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榮++李俊義
摘 要:本文以古文獻為依據(jù),輔以實地調(diào)查,進一步充實對“形類馬盂”的馬盂山峰(今寧城、平泉兩縣交界的大尖山峰)的認定證據(jù);另對古籍中所載狹義、廣義的馬盂山作詮釋。
關(guān)鍵詞:中京;馬盂山(峰);狹義;廣義
中圖分類號:K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9-0005-03
學(xué)術(shù)界對遼中京附近的馬盂山和具體所指“形類馬盂”的馬盂山峰在何地,多有爭議。
由于古文獻對馬盂山的位置記得不明確,尤其古今稱某山峰為某山者多見,后人便將“老哈河發(fā)源于馬盂山”的文獻附會到今平泉縣境的光頭山峰。1987年赤峰瑪希、張松柏二先生考證馬盂山即今喀喇沁旗馬鞍山峰。①2004年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平先生撰《淺說馬盂山》一文,就馬盂山的名稱由來和地理位置及山體走向等給予較全面的“廓清”,強調(diào)古文獻中此馬盂山多指馬盂山脈,②但亦未確定“形類馬盂”之峰在何處。2007年寧城縣趙存范先生考證馬盂山(峰)為寧城、平泉二縣交界的大尖山峰。③筆者贊同此說,但認為其論據(jù)和考證還應(yīng)充實,與之相關(guān)且有影響的狹義、廣義馬盂山也有必要進一步探索。本文試對遼中京附近的馬盂山(峰)及其狹義、廣義地域作些新的考證。
一、馬盂山名與馬盂
關(guān)于“馬盂”一詞的含意,《遼史·兵衛(wèi)志》有述:“遼國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每正軍一名,馬三匹,打草谷、守營家鋪丁各一?!?,箭四百……小石刀、馬盂、炒一斗、沙袋、搭毛傘各一,”此引文確當,可證馬盂至少是遼代從軍者必備并可以隨身攜帶的的器具之一。1979年版《辭?!分小坝邸保o“馬盂”條)釋意為“盛飲食或其他液體的圓口器皿”。收詞最全的《漢語大詞典》對“馬盂”僅解釋為“指大型的盂”。這與《遼史·兵衛(wèi)志》所言“馬盂”明顯不合,若依《漢語大詞典》之說,遼代入伍新兵就必須帶大型的馬盂參軍,這就成了笑話。故《漢語大詞典》的該條釋義至少欠完整。筆者認為,馬盂還應(yīng)另有所指:可隨人攜帶并能掛在馬背上盛液體的容器,初為革制品,后制成瓷器,遼代流行甚廣的瓷質(zhì)“雞冠壺”即其中主要一類。其形上部提手處較窄矮,多有孔,其下為主體,多扁圓粗大,有稍小的平底。古文獻中稱馬盂山之名緣于“山中一峰,形類馬盂”,當是指此峰之形與這種盛液體的容器主體形態(tài)相似。
二、遼中京附近馬盂山的三種地理位置考
古文獻記中京附近馬盂山有三種所指:即狹義的馬盂山脈、單一的馬盂山峰、廣義的馬盂山地。其地理位置和地域范圍如下:
(一)狹義的馬盂山脈
《遼史·地理志》載:大定府“有七金山、馬盂山……”。《元一統(tǒng)志》載:“馬盂山在大寧縣西六十里,中有一峰,形似馬盂?!雹芏墨I所言的馬盂山,正是指中京大定府西60里之山脈。此60里,是指大寧縣衙所在的中京城到馬盂山脈東緣的最近道路距離,即中京城向西經(jīng)今一肯中鄉(xiāng)至三座店鄉(xiāng)(有公路)駐地西北6里的七老圖山麓,其里程確實近60里。但三座店鄉(xiāng)駐地周圍四五十里尤其西部山地(屬于七老圖山脈)內(nèi),絕無“形似馬盂”的山峰。所以,此“大寧縣西六十里”的馬盂山是指今近南北走向、狹義的七老圖山脈。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如此標注,可信。歐陽修使遼詩句“馬盂山西看落霞”(《重贈劉原父》詩),就是指作者于日落前后,在驛道或驛館向西部馬盂山脈上空遙望夕陽映射出的晚霞。
遼金元三代,關(guān)于中京附近馬盂山的文獻,除公元1012年宋使王曾《上契丹事》記在富谷館“正東望馬盂(盂,原文誤作‘云,下文有考)山”是指馬盂山峰外。其余多指狹義的馬盂山脈:如公元979年,遼代耶律琮墓神道碑所記墓地(今喀喇沁旗宮營子鄉(xiāng)境),位于“馬盂山□□□峰嶺□”⑤(□為原文缺字),平泉縣蒙和烏蘇鄉(xiāng)八王溝的遼代秦晉國大長公主(夫君蕭繼遠)墓志,⑥與之相近的寧城縣甸子鎮(zhèn)喇嘛洞村埋王子溝出土的蕭闡墓志,⑦還有平泉縣柳溪鄉(xiāng)馬架子村八旦溝出土的遼代蕭福延墓志⑧都記到墓主人“葬于馬盂山”。這些墓地的分布范圍在西南——北東走向上有120里,其西南部有數(shù)十里寬。其地域正屬于今七老圖山脈,且走向與其所處的山脈大體相同。顯然,這些文獻所言及的馬盂山,至少是指長近400里,寬120~160里的近南北走向今七老圖山脈。
(二)關(guān)于“形類馬盂”的單一山峰
《元一統(tǒng)志》載:馬盂山因其“中有一峰,形類馬盂,故云”。截至目前,關(guān)于中京附近的“形類馬盂”之山峰的位置,主要有三種說法:平泉縣的光頭山,喀喇沁旗的馬鞍山,寧城與平泉兩縣交界的大尖山。
