廳吃燒味飯、煎包……皆是“食無油”。
我很好奇,香港美食怎么都不用油?叔叔說:香港人怕胖。阿姨說:香港人要健康。餐館想要留住客人,當然要少油,一般都不放油,只用調味料。
回想我們身邊的餐館酒樓,杯盤盞碗,無不是厚厚膩膩,一層又一層油。
超市一桶5升裝的花生油130元左右,以餐館毫不心疼地用油法,是用不了幾次的,除非是黑心油、口水油,抑或地溝油。
不如學習香港清淡飲食。餐館不敢得罪食客,自然在美味與少油上下工夫。最重要的是香港監(jiān)管嚴明,餐館酒樓每天都要保留一份原料備查,違法成本上升,省油既提高利潤,又避免違法,何樂而不為?W
福建 李建珍
本欄責編/王歡
wh@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