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凱 汪洪 潘建榮 姚國平
摘 要:機車車架是機車重要的組成部分。車架承載式的車體,所有載荷均由車架承擔。在機車運行時,車架承受機車牽引力和列車運行中所引起的各種沖擊力及其他外力,所以它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才能堅固耐用。
關(guān)鍵詞:承載式車架;組裝間隙;結(jié)晶裂紋;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Q460E
前言
承載式車架可采用模塊化設(shè)計,它由整體承載式燃油箱(見圖2)和兩個端部(見圖1)拼接而成,三段組焊是車底架組裝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對組裝、焊接和變形控制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組焊工藝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車底架的剛度、強度、外觀質(zhì)量和生產(chǎn)效率等。文章就以機車車架三段組焊為例,從組裝工藝和焊接工藝兩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和介紹。
1 組裝工藝
1.1 油箱定位
采用反裝的方法,將燃油箱反面朝上置于臺位四個支撐上,燃油箱的橫向、縱向中心與臺位一致。檢查油箱兩頭箱型梁與端部箱型梁連接處的上下蓋板開檔尺寸,保證油箱的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防止扭曲變形。
1.2 端部定位
調(diào)整端部箱型梁末端高度,使其基本與油箱箱型梁高度一致。然后用兩邊的頂緊裝置調(diào)整縱向中心,測量牽引銷是否垂直并且在中心線。
1.3 調(diào)整端部位置
調(diào)整端部位置,保證油箱中心到兩端部牽引銷梁中心的開檔尺寸在±3mm誤差范圍內(nèi)。檢查兩個端部四個箱型梁與油箱箱型梁拼接處平面,平面度不超過3mm。在保證車架長度的同時,將拼接處的坡口間隙控制在5±1mm左右,保證后續(xù)焊接質(zhì)量。坡口切割采用氣割方式,下蓋板采用半自動軌道切割機切割,上蓋板采用手工方式切割,切割余量視車架長度而定,不盡相同。切割完之后,將坡口打磨平直,表面光亮整潔,然后重新測量尺寸,防止尺寸超差。
2 焊接工藝
2.1 材料焊接性分析
機車車架箱型梁上下蓋板的材料均為Q460E(其化學成分見表1、力學性能見表2),計算材料的碳當量CE在0.4~0.6%之間,焊接性相對較差,需要控制好焊接工藝,否則焊接質(zhì)量無法保證。
2.2 焊接材料及焊接方法的選擇
焊接方法選用藥芯焊絲氣體保護電弧焊;根據(jù)等強匹配的原則,結(jié)合焊接工藝的要求,選用的熔敷金屬為直徑1.2mm的TWE811-Ni藥芯焊絲,符合GB/T 17493 E551T1-Ni1,熔敷金屬的化學成分及力學性能見表3;保護氣體選用CO2,氣體純度部低于99.8%。
2.3 接頭形式
2.5 焊前準備
2.5.1 為了防止出現(xiàn)焊接缺陷,焊前應清除氧化渣、油銹等雜質(zhì),坡口及周圍20mm范圍內(nèi)打磨至金屬光澤,表面平整,牽引銷梁與箱型梁上下蓋板拼接齊,高低錯邊不大于1mm。
2.5.2 在焊縫兩端加引弧板和收弧板,引弧板和收弧板的接頭形式與焊縫相同,坡口角度與焊縫一致。
2.5.3 坡口裝配間隙控制在5±1mm左右。裝配間隙小,導致焊接速度快,熔池變得狹長,冷卻速度快,雜質(zhì)和氣體不易逸出,焊縫金屬的可變形量減少,導致裂紋敏感性提高;裝配間隙大,焊接熱輸入量就大,焊接效率降低,焊后變形較大,所以必須嚴格控制。調(diào)整到位后用U形加強板,以控制上下蓋板拼接焊縫產(chǎn)生的焊接變形,防止蓋板下垂引起端部頭部翹起,造成車架撓度超差。
2.5.4 焊縫反面增加陶瓷襯墊,襯墊要與板材密貼,保證焊縫根部成形良好。
2.5.5 焊前預熱,保證施焊部位兩側(cè)100mm區(qū)域內(nèi)溫度高于50℃為止。預熱可以降低焊縫的冷卻速度,也即減小了熱應變的速率,防止生成淬硬組織。
2.6 焊接過程
為了控制焊接變形,盡量采用對稱焊接,四個人在4個焊接位置同時焊接,按照表3經(jīng)過WPS驗證過的焊接參數(shù)焊接下蓋板對接焊縫。平焊時,二氧化碳單面焊道打底焊比較容易出現(xiàn)結(jié)晶裂紋,為此要控制打底焊時的焊接線能量,控制線能量即控制焊接電流和焊接速度,焊接控制在200A以下,焊接速度控制150mm/min左右。如果線能量很大,其結(jié)果是焊縫晶粒粗大,焊接內(nèi)應力增大,從而增大了結(jié)晶裂紋的傾向。焊接第一層時,在引弧板上引弧,起弧后作鋸齒形橫向擺動,電弧在坡口兩側(cè)稍作停留,以達到焊縫與母材熔合良好并采用短弧焊接。收弧時必須在收弧板上熄弧,避免弧坑裂紋。打底焊時的焊縫厚度不宜過薄,否則容易出現(xiàn)裂紋,因此打底層的厚度最好控制在4-5mm。第一層焊完后,清除焊縫中的焊渣,清理干凈后,進行填充層和蓋面層的焊接,每道層間溫度最好控制在50~200℃之間,蓋面焊時焊縫要與母材圓滑過渡。待焊縫冷卻至室溫后,打磨焊縫及兩側(cè)80mm范圍內(nèi)表面,將焊縫打磨到與母材齊平。
3 結(jié)束語
經(jīng)過實踐驗證,運用以上車架組焊工藝,車底架尺寸、撓度與變形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它提高了焊縫探傷檢測通過率和組裝效率,保證車底架能夠滿足機車在各種惡劣工況下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張文鉞.焊接冶金學(基本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2]周振豐.焊接冶金學(金屬焊接性)[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3]方洪淵.焊接結(jié)構(gòu)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尹凱(1987-),男,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學歷,從事機車車體架組焊工藝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