1.認為平泉縣的光頭山(峰)即馬盂山峰。這是較傳統(tǒng)的說法。此說源于清代《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馬盂山在右翼南一百九十里,蒙古名明安,老哈河發(fā)源于此?!保ā睹饕唤y(tǒng)志》稱“馬盂山又名永安山”)依此說,老哈河源于馬盂山峰(又名永安山)。但此山峰(光頭山)形態(tài)與馬盂毫不相干。故此說顯然是清廷修志書者對老哈河發(fā)源于馬盂山脈的誤解,將馬盂山脈與馬盂山峰相混淆。此種杜撰出現(xiàn)晚清前夕不足為怪,因為當時無較大比例尺的較精細的地形圖,且對山脈范圍的界定標準不甚明確,這些修地理志的先生也很難到實地調(diào)查。
2.瑪希、張松柏二位先生認為喀喇沁旗的馬鞍山即遼代馬盂山。稱“馬鞍山峰形狀最近似單孔扁體式雞冠壺。馬鞍山是一座中間低凹,兩端突起的峰。因形似馬鞍,故名。而扁體單孔式雞冠壺其上部在單孔型耳和流之間也呈馬鞍形,二者在形狀上的共同性,表明馬鞍山就是遼代馬盂山”。筆者以為,此山峰神似馬鞍,馬鞍山之名尤為確當,古人何苦另稱其為“馬盂山(峰)”!故將此馬鞍山認定為遼馬盂山明顯不合常理。更何況此峰位于深山中,當時普通人難以見到。
3.遼馬盂山峰是今寧城與平泉兩縣交界的大尖山。此說由寧城縣趙存范先生提出,筆者認同此說。關(guān)于“形類馬盂”的單一馬盂山峰的位置,當以北宋使遼者王曾的《上契丹事》記在富谷館“正東望馬云山”⑨為最明確。清代李慎儒《遼史地理志考》載:“馬云即馬盂,蓋音之轉(zhuǎn),實則一山也?!苯駥W(xué)術(shù)界(賈敬顏先生等)亦如此認定,絕無爭議。但專家們皆未言明此馬盂山是指馬盂山脈,還是指馬盂山峰?這種含混顯然與古今“山”與“峰”字?;煊糜嘘P(guān)。筆者認為,王曾從富谷館東望所見之馬盂山應(yīng)是形態(tài)有相當特點的山脈或山峰,其東不遠處正有一“形類馬盂”的形態(tài)獨特的山峰,即與富谷館東面(稍偏南)隔老哈河相對的“大尖山”峰(第二代1比5萬大比例尺地形圖標為“大山尖”,是尖、山二字顛倒之誤),又稱鍋盔山、鍋底山、大黑山。
此峰坐落于今寧城縣甸子鎮(zhèn)大黑石村西側(cè)與平泉縣蒙和烏蘇鄉(xiāng)交界的南北走向的低山山脊上,形態(tài)奇特,海拔1101米(第一代圖為1119米),高程點地理座標:北緯41°21′,東經(jīng)118°51′。從西、南和北三面望此峰均似馬盂主體之形(圖片:從馬盂山西側(cè)8里攝)。此山峰南北長600米,東西寬330米,相對于其下部山脊高出120余米。實地考察其西側(cè)山坡、山麓,尤與馬盂中下部神似。由于該峰險陡,坡度多超過五六十度,西、東、南山麓以上二三十米高度內(nèi)多近直立崖。僅北側(cè)稍緩,有一條勉強可以攀登的危險小徑。
此馬盂山峰不但形態(tài)獨具特色,且就在燕山東北出口通向草原最重要的古道東側(cè),距古驛道僅4里,行人觀望極為方便醒目。因而此山峰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路過這附近的行人,常會有這樣的疑問:一條很平常的丘陵山脊上,怎么可能會突然冒出如此奇特的突兀山峰來?這即是古今世人注目這座山峰的緣由,也是以此峰之名為周圍山地命名的重要原因。
(三)廣義的馬盂山(地)及命名
古代除上述狹義的馬盂山脈和單一的馬盂山峰外,遼或遼以后,中原文人或?qū)W者還有一種廣義馬盂山(地)的說法。如王曾在富谷館(館址在今平泉縣境北部北五十家子村高家溝門)或其附近途中“正東望馬盂山”后下接的文字“山多鳥獸材木,國主多于此打圍”,就是指略為廣義的馬盂山脈(把七老圖山脈和努魯兒虎山脈泛稱馬盂山)?!镀醯尽酚浿畡t更為廣義,稱馬盂山“南北一千里,東西八百里,連亙燕京西山”。⑩受此說和《元一統(tǒng)志》的影響,《明一統(tǒng)志》言此馬盂山“山廣袤千里,中有一峰形類馬盂”。著名的清初歷史地理學(xué)家顧祖禹在其名著《讀史方輿紀要》中又說,志云:馬盂山“東西千里,南北五百里”11 (顧祖禹對此說不置可否)。這三種文獻所說馬盂山(地)的范圍東西八百里或一千里,南北一千里或五百里,顯然是指廣義的馬盂山地。這種廣義馬盂山(地)的范圍已經(jīng)與古代燕山多有重合(燕山之名至遲在東晉時已有),而且還包括了今遼西丘陵(馬盂山峰即今大尖山,在其西緣)。限于當時的地圖粗略和科學(xué)水平,今人無須苛求古人所云馬盂山地范圍的精度。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清初及其以前這種廣義馬盂山(地)的說法,主旨是將古代燕山至內(nèi)蒙古高原南緣以及遼西的大范圍山地、丘陵都歸屬于廣義的馬盂山(地)。伴隨著地學(xué)的進步,此類不科學(xué)的廣義山地說當然要被現(xiàn)代地學(xué)所拋棄。
