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云 吳金才
【摘 要】本文結合在水下測量中的應用事例,用美國RESON公司生產的SeaBat 7125 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在實際水下沉船、水下管道、跨江橋梁等工程中進行的水下掃床測量,簡要地論述了內業(yè)數據處理和三維DTM 模型的建立,為同類型水下地形測量提供指導依據。
【關鍵詞】水下掃床;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三維DTM 模型
0 概述
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水利運輸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這為水運航道的維護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實際生產中,會遇到水下沉船、跨江橋梁、水下管道、跨江橋梁等情況,這些都為高精度的水下測量提出了新的課題:必須精確確定水下河床的地形及水下物體的位置和姿態(tài),結合用美國RESON公司生產的SeaBat7125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在以上工程實踐中的實際應用,通過數據處理,建立三維DTM 模型,均較清晰的反應了水下物體的姿態(tài),為應用者設計和做出判斷,提供了準確的依據。
1 多波束系統(tǒng)
1.1 多波束系統(tǒng)簡介
SeaBat7125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下聲納單元發(fā)射和接收脈沖聲波,聲波被河床或水中物體反射,部分被探頭接收,由聲波在水中的傳播時間與聲速的乖積即可計算出水深。該系統(tǒng)由高分辨率聲納系統(tǒng)、聲速探頭、水下聲納傳感器、全套數據采集軟件包PDS2000組成;其中400kHz聲納傳感器每次可同時采集512個水深信號;最大發(fā)射開角165° ;最大ping率達50Hz(±1Hz) 。這樣,它對水下地形測量是以一種全覆蓋的方式進行,它測量的水下地形是一個面。SeaBat7125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由基本的系統(tǒng)、輔助設備、數據實時采集處理系統(tǒng)PDS200和數據后處理軟件包四部分組成。
1.2 SeaBat8125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設備組成
RESON SeaBat8125超高分辯率聚焦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的組成見圖1。
圖1
1.2.1 RESON SeaBat 7125多波束探頭
RESON SeaBat 7125多波束探頭是該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的主要設備之一。探頭為雙頻合一探頭(200kHz or 400kHz),頻率自由轉換 ,實際工作中,操作員可根據水深、測量精度要求及聲納信號質量情況,選擇控制菜單,調節(jié)測量范圍、發(fā)射功率以及自動增益的大小及方式等相關參數,以期達到最佳接收信號的效果。
1.2.2 光纖羅經(Gyro)和運動傳感器(MRU)
光纖羅經可精確測定載體的真方位角,且工作初始化時間較短,開機約五分鐘后就可正常工作,;由于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是一種高精度的測量模式,平面(GPS)及水深測量(多波束探頭)設備在水下動態(tài)測量時姿態(tài)隨時變化,這就需要運動傳感器(MRU),實時測量載體的各種運動姿態(tài),并把信息傳送給多波束測量采集系統(tǒng),用來改正采集的數據,歸算成船體在平穩(wěn)狀態(tài)下的數據。本套SeaBat 7125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配置的光纖羅經Gyro和運動傳感器,合二為一體,它體積小,精度高。
1.2.3 GPS
