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濤 朱建偉
摘 要:經過多年來在水利工作崗位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尤其是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涉及到的離析混凝土技術,文章對此項施工技術做了深入的討論,同時針對不離析混凝土施工技術也進行了分析,基于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了以下內容,以期對水利工程施工有所益處。
關鍵詞:不離析;漣囊土;施工工藝;灌漿
1 攪拌
在施工過程中,操作人員只精確各種材料的分量,然后進行攪拌水下的不離析混凝土材料,將混凝土攪拌均勻為止,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水下不離析混凝土的質量得到保證。進行施工時,要以具體工程施工規(guī)模、工程強度及水下不離析混凝土攪拌時間為根據來確定攪拌混凝土的設備。
在處理水下不利息混凝土時,工程師們經常利用攪拌機攪拌混凝土,同時還會長時間的攪拌混凝土,通常情況攪拌時間大致兩三分鐘左右,但是,當混凝土中剛注入水后,盡管看似比較黏,然而在攪拌的作用下,混凝土便會漸漸變得稀,直至符合流動要求。
2 水下不離析混凝土的運輸及澆灌
關于水下不離析混凝土運輸和澆灌工程,一定確保施工計劃在施工開始前完成,然后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照計劃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質量的要求極其高,為了保證其質量,務必要制定嚴密的工程計劃,其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建筑物功能、強度、耐久性等,并且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計劃進行。下面介紹幾項重要因素:第一,全方位思考整個工程中對于混凝土的用量問題、既定施工工程類型、及如何獲得混凝土、每次可得多少混凝土等,另外,施工還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氣象、海象及地形等,確定了施工條件后然后根據這些因素制定工程進行步驟。同時混凝土的運輸及澆灌也要根據施工步驟進行有序操作;第二,在制定混凝土運輸及澆灌計劃時要考慮經濟因素及時間因素,既要保證效率又要節(jié)省開支,同時還要減小混凝土材料離析和易性變化;第三,混凝土澆灌過程中,對于混凝土供給能力、混凝土施工步驟、工程類型的分析必不可少,另外還包括澆灌能力和時間、模板和施工等分析,利用日澆灌量確定澆灌混凝土區(qū)域。對于水下不離析混凝土來說,選擇材料時要注意離析及損失小兩點,并且保證澆灌及時及運輸迅速,然而在運輸及澆灌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離析及其分明時,需要二次攪拌,務必保證混凝土均勻才可以。
得到攪拌后的混凝土必須及時運輸及時澆灌,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這是及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和普通混凝土比較,混凝土材料離析和易性在運輸和澆灌過程中產生的幾率較小,這也源于水下不離析混凝土黏性度高的原因。以此同時,考慮到延長了混凝土凝結的時間,即攪拌之初到澆灌之時,與規(guī)定時間比延長約三十分鐘至一個小時。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務必嚴格遵照施工條件、施工步驟及混凝土量來確定預制拌混凝土廠到施工現(xiàn)場運輸方式及預拌混凝土廠到施工現(xiàn)場的運輸方法。其中混凝土的運輸方式主要包括兩種:陸路運輸及海陸運輸。當選擇陸路運輸,一般采用混凝土攪拌車及車載攪拌機的方式運送到施工現(xiàn)場,然而也有利用吊罐和料斗這些重機械裝在卡車里的方式;當選擇海陸運輸,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在船上裝載混凝土攪拌車和吊罐、料斗等;二是更加直接的方式是撒砂船下或裝吊罐和溜槽等。
通常情況,陸路運輸一般利用混凝土攪拌車的為多;而海陸運輸則利用混凝土攪拌船的為多,或者駁船和撒砂船等。然而無論利用什么方式,都要符合實際施工要求,根據工程的施工條件及工程步驟、混凝土用量及經濟條件來決定運輸方案。
