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研+薛蓉+湛游洋等
摘要:將天冬氨酸與亮氨酸反應(yīng),合成了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PL),通過乙二胺將釓-1,4,7,10-四氮雜環(huán)十二烷-1,4,7,10-四乙酸(Gd-DOTA)連接到PL上,制備了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劑PL-A2-DOTA-Gd,通過核磁碳譜、凝膠色譜等方法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利用細胞毒性實驗、溶血性實驗、體外弛豫效率測定以及體內(nèi)動物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對其性能進行了評估。研究表明,PL-A2-DOTA-Gd的細胞毒性遠低于臨床應(yīng)用的造影劑Gd-DOTA,且其弛豫效率(15.3 L/(mmol·s))是Gd-DOTA(5.8 L/(mmol·s))的2.6倍。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劑PL-A2-DOTA-Gd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對昆明小鼠的肝臟信號的增強效果約為Gd-DOTA的3.1倍,且能在較長時間內(nèi)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增強效果。
1引言
自1973年Lauterbur首次提出了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以來[1],磁共振成像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工具之一[2,3]。為了提高病變和正常組織的成像對比度,30%左右的磁共振成像需使用磁共振成像造影劑。然而,商用造影劑(如Gd-DOTA,Gd-DTPA等)均具有分子量低、弛豫效率低以及非特異性等缺點[4]。將小分子造影劑連接到大分子上能夠提高造影劑的性能[4],例如(Gd-DOTA)-BSA[5], (Gd-DTPA)-Dextran[6]。但是,這些大分子造影劑仍有非生物降解性、較低的體內(nèi)選擇性等缺點[7]。聚天冬氨酸具有優(yōu)異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降解性以及較好的體內(nèi)分布特異性,是一類理想的造影劑大分子載體[8]。據(jù)報道,將親脂基團引入造影劑能提高其對肝臟的選擇性[9]。亮氨酸是一類含有親脂基團的天然氨基酸[10]。
本研究選擇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作為造影劑的載體,期望得到一種具有較高肝臟成像性能的生物相容性造影劑。通過乙二胺連接共聚物天冬氨酸-亮氨酸與小分子造影劑(Gd-DOTA),得到了大分子造影劑PL-A2-DOTA-Gd。在提高其體內(nèi)弛豫效率的同時實現(xiàn)優(yōu)良的肝臟特異性磁共振成像,延長其在肝部的造影的時間,從而有充分時間優(yōu)化成像窗口獲得理想的成像效果,較好地滿足了臨床應(yīng)用的需求。PL-A2-DOTA-Gd造影劑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優(yōu)異的肝臟成像效果,是一種有潛在應(yīng)用前景的肝臟磁共振成像造影劑。
摘要:將天冬氨酸與亮氨酸反應(yīng),合成了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PL),通過乙二胺將釓-1,4,7,10-四氮雜環(huán)十二烷-1,4,7,10-四乙酸(Gd-DOTA)連接到PL上,制備了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劑PL-A2-DOTA-Gd,通過核磁碳譜、凝膠色譜等方法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利用細胞毒性實驗、溶血性實驗、體外弛豫效率測定以及體內(nèi)動物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對其性能進行了評估。研究表明,PL-A2-DOTA-Gd的細胞毒性遠低于臨床應(yīng)用的造影劑Gd-DOTA,且其弛豫效率(15.3 L/(mmol·s))是Gd-DOTA(5.8 L/(mmol·s))的2.6倍。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劑PL-A2-DOTA-Gd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對昆明小鼠的肝臟信號的增強效果約為Gd-DOTA的3.1倍,且能在較長時間內(nèi)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增強效果。
1引言