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平面精確定位需要一套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設備。目前GPS差分定位有碼差分(RTCM、EDGPS、信標差分)和相位差分(RTK、LRK)兩種模式,作為多波束平面定位宜采用具有相位差分的GPS接收機為佳,結合測量單位具體情況,使用Leica SR1200雙頻GPS 的相位差分,一是可以提高多波束數據質量,二是局部范圍可以實現無驗潮水深測量。
1.2.4 聲速剖面儀
多波束作為聲納設備,由于聲波在水中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會隨著水中溫度、鹽度、壓力(深度)等條件的不同而變化,該系統(tǒng)配置一臺聲速剖面儀7125 SV2 ,安置在7125多波束探頭合適部位,測量中同步測量水體中的聲速剖面,傳送到數據實時采集處理系統(tǒng)PDS2000,實時用以精確改正多波束的測深值。
1.2.5 外業(yè)數據實時采集系統(tǒng)
該系統(tǒng)由計算機及PDS2000多波束數據采集和實時處理/可視化軟件包組合而成,軟件包是基于windows7.0 操作環(huán)境的水下地形外業(yè)測量軟件包,具有多種功能,是目前國際上較為完善的的水下測量軟件包。與各種外圍設備的連接(各種不同型號的聲納系統(tǒng)、羅經、姿態(tài)傳感器、定位GPS等),組成一個功能強大的測量系統(tǒng),完成測線的設計,包括橢球參數的基面轉換,采集存儲各種測量數據,記錄測量設備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及改正,提供各種導航信息,以多種方式實時顯示設備工作狀態(tài)及測量數據。
1.2.6 數據后處理軟件包
PDS2000和 Caris7.1 后處理軟件包,可以處理大量的測量數據,特別是多波束測量數據,實現數據的清理、剔除錯誤,并根據給定參數進行原始數據的改正,然后對數據進行計算、描述和制圖。該軟件包可以生成測深數據圖、等高線圖、三維數字模型(DTM)圖、自動生成斷面圖,根據自定義的基準面計算方量或二次測圖間的沖淤變化量。并能夠輸入輸出多種常用格式的測量成果。
1.3 SeaBat7125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主要設備的精度指標
Reson Seabet 7125 聲納系統(tǒng)
工作頻率:200kHz or 400kHz
測深分辨率 6 mm,在200kHz 最大ping率:50Hz(±1Hz)
發(fā)射波束寬:1°(±0.2°)在400kHz,2.2°(±0.5°) 在200kHz
接收波束寬:0.54°(±0.03°) at 400kHz,1.1°(±0.05°)
Octans光纖羅經和運動傳感器技術指標
①航向 穩(wěn)態(tài)精度:±0.1 動態(tài)精度 ±0.2 分辯率±0.01
②縱搖/橫搖 動態(tài)精度:0.01
③升沉/橫擺/縱擺 精度:5cm
7125 SV2聲速剖面儀技術指標
量程:1400-1550m/s ?響應時間:<1ms
量程:-2 - +35 響應時間:<1.5s
Leica SR1200雙頻RTK GPS接收機
動態(tài)測量 水平精度過 10mm±1.0ppm
垂直精度 20mm±1.0ppm
點位更新速率:20HZ 點位輸出時延:<0.03s
1.4 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的優(yōu)勢
1.4.1 與傳統(tǒng)的單波束水下測量方式對比
現在水下測量領域,動態(tài)GPS平面定位配合單波束測深儀的單波束測量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用單波束施測水下地形,是在待測水域內按照合適的斷面間距勻布設斷面,測量結束后,將斷面上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分布均勻的測點和地形特征點,生成等值線采取直線插補的方法。其一,因采集的數據不夠多,特別是在相鄰的斷面間的地形特征點測量中被忽略,不能完全反映地形真實變化;其二,單波束測深儀的波束角一般在3°~8 °之間,對測量水深較深和地形變化較大的水域,單波束測深儀適時測量的水深本身就存在較大的誤差。這種方法在水下管道、跨江橋梁等精密工程測量中,單波束測深系統(tǒng)在使用上是有局限性的。