3 水中自落施工
混凝土水下不離析、水泥不流失的特性允許其在水中直接下沉,同時可以直接澆灌混凝土。利用此種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能夠避免水下工程中經常遇到的圍堰和筑島等工程,同時還能避免使用地下工作人員實施降水的工程,導管法和泵送法得到簡化,這樣一來便促進了工程施工工藝陸地化進程,進而也提高水下施工水上化步驟,對于整個工程進度的提高都有顯著作用。工程施工過程中,利用導管法、泵送法澆灌水深十米以下水域,此外,利用吊罐法和手推車澆灌、溜槽澆灌法及自流灌漿法等在淺水區(qū)域作業(yè),都實現(xiàn)了工程高質量完成的目標。
4 不振搗施工
當遇到深水區(qū)時,水深達幾十米以上,同時缺乏振搗設備時,利用這種混凝土可以實現(xiàn)水下自流平,自密實的效果,此工程和振搗混凝土施工效果近乎無差別。舉例為證:在某省份11米深水區(qū)的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就是在采取常規(guī)工程不能完成任務的前提下,將材料換成了水下不離析混凝土后才得以完成施工,直到整個工程竣工后,相關部門采集施工現(xiàn)場的小樣送往水電院檢驗,檢驗結果是混凝土強度達到26MPa,足以達到施工要求的18MPa,完全符合要求。
根據當前國內外相關水利施工規(guī)定,嚴禁攪動已經澆灌的水下混凝土。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結合工程實際需求,當振搗器允許范圍內進行水下振搗的效果非常好,提高混凝土強度,同時混凝土不離析。這項技術也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有效應用,更是有實際工程可以證明水下振搗的效果:
(1)使用較干硬的混凝土,標號提高C10以上,打出了C40混凝土,能滿足一般高標號混凝土的要求。(2)為人工島進行的研究工作表明,水下振搗的混凝土抗凍性提高,能滿足北方港工混凝土的最高抗凍要求,凍融實驗已達港工混凝土的最高要求一一凍融300次。
通過使用,我們對絮凝劑和水下不離析混凝土工有如下認識:
(1)在混凝土拌合中,摻加2%的絮凝劑,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凝士,其實際標號不但達到設計值,還可超過。(2)施工方便。實驗證明,用普通拌合機正常進料,加2%絮凝荊即可配制成水下不離析混凝土,其后的運輸,灌注,養(yǎng)護均同于一般混凝土。加快了施工進度。用水下不離析混凝土不用候潮,因而加快了施工進度。
5 自流灌漿施工
過去因沒有水下不離析混凝土,一直無法進行此類工程的優(yōu)質施工?,F(xiàn)在已做到用小車、泵等工具,將不離析水泥,砂漿或混凝土澆到水下狹窄縫隙,起到充填,固結、填漏、錨固等作用。該技術在新港碼頭導梁與板樁(間隙0~200ram)灌漿、錢塘二橋吊箱止水、錢塘江大壩加固中應用,效果都意外的好,錢塘江壩腳平臺,壩斜坡等流筑施工。實踐證明使用UWB-2絮凝劑配制的水下不離析混凝土具有施工方便,整體性好,外觀密實光滑無蜂窩等優(yōu)點。
6 跨行業(yè)性新型水下結構
利用了UWB水下不離析混凝士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設計出一種集港工(碼頭部分)、機場(水上停機坪部分)防護,營房和行業(yè)技術于一身的新型軍事構筑物。該構筑物經鑒定會定名為礁堡工程。從結構型式上看該工程首次選用了內砌外澆的水下裝配整體式結構體系一一內部為粱、柱、墻、板體系,外部為整體式防彈邊疆墻,這比重力式實體結構大大降低了工程置,降低了造價,縮短了工期。該工程根據當地條件與任務,要求在礁盤上現(xiàn)澆現(xiàn)砌,采用了水下不離析混凝土新技術,提高混凝土質量,直接將某設施基礎座落在礁盤上,集港工,建筑,筑城于一體,創(chuàng)造了一種不同干重力式的新型結構型式,解決了在遠洋礁盤上修建各種工程設施的抗浪等難題,為今后的建設開創(chuàng)了新路。該工程建成后,經過臺風與巨浪考驗,結構安全可靠,使用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林軍,呂宜媛,鐘聰達,等.不同淺層地基處理方法下PHC管樁水平承載性狀對比研究[J].大壩與安全,2008(5).
[2]呂宜媛,鐘聰達.混凝上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