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濤
教我們中年級語文的朱老師,非常重視作文,常說作文是語文程度的綜合表現(xiàn)。她批改作文特別認(rèn)真,對好句子圈圈點點,有時還在旁邊加眉批,贊揚幾句。對有語病的地方,劃出來,她修改或叫學(xué)生自己改。錯別字,把它圈出來,叫學(xué)生訂正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有計劃地進行面批,每學(xué)期一人輪到二三次。有一次對我面批,我印象特別深刻,至今還記憶猶新,不能忘懷。
我作文中的錯別字特別多,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要有十多個地方。因此,那次面批的重點,朱老師確定為寫字的規(guī)范問題。她先把事先用紅筆圈出來的錯別字教我一一改正好,再講了許多寫字的注意點。她說,寫字不能多一點或少一點,否則就成了另外一個字。如“折”,多了一點便成了“拆”;“廣”,少了一點成了“廠”。至于“戊”、“戍”、“戌”只差一點點,要分辨清楚,不能混淆。她又說,還不能隨便多一橫或少一橫,如“干”,少了一橫成了“+”,“王”少了一橫成了“土”、或“工”、或“干”。至于“己、已、巳”這三個字,不僅讀音不同,意義也各異,不能寫錯。她還說,簡化了的字要寫簡化字,但不能自造簡化字,如把“部”寫成“P”,把“黨”寫成“T”。這些生造的字,寫在文章中,別人要根據(jù)文意來推出應(yīng)該是什么字,多不好!朱老師還講了要正確對待社會上寫的繁體字和作文中不要寫草體字等問題,教導(dǎo)我寫字要一絲不茍,這是做事、做人一絲不茍的體現(xiàn)。朱老師的這番話,既教字,又教人,道出了寫字與“做事”、“做人”的關(guān)系,她真是一位“教書育人”的好老師?。?/p>
朱老師教書民主,允許學(xué)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共同討論,明辨是非,區(qū)分真?zhèn)?。這已成了她的教學(xué)特色之一。那次,我也提出一點異議:有些書法作品,怎么也多一橫少一撇的,不成了錯別字嗎?這時她笑開了,表揚我看得仔細(xì)。她說,那是藝術(shù)作品,為了字的間架勻稱和美觀,允許作些“加工”,與我們學(xué)生寫字是兩回事。
一次面批,就懂得了這么豐富的知識,真是“得益匪淺”,終身難忘。從此,我認(rèn)真對待寫字,有疑惑的字,就查字典,現(xiàn)在作文中基本沒錯別字了。這還得感謝敬愛的朱老師!
指導(dǎo)老師:朱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