自1973年Lauterbur首次提出了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以來[1],磁共振成像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工具之一[2,3]。為了提高病變和正常組織的成像對比度,30%左右的磁共振成像需使用磁共振成像造影劑。然而,商用造影劑(如Gd-DOTA,Gd-DTPA等)均具有分子量低、弛豫效率低以及非特異性等缺點[4]。將小分子造影劑連接到大分子上能夠提高造影劑的性能[4],例如(Gd-DOTA)-BSA[5], (Gd-DTPA)-Dextran[6]。但是,這些大分子造影劑仍有非生物降解性、較低的體內(nèi)選擇性等缺點[7]。聚天冬氨酸具有優(yōu)異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降解性以及較好的體內(nèi)分布特異性,是一類理想的造影劑大分子載體[8]。據(jù)報道,將親脂基團引入造影劑能提高其對肝臟的選擇性[9]。亮氨酸是一類含有親脂基團的天然氨基酸[10]。
本研究選擇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作為造影劑的載體,期望得到一種具有較高肝臟成像性能的生物相容性造影劑。通過乙二胺連接共聚物天冬氨酸-亮氨酸與小分子造影劑(Gd-DOTA),得到了大分子造影劑PL-A2-DOTA-Gd。在提高其體內(nèi)弛豫效率的同時實現(xiàn)優(yōu)良的肝臟特異性磁共振成像,延長其在肝部的造影的時間,從而有充分時間優(yōu)化成像窗口獲得理想的成像效果,較好地滿足了臨床應(yīng)用的需求。PL-A2-DOTA-Gd造影劑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優(yōu)異的肝臟成像效果,是一種有潛在應(yīng)用前景的肝臟磁共振成像造影劑。
摘要:將天冬氨酸與亮氨酸反應(yīng),合成了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PL),通過乙二胺將釓-1,4,7,10-四氮雜環(huán)十二烷-1,4,7,10-四乙酸(Gd-DOTA)連接到PL上,制備了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劑PL-A2-DOTA-Gd,通過核磁碳譜、凝膠色譜等方法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利用細胞毒性實驗、溶血性實驗、體外弛豫效率測定以及體內(nèi)動物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對其性能進行了評估。研究表明,PL-A2-DOTA-Gd的細胞毒性遠低于臨床應(yīng)用的造影劑Gd-DOTA,且其弛豫效率(15.3 L/(mmol·s))是Gd-DOTA(5.8 L/(mmol·s))的2.6倍。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劑PL-A2-DOTA-Gd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對昆明小鼠的肝臟信號的增強效果約為Gd-DOTA的3.1倍,且能在較長時間內(nèi)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增強效果。
1引言
自1973年Lauterbur首次提出了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以來[1],磁共振成像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工具之一[2,3]。為了提高病變和正常組織的成像對比度,30%左右的磁共振成像需使用磁共振成像造影劑。然而,商用造影劑(如Gd-DOTA,Gd-DTPA等)均具有分子量低、弛豫效率低以及非特異性等缺點[4]。將小分子造影劑連接到大分子上能夠提高造影劑的性能[4],例如(Gd-DOTA)-BSA[5], (Gd-DTPA)-Dextran[6]。但是,這些大分子造影劑仍有非生物降解性、較低的體內(nèi)選擇性等缺點[7]。聚天冬氨酸具有優(yōu)異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降解性以及較好的體內(nèi)分布特異性,是一類理想的造影劑大分子載體[8]。據(jù)報道,將親脂基團引入造影劑能提高其對肝臟的選擇性[9]。亮氨酸是一類含有親脂基團的天然氨基酸[10]。
本研究選擇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作為造影劑的載體,期望得到一種具有較高肝臟成像性能的生物相容性造影劑。通過乙二胺連接共聚物天冬氨酸-亮氨酸與小分子造影劑(Gd-DOTA),得到了大分子造影劑PL-A2-DOTA-Gd。在提高其體內(nèi)弛豫效率的同時實現(xiàn)優(yōu)良的肝臟特異性磁共振成像,延長其在肝部的造影的時間,從而有充分時間優(yōu)化成像窗口獲得理想的成像效果,較好地滿足了臨床應(yīng)用的需求。PL-A2-DOTA-Gd造影劑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優(yōu)異的肝臟成像效果,是一種有潛在應(yīng)用前景的肝臟磁共振成像造影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