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諺語 大智慧

2014-10-22 18:39李書
關鍵詞:諺語蒙古族

李書

摘 要:諺語來源于民間,是一種最樸素的文學樣式。它流傳范圍廣,流傳時間長,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諺語,我們至今還口耳相傳,不僅因為它們通俗易懂,簡單好記,還因為它們蘊含著人民群眾從實踐中沉淀下來的智慧和經(jīng)驗。本文以蒙古族諺語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并總結出其中蘊含的哲學智慧。

關鍵詞:蒙古族;諺語;哲學智慧

中圖分類號:H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9-0163-03

哲學智慧是哲學和智慧的結合,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fā)展,正確地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榮與辱,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從而為我們指明前進的道路,指導我們的實踐。諺語產(chǎn)生于民間,是幾千年來廣大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智慧中的智慧。所以,哲學智慧自然會在諺語中得到反映。可以說,諺語是與哲學密切相關的一門語言藝術。在諺語似小實大、以小見大的語言世界中,既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豐富的哲學思想,也充分體現(xiàn)著傳統(tǒng)哲學的現(xiàn)實化和大眾化。

本文以蒙古族諺語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并總結出其中蘊含的以下三方面的哲學智慧。

一、蒙古族諺語中的和諧思想

在古代,天,在蒙古族人心目中的地位至高無上。他們以天為永恒的最大的神,故謂之“長生天”,蒙古語讀作“騰格里”。在蒙古族人自己的思維模式中,至高無上的權力由“長生天”授予一位地上的首領,成吉思汗就是一個典型。蒙古族人還認為人死后都會回到“騰格里”的懷抱,而他們又相信狼是“騰格里”的使者,所以,蒙古族人實行天葬,通過狼將人的靈魂帶到“騰格里”的懷抱。

蒙古族人的“長生天”,產(chǎn)生于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無法解釋,象征著一種純自然力,主宰著萬事萬物的變化生息。蒙古族人愛草原、愛家鄉(xiāng)、愛親人。所以,可以說,“長生天”實際上代表著一種和諧,一種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狀態(tài)。

蒙古族人樸素的和諧思想,反映在蒙古族諺語中,首先,表現(xiàn)為人與人的和諧。例如:

朋友多的人,走遍天下無憂;親友疏的人,孤苦伶仃無援。

一個人的聰明有限,三個人的智慧無邊。

三個蠢人,勝過一個明人。

合作的東西,質(zhì)量好;和睦的人們,事業(yè)興。

風調(diào)雨順,花卉爭艷盛開;大家團結,事業(yè)興旺發(fā)達。

以上諺語都說明了人與人只有和諧相處,才能朋友多、事業(yè)興。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不但要與人和諧相處,而且還要與大自然和諧共存。蒙古族是一個典型的馬背民族,其主體人群世世代代生活在廣袤的草原上,以游牧為主,逐水草而居,其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生活方式與草原息息相關。蒙古族諺語“沒有草埸就沒有畜牧,沒有畜牧就沒有吃喝”,言簡意賅地說明了當時條件下草原對于蒙古族牧民的重要性。

由于當時生產(chǎn)力低下,生存環(huán)境惡劣,所以,蒙古族牧民們更加關注草原,保護他們賴以生存的草原。為了維護草原的生態(tài)平衡,合理地利用草原,更好地飼養(yǎng)牲畜,他們適時地進行季節(jié)性遷徙。遷徙的原則是“搬家之前要看草場”(全文為“搬家之前要看草場,安家之前要看環(huán)境”)、“遷移牧場,最好是綠草地”(全文為“遷移牧場,最好是綠草地;要聽勸告,最好是父親的”),也就是說遷徙時必須選擇水草豐美的地方,方便人和畜禽獲得生存所必需的水和食物。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蒙古族牧民們逐漸意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密切關系,逐漸明白了科學放牧的益處,于是,他們在實踐中完善生產(chǎn)方式,在放牧時把握好度,不急功近利,努力地改造并適應自然,積極地促進人與自然、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草場好了牛馬肥,勞動好了身家富。