SeaBat 7125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的接受波束角最小達0.54°(±0.03°) ,并且以每秒1~50次(根據水深自動調整速率)的更新速率采集數據。這樣,它對水下地形測量是以一種全覆蓋的方式進行,它測量的水下地形是一個面,點位采集密度達每平方米為40~50點,這樣,在測量區(qū)域內,地形就能較真實的反映出來。
1.4.2 與早期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對比
早期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采用固定掃測角和垂直安裝模式進行水深測量,而SeaBat 7125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改進了固定掃測模式,它具有可變壓縮掃測角模式,及把正常模式下的135°或165° 掃測角,通過調節(jié)可以壓縮到合適的角度,來掃測重要水下目標,而掃測采集的水深信號仍然為512個,這樣就大大的提高了掃測精度;見圖2。另它還具有電子傾斜功能,在多波束探頭垂直安裝模式下,可以調節(jié)掃測方向傾斜-15° ~ +15°,這對一些掃測盲區(qū)(測量船不能到達的水域)具有重要意義,如碼頭、橋梁,航道邊坡水域,提高了作業(yè)效率;見圖3。 ? ? ? ? ? 圖 2
圖 3
綜上,RenSon SeaBat7125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在水下測量領域,精度和效率高,優(yōu)勢明顯。
2 項目水下地形測量
2.1 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設備的安裝
2.1.1 SeaBat 7125探頭的安裝
SeaBat 7125聲納(聲納換能器)是這套系統(tǒng)的主要設備,一般采用固定安裝方式,在專用測量船軸線的中前部預挖一方形孔,將探頭(聲速剖面儀7125 SV2安裝在多波束探頭上)安裝在方形孔中,一般通過螺紋絲桿來固定聲納探頭,聲納頭與安裝絲桿連接使用螺釘固定,以便于升降和拆卸。
2.1.2 光纖羅經和運動傳感器的安裝
光纖羅經和運動傳感器安裝在測船中軸線前部位置(前艙后部),并與測船中軸線保持平行,使用螺栓固定在測船上,保證了設備的穩(wěn)定。
2.1.3 GPS衛(wèi)星接收天線的安裝
接收天線安裝在測船頂部中間部位,其GPS衛(wèi)星接收天線上部沒有遮擋物,保證了接收衛(wèi)星的數量,以提高平面定位的精度。
所有設備完裝完畢,定義船體中心位置(COG),量取各設備相對于該中心的三維坐標。各設備安裝位置參數輸入后,調用圖形顯示畫面,檢查參數輸入正確無誤。
2.2 Leica ?SR1200雙頻RTK GPS接收機參考臺架設和水位觀測點聯測
平面定位使用GPS相位差分方式,使用 Leica ?SR1200雙頻RTK GPS接收機作參考臺,參考臺架設于測區(qū)邊沿合適的平面控制網點上。
高程控制用于水位觀測,由等級水準點通過高程聯測,接測至水邊合適位置上,在測量過程中,每半小時在水位觀測點上進行水位觀測,讀數讀至厘米,供內業(yè)水深數據改正用。
2.3 參數設置
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在工作前,必須設置有關參數,用于設備的連接、修正安裝偏差、獲得所需要的導航測量信息及用戶坐標系統(tǒng)。
2.4 系統(tǒng)安裝參數校正(Patch Test)
由于多波束系統(tǒng)是一套多傳感器系統(tǒng),它同時接收聲納探頭、RTK-GPS、羅經、姿態(tài)傳感器信號數據,系統(tǒng)校正的作用是對多信號接收源的數據同步性、安裝位置、安裝角度和偏差進行校正試驗,每次聲納探頭的重新安裝,都要進行系統(tǒng)安裝參數校正測量,通過專用軟件,計算出校正參數,把算好的校正參數輸入到系統(tǒng)中,用于改正實際測量中的數據;7125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的校正包括以下幾種:橫搖偏差——roll、縱搖偏差——pitch、艏搖偏差——yaw。
2.5 多波束系統(tǒng)測量
在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外業(yè)數據采集的軟件環(huán)境下,利用測區(qū)的GPS控制網(點)成果,先進行測區(qū)的WGS-84坐標系和1954年北京坐標系的轉換參數計算(三參數法@X、@Y、@Z);再把待測區(qū)原有水下地形圖轉換成外業(yè)數據采集環(huán)境的導航背景圖,根據測區(qū)水深情況及作業(yè)要求,編輯測區(qū)的計劃測線,一般順水流方向布設。
