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濤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園林綠化工程已經(jīng)成為城市建設中必不可以少的重要部分,采用科學合理的園林綠化植物種植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確保工程的質(zhì)量。本文首先簡單分析園林綠化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最后重點探究園林綠化植物的種植與養(yǎng)護,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植物;種植;養(yǎng)護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也漸漸地提高,然而對城市綠化環(huán)境質(zhì)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園林綠化工程項目施工涉及面廣,影響質(zhì)量的因素較多,如設計、材料、土壤、氣候、水質(zhì)、地形、操作方法、技術措施、管理制度、后期養(yǎng)護等。
1.園林綠化施工中需注意的問題
(1)園林綠化施工中使用的設計圖應當制作完整,標識清晰。在平面圖上明確的標出園林設計中各個部分的具體位置、標高以及其他相關的要求,并將部分在平面圖上難以表達清楚的概念,例如植物的高度、造型、整形形式等,以立面圖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同時施工人員也應當嚴格遵照設計圖進行施工,對與設計圖中表達不清晰的地方,應當及時聯(lián)系設計單位,確保準確的掌握設計圖中所表達的理念后再進行施工,而不要遵循以往經(jīng)驗盲目的進行施工,最終影響到園林工程的景觀效果,降低了工程的質(zhì)量。
(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苗木的應當具備明確的標識。與其他建筑材料不同,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苗木有著種類、樹齡、形態(tài)等多方面的差異,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忽略的苗木的特殊性,而隨意的進行栽培,不僅破壞了園林的觀賞價值,也有會給后期的管理與養(yǎng)護工作帶來困難,降低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工程的成本,影響園林綠化工程的實際效果。因此,在進行園林綠化施工時,應當對苗木的胸徑、樹高、冠幅、冠形、干形、以及分之狀況等各項參數(shù)進行細致的比對,使工程的施工能夠完美的表達工程的設計理念,并確保了后期工程驗收及結算工作的順利進行。
(3)想要保證園林綠化工程的各項功能得以完整的實現(xiàn),后期的管理與養(yǎng)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與普通的工程建設不同,園林綠化工程使用了大量的植物來對環(huán)境進行改造與美化,因此,加大面目的管理與養(yǎng)護力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對于提高園林綠化工程的整體效果,實現(xiàn)工程的景觀功能、生態(tài)功能和文化功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園林綠化植物種植
2.1場地處理技術
2.1.1場地規(guī)劃
場地規(guī)劃要注重促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設計,實現(xiàn)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發(fā)展有機結合的區(qū)域設計,建設特色鮮明和有文化底蘊的文化設計,達到藝術性與科學性高度統(tǒng)一的科學藝術設計以及垂直綠化、生物墻、綠色建筑等立體設計。
2.1.2場地整理
施工前應將現(xiàn)場內(nèi)的生活垃圾、雜草、磚瓦石塊、違章建筑、建筑廢墟等妨礙施工的東西清理干凈,原有樹木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要盡量保留。根據(jù)施工圖紙劃定用地界限,合理規(guī)劃地形,同時結合周邊水系在必要的地方布置排水系統(tǒng)。場地粗整平時坡度要滿足灌溉和排水的基本要求。對植穴、草坪地等土方的開挖、倒運和置換等做到先挖后墊與土壤改良相結合。
2.2苗木種植技術