放牧牛馬草地好,議事談心朋友好。

水草豐美的地方,鳥兒多;心地善良的人們,朋友多。

水草好的地方,牛馬肥;牧牛馬的地方,水草好,以上蒙古族諺語在內(nèi)容上無不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人不屬于自然人,屬于社會人,每一個個體都生活在社會中。社會,是人類生活的各種環(huán)境的總和。人只有適應了自然和社會才能正常地生活。

蒙古族諺語內(nèi)容方面表現(xiàn)的和諧思想,是蒙古族文化心理的最有力體現(xiàn)。

二、蒙古族諺語中的辯證法

辯證法,源出于古希臘文,翻譯作“談話的、論戰(zhàn)的技藝”。辯證法,是先由馬克思提出,后經(jīng)其他馬克思主義者發(fā)展而形成的一套集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于一體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辯證法,在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中都存在,例如:書法中的筆斷意連、雕塑中的靜中寓動、文學中的以樂境寫哀、以哀境寫樂,等等,都能充分證明這一點。和其它藝術形式一樣,蒙古族諺語中也充滿了強烈的辯證色彩。

辯證法的實質(zhì)和核心是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所謂對立統(tǒng)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這一重要的哲學思想,在蒙古族諺語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例如:

臉面漆黑,心地潔白。

“黑”和“白”是對立的,但它們又統(tǒng)一于“人”的身上。再如:

有利則有弊,有明則有暗。

有上就有下,有來就有往。

利和弊、明和暗、上和下、來和往,是對立的,但它們卻又是統(tǒng)一的,也就是說,沒有利,就沒有弊,沒有明,就沒有暗,沒有上,就沒有下,沒有來,就沒有往。

事物中矛盾著的兩個方面不但既對立,又統(tǒng)一,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例如以上諺語,原來的利、明、上、來,以后由于標準的改變,可能變成弊、暗、下、往。反之亦然。事物之所以發(fā)展變化,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內(nèi)部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的斗爭和統(tǒng)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endprint

紙不能包火,雪不能埋物。

沒有無風的春天,沒有無雪的冬天。

再巧的媳婦,也做不出無米之炊;再靈的姑娘,也繡不出無線之花。

無不透風之墻,無不衰老之人。

瓜熟蒂落,棗熟自紅。

以上蒙古族諺語體現(xiàn)了矛盾的客觀性。事物中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在生活中,千萬不能主觀臆斷,“凡是壞事,都怨西院的黑狗”。

沒有奶的茶黑,沒有燈的屋黑。

沒有簸的米黑,不識字的僧黑。

這里的“黑”,是矛盾的普遍性,不僅存在于“沒有奶的茶”、“沒有燈的屋”、“沒有簸的米”身上,而且也存在于“不識字的僧”身上。

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要求我們要敢于揭露矛盾、解決矛盾?!耙怀簧咭?,十年怕草繩”、“破罐子破摔”,這種害怕矛盾、掩蓋矛盾的思想和行為,最終都不能解決矛盾。

矛盾還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為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各處的烏鴉,叫音不一樣。

每個地方的大雁,叫法不一致;每個地方的騾子,走法不相同。

凡牛不一定都花臉,凡喇嘛不一定能念經(jīng)。

雖然干旱,地有濕有干;雖然立功,功有大有小。

原野的草當中,也有毒草;肥壯的群當中,也有瘦畜。

以上蒙古族諺語體現(xiàn)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人們認識一切事物的基礎,是區(qū)別和認識事物的內(nèi)在根據(jù)。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時,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量自己力氣,才和人家摔跤;估自己舞臺,才在人前跳舞。

