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層建筑逐漸成了城市建筑的主體,這對施工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主體部分,對工程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此,做好主體結構的施工意義重大。本文對建筑主體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進行探究。
關鍵詞: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技術
引言: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建筑工程建設也越來越多。目前,大多數(shù)的建筑工程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科學合理地運用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是保證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也是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的保證。在建筑行業(yè)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建筑結構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這就需要施工技術人員和設計人員要對建筑主體結構的構成及施工方法有清晰的認識。下文就對混合結構和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這兩種主要的工程結構主體的施工進行探討。
1、主體結構施工技術措施
1.1土方工程施工技術
工程開工最初階段的工作是基坑開挖和地基的處理,基坑工程的施工需由專門的勘測設計研究院地基公司完成,施工隊進場直接進行基底混凝土墊層的施工,基坑底面至自然地坪、放坡系數(shù)等都必須符合設計標準,地基處理采用鉆孔灌注樁復合地基?;A工程隱蔽檢查完畢之后方可進行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機分層夯實,不準用自卸汽車和推土機直接往坑里倒土,以保證回填土的質量,特別是注意自行車坡道部位的回填土質量。
1.2防水工程施工技術
防水工程要特別注意陰陽角等薄弱部位在大面積施工前必須先做附加層,在防水層施工完后,為防止基礎四周防水卷材甩頭在下道工序施工過程中受到破壞,采用大泥砌兩皮磚作保護。同時,為了防止綁扎底板筋時碰掉砂漿保護層,劃破四周墻立面上的防水層,在綁扎鋼筋前靠內(nèi)側臨時布設纖維板保護防水層,隨澆筑混凝土、隨拆除纖維板。外墻拆模后,按外墻內(nèi)貼法的操作工藝做外墻防水,重點是拆除墻底部的壓頂保護磚后,要認真處理好防水接頭。地下室外墻水平施工縫處采用 2mm厚鋼板止水帶,遇地梁處不能通過時,向梁頭繞行通過,止水帶搭接接頭處的立縫和水平縫均滿焊。地下二層外墻支模用的穿墻螺栓均帶止水鋼板。
1.3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鋼筋綁扎時,要按照設計和規(guī)苑要求選用綁絲規(guī)格和綁扎形式。為確實保證鋼筋綁扎成品質量,對頂板、梁等水平構件鋼筋,及時鋪設木板,做為行人通道,鋼筋綁扎完畢后,必須及時檢驗,并辦理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手續(xù)和掛牌標識。鋼筋交叉點應采用鐵絲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網(wǎng)必須全部綁扎,且鐵絲呈八字形,綁扎搭接時,應在搭接兩端和中心三點扎牢。同時,在綁扎形式復雜的結構部位時,應先研究逐根鋼筋穿插就位的順序,并與模板工聯(lián)系,研究支漠和綁扎鋼筋的先后順序,以避免綁扎過程中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同時降低施工難度。梁、現(xiàn)澆板、剪力墻采用預制水泥砂漿墊塊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墊塊的厚度按設計或規(guī)范要求,強度同混凝土強度;柱采用塑料定位卡來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
1.4模板工程施工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混凝土具有結構構件所要求的形狀和尺寸的模型。其由兩部分所組成:直接與混凝土相接觸的模板和保持模板形狀與位置、并承受模板與混凝土荷載的支架。因為其工程量大,對整個鋼筋混凝土工程的勞動力與材料的消耗、工程費用和施工工期都有重要的影響。建筑施工墻、柱模板的安裝底面應找平,畫出模板邊線是在模板安裝前就必須要完成的工序。如果梁和板的模板的支柱,是支承在土地面上的,那就應該對地面進行預整平夯實,在支柱底部墊上墊板,保證各支柱之間有拉桿拉結。上下層的模板支柱應安裝在同一條豎向中心線上。當模板安裝完成后,再進行鋼筋的安裝,接著是混凝土的澆筑,只有等到所澆筑的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才可以進行模板的拆除。在模板拆除的過程中,必須要按照拆模程序逐步進行。如果是不承重的模板,當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損壞,就可以進行拆除;而如果是承重模板,就必須等到混凝土強度達到下列數(shù)值時,才可拆除:當板的跨度在小于等于2m時不低于50%,2m以上至8m時不低于75%;當梁的跨度小于等于8m時不低于75%,大于8m時不低于100%;當懸臂梁、懸臂板不低于100%。