使用多波束系統(tǒng)對待測區(qū)進行掃測數據采集工作,進入SeaBat7125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外業(yè)數據采集界面,分別打開各項數據顯示窗口,在測量過程中,監(jiān)視各外圍設備的工作狀況、數據信號質量以及相關的測量信息,及時調整測船航向,控制聲納接收信號的各項參數。 實際測量中,在測區(qū)根據計劃測線、水深及測點的密度要求,測船按照設計的測線,對測區(qū)進行全覆蓋的測量;測量結束后,通過對已測區(qū)域進行簡單分析判斷,一般可以迅速找出水下有明顯特征地形的區(qū)域,外業(yè)測量時,對這些區(qū)域進行壓縮掃測角、電子傾斜等模式掃測,這樣可以保證外業(yè)采集到更多的數據。
2.6 內業(yè)制圖
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內業(yè)數據處理使用內業(yè)制圖軟件包為PDS2000和 Caris7.1 后處理軟件包,該軟件包可以處理超大量的水深測量數據,實現數據的清理、剔除錯誤,并根據給定參數進行原始數據的改正,內業(yè)處理軟件對每個波束經過各項改正后的水深數據,通過PDS2000軟件包經過水位改正,得到水深點的平面和高程數據,然后生成三維數字模型(DTM)圖。利用水深點的平面和高程數據,還可以形成等高線及水深注記,輸出多種常用格式的不同比例尺要求的測量成果。
3 應用實例
3.1 水下沉船掃測
在長江航道某處有一沉船,需對其進行掃床測量,確定沉船位置和沉船姿態(tài),為制定相應處理方案提供依據。利用SeaBat 7125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對區(qū)域按要求和前面的操作仔細測量后,再對沉船區(qū)域進行壓縮掃測,獲取更多的數據,經過對數據進行處理,然后生成三維數字模型(DTM)圖4:從三維數字模型(DTM)圖上,沉船船頭絞錨機和船尾駕駛頂棚依稀可見。
3.2 水下排污口掃測
某企業(yè)在長江岸線近岸水域有一排污口,受水流作用,該處水下地形有可能沖刷或淤積,為排污口的安全運行帶來隱患,必需對該排污口進行定期監(jiān)測,了解它的實際狀況,判斷其運行情況。依據前面的方法,經過對數據進行處理,然后生成三維數字模型(DTM)圖如5。
從三維數字模型(DTM)圖上,排污口及護樁形態(tài)完好,運行基本正常。
圖 4
圖 5
3.3 跨江橋梁橋墩掃測
長江流域有多座跨江橋梁,為了橋梁的安全運行,需要對橋梁橋墩進行多波束掃測,利用SeaBat 7125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對長江上某處跨江橋梁進行掃測,對全區(qū)域按要求和前面的操作仔細測量后(若橋面較寬或水深稍淺,常規(guī)多波束測量,在橋面下方會有些盲區(qū)),再在橋梁上游和下游各進行一條電子傾斜模式的掃測(各傾斜15°),力爭橋梁下方GPS盲區(qū)的河床和橋墩都全覆蓋,經過對數據進行處理,生成三維數字模型(DTM) 圖6。
圖6
從三維數字模型(DTM)圖上,橋墩的姿態(tài)基本可見。
4 小結
通過用RESON ?SeaBat 7125 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在水下沉船、水下管道、跨江橋梁等工程測量實踐中的應用,這種測量方法具有測點多、測量精度高、測區(qū)全覆蓋等優(yōu)點,經過內業(yè)數據處理,測量成果多樣化,能滿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在建立三維DTM 模型上,能較清楚地判斷出水下物體的姿態(tài)和水下河床的地貌特征,為相關使用者設計和做出判斷,提供了準確的依據。通過在這些工程實踐應用中得到了較好地驗證,為以后的同例水下地形測量提供了新的測量依據。
【參考文獻】
[1]GB/T18341-2001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S].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2001.
[2]周忠謨,易杰軍.GPS衛(wèi)星測量原理與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