2.2.1種植前土壤處理
保證綠化種植的翻土深度:喬木60~100cm,灌木50~70cm,草坪及地被20~30cm。喬木種植穴底部施加有機肥,上鋪5cm以上的土層。地被植物的栽植應施足基肥,去除雜物,并翻耕25~30cm,平整度和坡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2.2.2苗木運輸
提運土球苗木時,繩束應綁扎在土球下部,以防土球破碎。苗木運至現(xiàn)場后,若不能及時栽植,帶土球苗木在臨時假植時應盡量集中,將樹直立,再將土球墊穩(wěn)、碼嚴,周圍則用土培好。
2.2.3施工放定線
對自由曲線形塊狀的喬、灌木種植放樣時,首先應沿林緣線放樣,避免出現(xiàn)鋸齒狀林緣線,點植苗木(紅楓、盆景樹、蘇鐵等)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結合所進苗木的蓬徑對間距適當調(diào)整,以美觀為最終原則。片植花灌木(撒金桃葉珊瑚、紅葉石楠、毛白杜鵑、南天竹)應根據(jù)設計種植密度,采取品字形種植(即前后排種植點交錯),整齊美觀。
2.2.4挖種植穴
苗木栽植前以灰點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挖坑的大小則依土球的規(guī)格及其根系情況確定。栽植帶土球的植物時坑應比土球大16~20cm,而坑的深度則應比土球高度稍深10~20cm,挖坑的形狀為圓形,且必須保證上下口的大小一致。
2.2.5栽植
(1)栽植前的修剪。樹冠的修剪:植籬的灌木不需多剪,花灌木和生長較緩慢的樹木應進行疏枝和短截,并去除枯病枝和過密枝,過長的枝條應剪去1/3~1/2;根系的修剪:主要是將病根、病蟲根、劈裂根和過長的根剪去。
(2)—般喬、灌木的栽植。種植時應按設計圖紙的要求核對苗木品種、規(guī)格及其種植位置。根據(jù)設計圖紙將林帶邊緣范圍線測設至林地地面上(方格網(wǎng)法)。規(guī)則式種植點可按設計的株行距以直線定點,而自然式種植點則可在實際種植中靈活掌握,盡量使林緣線曲折自然。相鄰植株的規(guī)格應合理搭配,干徑、高度、樹形近似,樹木保持直立。對于喬、灌木樹形豐滿完整的面應朝向道路—側。對于一些不適宜堿土種植的植物,應適當放大樹穴,原土種植,確保根系生長,以提高成活率。對于樹木胸徑在15cm以上的,應在樹根處布置直徑6cm的塑料透氣管,大約4條/株。
(3)草坪植物栽植。草坪鋪設:草坪鋪設前應堅持做到坪床處理,保證有效土層厚度,并要徹底清除隱埋的建筑垃圾。在草皮鋪設時應注意疏密均勻,鋪設完成后用滾筒滾壓,確保草皮與土層能夠充分粘結,并使草坪平整排水通暢;草皮鋪設方法:每塊草皮之間預留2~3cm空隙,以便草皮成活后仍能在交界處保持平整。草皮鋪好后,應用曬干碾細的原土填滿草皮間隙,并適當碾壓,力求草皮與土壤密切接觸。對于不平整的地塊應去高填低,以確保整個草面的平整,澆透水,2~3天后再進行碾壓。以后則每隔一周澆水碾壓一次,直至草皮完全壓平為止。
2.3后期養(yǎng)護技術
2.3.1名木古樹的養(yǎng)護
對生態(tài)價值和歷史遺留較好的名木古樹,建議設置柵欄,并進行樹干固定、頂枝吊枝、排水澆水、松土換土、病蟲防治等養(yǎng)護技術。在早晨向新栽的常青樹澆水可提高樹木成活率。對較高大的落葉喬木和較大的常青樹在種植時應埋入粗5至6厘米、長1.7至2米的支柱,以防澆水后被風吹倒。建議在名貴古樹上建立若干觀察點,并備案。發(fā)現(xiàn)問題時及時組織植物專家會診。
2.3.2多年種植物養(yǎng)護
經(jīng)常觀察植物的根、葉、枝,每年綜合混合配殺藥物2至3次進行預防。每殺一次都要要綜合配合藥殺透,不能用單一殺病蟲濟。選擇在陽光好的天氣噴藥,且保證連續(xù)幾天無雨水沖淋。對大的喬木其根部要進行重點防治。
2.3.3修剪
為保持植物油充足的水分和完成新陳代謝光合作用,并保持苗木造型,需要把喬灌木中的老枝、枯枝修剪掉,對造型或綠籬,必須根據(jù)植物的生長特性進行修剪,以達到美觀效果??刂浦参锷L主要在于春季的修剪,要特別注意。
3.總結語
在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中,合理的采用科學的施工技術,不僅能夠縮短工程的工期、減少工程的造價,還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質(zhì)量,保證園林綠化工程各項功能的順利實現(xiàn),對城市的建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雪峰,對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學之友,2010(12).
[2]黃波.淺論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