看兔子的遠近拉弓,按牛犢的大小用繩。

要按馬群的范圍打呼哨,要按被子的范圍伸腿腳。

以上蒙古族諺語都說明了想問題、辦事情時,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決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生搬硬套、一概而論,否則就好比“拿鑰匙劈柴”、“拿斧頭開鎖”,即使鑰匙再好,斧頭再利,也無濟于事,因為“拿鑰匙劈不了柴,拿斧頭開不了鎖”。

具體地說,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認識事物的性質(zhì)時,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認識事物的關鍵所在。

抱薪救火,適得其反。

這個蒙古族諺語,從反面告訴我們,如果想問題、辦事情時,不善于抓重點,不能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釀成大禍。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學會統(tǒng)籌兼顧,恰當?shù)靥幚砗么我?。反對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忽視次要矛盾的“單打一”?/p>

三、蒙古族諺語中的認識論

認識論,又被稱作知識論,是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類認識的本質(zhì),認識的前提、基礎,和認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及其規(guī)律等問題。

認識論中的基本問題是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問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這一重要的哲學思想,在蒙古族諺語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例如:

只有蹚過河水,才能知道水的深淺;只有長期相處,才能了解人的心底。

好朋友,結識中認識;好馬匹,久騎中知道。

不舔不知苦,不遇不知難。

不要讓未出過門的人守篝火,不要叫沒旅行過的人捆包裹。

不走路,不知路遠;不學習,不明大理。

河深淺與否,要蹚過了才知道,馬好壞與否,要騎過了才知道,路遠近與否,要走過了才知道,人,性善惡與否,要認識了才知道,等等,都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基礎、動力。認識是否正確,不由人的主觀感覺決定,而由實踐的結果決定,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正所謂“天平是稱量輕重的好儀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

實踐并不是蠻干,蒙古族諺語又告訴我們說:

一人追兩只兔,一只也逮不住。

牧馬需用套桿,打圍要帶獵犬。

逮捕猛獅要用計,逮捕烈馬要用強。

騎馬需要鞍,釣魚需要桿。

對待惡狼只能用棍棒,對待敵人只能用斗爭。

這些來源于生活的實踐經(jīng)驗,為我們指明了做事的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無價之寶,正所謂:“計比金子貴”。

實踐決定認識,反過來,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人的實踐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它受意識支配。認識活動及其成果具有相對獨立性,它一經(jīng)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實踐。關于這方面在蒙古族諺語中也有反映,例如:

上當只一次,不能上兩次。

說明了認識能使主體根據(jù)變化了的情況,及時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動,而且如果主體能按照認識對實踐的指導去做事,就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由此可見,蒙古族諺語中蘊含著人民群眾從實踐中沉淀下來的無窮智慧和豐富經(jīng)驗,認真收集,認真學習,能提高我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幫助我們明辨是非,增長智慧,正所謂:“小諺語、大智慧”、“水滴積多盛滿盆,諺語積多成學問”。蒙古族諺語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下并傳承這些諺語,以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服務于社會。

——————————

參考文獻:

〔1〕本社編.蒙古族諺語[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2〕額爾敦陶克陶等.蒙古諺語[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59.

(責任編輯 徐陽)endprint

猜你喜歡
諺語蒙古族
黑龍江蒙古族古籍考錄
蒙古族“男兒三藝”傳承研究
淺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說說諺語
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十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十屆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一)
諺語趣畫(二)
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九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名單
麻阳| 巫溪县| 奉贤区| 景德镇市| 安吉县| 高雄县| 璧山县| 建德市| 五峰| 徐汇区| 望谟县| 汪清县| 中牟县| 岫岩| 健康| 前郭尔| 泽库县| 沙雅县| 叶城县| 万宁市| 神农架林区| 鹤山市| 东平县| 闽清县| 临安市| 金平| 南乐县| 阳高县| 雅江县| 溧阳市| 南丹县| 鲜城| 阳新县| 称多县| 金山区| 望城县| 凤翔县| 四川省| 招远市| 奉贤区|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