1.5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工程。為保證混凝土質量,首先要選好預拌混凝土的攪拌站,明確混凝土強度、坍落度、粗集料粒徑、水泥品種及標號,防水混凝土抗?jié)B等級、外加劑品種、摻合料品種及規(guī)格等技術指標。預拌混凝土強度試驗實行雙控制,供方和需方應按標準取樣試驗。本工程地上地下均采用泵送混凝土澆筑。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隨泵送高度作適度調(diào)整,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準用向混凝土拌合物中任意加水以增大坍落度的錯誤做法。正常施工時應保持連續(xù)泵送,遇供料不及時或作業(yè)面上需要暫停的情況,宜降低泵送速度,維持連續(xù)泵送,盡量避免泵送中斷。泵管發(fā)生堵塞時,應及時用木褪敲擊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待卸壓后拆管排除。(2)底板混凝土澆筑。鋪設混凝土管道采用邊澆筑邊拆管的方法。由西向東,澆筑混凝土采用的自流斜面分層一次到頂法,每作業(yè)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搗混凝土,邊澆筑邊成型及抹平底板表面,標高、厚度采用水準儀定點測平,并用小白線嚴格控制板面標高和表面平整。(3)墻體混凝土澆筑。先從墻體一端開始循環(huán)澆筑,每次澆筑高度小于等于1200mm,前后兩次澆筑時間為前次混凝土停止流動,但應在終凝前保證下次澆筑時頂部拉線抹平、無松散混凝土,并且將粘附在鋼筋及模板上的水泥漿及時清理干凈。(4)頂板混凝土澆筑。澆筑頂板混凝土時從一端開始,邊鋪混凝土邊振搗、邊抹平。澆混凝土采用“趕漿法”連續(xù)向前進行?!?.00以下外墻不留豎縫,內(nèi)墻及±0.008以下墻體留在受剪較小處,板、梁留置在中間1/3跨內(nèi)。辱縫±內(nèi)設置一層鋼板網(wǎng)、木板支堵,木板寬度為墻厚度減去兩側保護層及鋼筋直徑,并加橫支撐箍?!?.0以下,地下二層外墻留在底板上皮300mm,內(nèi)設鋼板止水帶。梁、柱及墻體節(jié)點處鋼筋稠密部位采用振動棒重點振搗,并配合小30振搗棒振搗,防止出現(xiàn)漏振。
1.6砌體工程
砌體工程施工前,首先進行的工作是放線,應根據(jù)磚墻位置彈出墻身軸線及邊線,開始砌筑時先要進行擺磚,排出灰縫寬度。砌筑時采用“三一”砌磚法。豎縫宜采用擠漿或加漿方法,使其砂漿飽滿,嚴禁用水沖漿灌縫。磚墻轉角處應同時砌起,不能留搓,磚墻沿高度每50cm設置通長水平拉結筋,鋼筋應錨入混凝土墻內(nèi)與墻體鋼筋焊接,內(nèi)部非承重隔墻中的陶粒砌塊隔墻,為二次砌筑,在裝修工程開始時砌筑,其門洞口上均設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帶或過梁。
2、建筑主體結構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提高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作業(yè),其施工作業(yè)水平均要求達到一定的技術等級,并加強對每個進場的操作過程的考核,同時,在施工中進行考察,隨時對操作人員所施工的內(nèi)容、過程進行檢查,解決施工難點,施工中各個工序要堅持自檢、互檢、專檢制度,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做到工前交底,過程有檢查,工后有驗收等系統(tǒng)的操作管理方式,以確保工程質量。此外,還應加強對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對鋼材、水泥等及時做復試分析報告,對部分需現(xiàn)場拌制的混凝土,在施工前必須進行試配工作,達到設計要求,審核通過后才能用于施工。建立完善的驗收及送檢制度,材料供應使用過程中,必須做到“四驗”、“三把關”。即是“驗規(guī)格、驗品種、驗數(shù)量、驗質量”,由“材料驗收人員把關、技術質量試驗人員把關、操作人員把關”,以保證用于本工程上的各種材料均是合格優(yōu)質的材料。
3、結語
建筑工程的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從施工測量到熟悉材料施工的要求與方法都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掌握這些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加強技術管理,才能保障工程項目達到標準要求,降低由施工質量造成的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
參考文獻:
[1]章靖原.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研究[J].工程項目,2012(17):27.
[2]趙曉蘭.淺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措施[J].科學向導,2012(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