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秀英 梁小華
【摘要】目的 探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藥物治療和護理的體會。方法 回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間,我院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和護理的臨床資料。結果 120例患者血糖控制正?;蛘呲呌谡?,無嚴重并發(fā)癥出現(xiàn),均好轉出院。結論 科學專業(yè)的服藥、飲食、運動和心理護理可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藥物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60-01
糖尿病是體內(nèi)胰島素相對或絕對分泌不足,引起的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代謝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老年糖尿病患者約占糖尿病患者的95%[1]。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感染、腎功能衰竭、雙目失明、腦血管病變、下肢壞疽等并發(fā)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2]。糖尿病以有效控制血糖為主,目前尚無法根治,以藥物、飲食和運動為基本的綜合療法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間,我院采用綜合療法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間,我院診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3.8±3.1歲;病史最短為1年,最長為18年,平均病史8.2±1.6年;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25例,合并高血壓11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口服降糖藥物護理 口服降糖藥物主要有磺酰脲類、雙胍類、苯甲酸衍生物、胰島素增敏劑及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磺酰脲類是胰島素促分泌劑,常用藥物有格列苯脲、格列齊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格列苯脲空腹降糖效果好;格列齊特作用溫和,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格列喹酮為糖尿病腎病患者首選藥。一般餐前0.5~1 h服藥,胃酸分泌過多、腹部有灼燒感、厭食為其主要不良反應,可同時服用制酸劑。雙胍類藥物可增加基礎代謝下糖無氧酵解,抑制腸道葡萄糖吸收,減少肝糖原分解,降低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肥胖、伴高血脂、高三酰甘油酯癥的高胰島素血癥患者的首選降糖藥。此類藥有胃腸道刺激作用,應在進餐中或進餐后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通過延遲雙糖及多糖向可吸收葡萄糖的轉化,從而減緩餐后血糖升高,常用藥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是基礎血糖水平正常而餐后高血糖患者的首要用藥。此藥的胃腸道反應比較大,應餐前整片吞服或者與第一口食物同時咀嚼服用。胰島素增敏劑可提高肝臟和外周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增強胰島素的作用,常用藥物有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等,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伴高胰島素血癥肥胖患者和胰島素抵抗的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不可使用。此類藥物副作用較大,可引起肝損害、水腫、心力衰竭等不良反應,應在清晨空腹服用。苯甲酸衍生物能使胰島素迅速釋放,餐前服用,餐時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餐后胰島素分泌達到高峰,模仿生理胰島素的分泌,常用藥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此類藥物空腹和進餐時服用均吸收良好,以肝臟代謝為主,適于腎功能障礙和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藥物作用機制、副作用、服藥時間、服藥劑量等注意事項,督促患者按時按劑量的服藥,不可隨意增減藥量,并需定期監(jiān)測血糖水平以調整藥物用量。
1.2.2 胰島素治療護理 胰島素治療包括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胰島素依據(jù)作用時間分為超短效、短效、中效和長效,常用的三種胰島素類似物為賴脯胰島素、門冬胰島素和甘精胰島素。此類藥物為蛋白質激素,口服易被消化酶消化,因此需皮下注射或是靜脈給藥。適用于胰島素缺乏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于4℃冰箱冷藏,用前1 h取出,恢復至室溫后注射,以防止注射部位的脂肪萎縮,藥瓶和皮膚需嚴格消毒,1 mL注射器抽取所需量于手臂三角肌、大腿或是腹部注射,次序更換注射的部位。長效和短效胰島素需混合注射時,先抽取短效,后抽取長效的胰島素。胰島素注射時間和劑量要準確,注射30 min后進餐。胰島素注射后需嚴密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出現(xiàn),常見為低血糖反應,患者頭昏、心悸、疲乏、出汗,嚴重者昏迷、休克,此時應立即平臥休息,檢查血糖,依據(jù)患者病情進食含糖類食物以緩解患者癥狀,昏迷休克者立即檢查血糖,靜脈推注30~50 mL50%的葡萄糖注射液。
1.2.3 飲食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病情控制程度。飲食控制可減輕患者體重,改善患者血糖血脂代謝,還可減少患者所服藥物劑量。醫(yī)護人員需幫助患者了解各類食物的營養(yǎng)物含量,計算總熱量,還需幫助患者合理膳食,進食以蔬菜為主,控制主食,控制蛋、奶、魚、肉攝入量,多食豆類及豆制品。醫(yī)護人員可依據(jù)患者病情相應調增食譜。
1.2.4 心理護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且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糖尿病防治知識不足,且需長期服藥,控制飲食,因此患者容易出現(xiàn)緊張、焦躁、不安、悲觀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會進一步加重病情發(fā)展,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及時細微觀察患者心理狀態(tài),熱情主動與患者交流,耐心聽取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明了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1.2.5 運動指導 適量適度的運動能夠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循環(huán),增強心血管功能。餐后一小時血糖指數(shù)最高,此時,醫(yī)護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適量中等強度運動,如散步、慢跑、氣功、太極等,感覺周身發(fā)熱出汗即可。運動前應適當飲水,運動時隨身備糖果,以備低血糖時急用。
2結果
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經(jīng)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后,血糖控制正常或是趨于正常,無嚴重并發(fā)癥出現(xiàn),均好轉出院。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升高,其急性和慢性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和危害著患者的身心健康[4]。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心理健康及血糖監(jiān)測是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5]。治療過程中,患者需系統(tǒng)了解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藥物副作用及可能的并發(fā)癥等相關知識,使患者意識到糖尿病的治療不只需要藥物治療,注意改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適量運功,并且保持輕松樂觀的心態(tài),從而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沈榮華,昊紅蓮,張雪玉.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注射胰島素的影響[J].現(xiàn)代社區(qū)護理,2010,9(4) :37-39.
[2] 尤麗吐孜?努爾,何麗.老年人糖尿病的綜合臨床防治[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 24) :122 -123.
[3] 林 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 10) :170.
[4] 張喜銳,劉玉文,陳秀榮,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調查分析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6) :124-125.
[5] 徐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J]. 外醫(yī)學研究,2010,8( 6)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