1931年出版的頗有影響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認為:“永安山,在熱河平泉、凌源、建平三縣間,老哈河發(fā)源于此。古名馬盂山。”“一作馬云山,又名廣土山。高峰崛起,東西綿延數(shù)百里,為群山之祖”。12 筆者以為其釋義將馬盂山脈與馬盂山峰相混述(將三縣間的馬盂山脈同王曾記到的馬云山峰,以及與相距70里的廣土山即光頭山峰混稱為一山),自然不可取。但這一辭條所寫馬盂山(脈)的范圍在三縣間,且東西綿延數(shù)百里,這已明顯包括努魯兒虎山的西段(凌源、建平縣境)。這種認知已將前述廣義的馬盂山范圍大大縮小,這是在糾錯。同時也表明,直到近代也有把今七老圖山和努魯兒虎山的西段看作為一片馬盂山地的說法。
人類對此類山峰、山脈與山地或山系所屬關(guān)系的認知,有些直到現(xiàn)代還有更正。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七老圖山是大興安嶺的余脈,還是燕山的余脈?說法不一。后來的《大百科全書》認定七老圖山屬于廣義的燕山范圍。古代對一些山脈的范圍不甚明確,更談不上規(guī)范山脈的命名。就當今而言,為適應(yīng)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山的支脈或次支脈(難以計數(shù))也有待今人的科學(xué)命名,其難度之大不言而喻。由此,今人應(yīng)不難理解古代馬盂山地名的使用及其范圍界定的亂象。
——————————
注 釋:
①馬希,張松柏.馬盂考[J].松州學(xué)刊,1987(4—5)“赤峰地區(qū)遼金元史研究專號”,63~66.
②吉平.淺說馬盂山[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2004(2):55~59,64.
③趙存范.馬盂山初考.遼中京歷史文化研究[M].遠方出版社,2007.78~81.
④大元大一統(tǒng)志(輯本二).遼海叢書.遼沈書社,1985年影印本,第3583頁(下欄).
⑤項春松.赤峰古代藝術(shù)[M].內(nèi)蒙古大學(xué)出版社,1999.154.
⑥向南.遼代石刻文編[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49.
⑦⑧向南,張國慶,李宇峰.遼代石刻文續(xù)編[M].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146,131.
⑨⑩(宋)葉隆禮撰,賈敬顏、林榮貴點校.契丹國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16,231.
11 (清)顧祖禹撰,施和全等點校.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八.中華書局,2005.840.
12 臧勵龢,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商務(wù)印書館,1931.223.
(責(zé)任編輯 孫國軍)
On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Limited Sense and Broad Sense
of MaYu Mountain in Liao Zhongjing
Hu Tingrong Li Junyi
(Kithan and Liao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ner Mongolia; The institute of northern national culture in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City, Inner Mongolia,024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cient literature, supplemented by field survey, further enrich the “mayu class”cognize evidence about MaYu Mountain (now border region of Ningcheng and Pingquan's Dajian Mountain ); Another is interpretive about MaYu Mountain limited and broad sense records in the ancient books.
Key words: Zhongjing;MaYu Mountain; limited sense; broad sense
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