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微 張亞利 孫曉慧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從腦疝病人的病因給出了詳細的處理方法,本文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腦疝;病因;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04-01
當顱腔內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變時,該分腔的壓力比鄰近分腔的壓力高,腦組織從高壓區(qū)向低壓區(qū)移位,導致腦組織、血管及神經等重要結構受壓和移位,有時被擠入硬腦膜的間隙或孔道中,從而引起一系列嚴重臨床癥狀和體征,稱為腦疝。
引起腦疝的常見病變有:①損傷引起的各種顱內血腫,如急性硬腦膜外血腫、硬腦膜下血腫、腦內血腫等;②各種顱內腫瘤特別是位于一側大腦半球的腫瘤和顱后窩腫瘤;③顱內膿腫;④顱內寄生蟲病及其他各種慢性肉芽腫。在上述病變的基礎上如再附加一些人為的因素,例如作腰椎穿刺釋放過多的腦脊液,使顱腔與椎管之間、幕上分腔與幕下分腔之間的壓力差增大,可促使腦疝的形成。
當發(fā)生腦疝時,移位的腦組織在小腦幕裂孔處擠壓腦干,腦干受壓變形或者移位,嚴重時其實質內血管受牽拉,甚至斷裂,造成腦干缺血、水腫和出血;動眼神經受擠壓可產生動眼神經麻痹;同側大腦腳受擠壓造成對側肢體偏癱;移位的腦組織擠壓大腦后動脈造成枕葉皮層梗塞;小腦幕切跡疝擠壓中腦腦池,從而使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受阻,進一步加重顱內壓增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
1.腦疝的分類
顱內壓增高不均勻一致,在損傷較重或發(fā)生血腫的部位,壓力增高明顯,鄰近的腦組織受到擠壓而移位,形成腦疝,繼之引起腦干移位和壓迫,危及生命。
(1)小腦幕孔疝:鄰近小腦幕的顥葉鉤回疝入小腦幕孔,稱為小腦幕孔疝,多因硬腦膜外血腫引起。臨床表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昏迷,同側瞳孔散大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對側肢體癱瘓,以及生命體征改變。晚期血壓下降,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2)枕骨大孔疝: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劇烈頭痛、頸肌痙攣疼痛,生命體征改變,后期表現昏迷,雙側瞳孔散大,呼吸突然停止,繼之心跳停止。
2.小腦幕孔疝的病因及處理方式
1病理
當發(fā)生腦疝時,移位的腦組織在小腦幕裂孔處擠壓腦干,腦干受壓變形或者移位,嚴重時其實質內血管受牽拉,甚至斷裂,造成腦干缺血、水腫和出血;動眼神經受擠壓可產生動眼神經麻痹;同側大腦腳受擠壓造成對側肢體偏癱;移位的腦組織擠壓大腦后動脈造成枕葉皮層梗塞;小腦幕切跡疝擠壓中腦腦池,從而使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受阻,進一步加重顱內壓增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常由幕上病變引起,是病灶側的顳葉鉤回部分的腦組織被擠入小腦幕裂孔內,擠壓中腦腦池,從而使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受阻,進一步加重顱內壓增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與枕骨大孔疝同屬常見腦疝。是顱內壓增高的嚴重后果。
2處理
1.側腦室外引流術 可經側腦室額角、枕角、體部等處穿刺置引流管,以迅速降低顱內壓,適用于嚴重腦積水或腦室內有積血或血塊者,是顱腦手術前常用的輔助性搶救措施。
2.腦脊液分流術 對不能徹底根治原發(fā)病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側腦室—腹腔分流術,腦室-枕大池分流術等手術。
3.減壓術 可采用顳肌下減壓術,重度腦損傷伴顱內壓增高可用去骨瓣減壓術,對術中嚴重腦腫脹可切除部分非功能區(qū)腦組織以達到內減壓的目的。
枕骨大孔疝的病因及處理方式
1.病理
當顱內某一分腔有占位病變,該分腔的壓力比鄰近分腔的壓力要高,于是壓力高的部位腦組織向壓力低的部分擠壓、移位,即是腦疝。枕骨大孔疝又稱小腦扁桃體疝,大多發(fā)生于顱后窩血腫或占位病變,直接引起幕下顱腔壓力嚴重增高,使小腦扁桃體受擠壓,向下疝出;另外多見于小腦幕切跡疝的中、晚期,此時幕上壓力增高傳到小腦幕下,因而最后也將并發(fā)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有急性疝出和慢性疝出兩種。
2.治療處理原則
對呼吸驟停者,應立即予輔助呼吸并同時行腦室穿刺引流,同時給予靜脈內注射脫水藥物,如自主呼吸恢復,可緊急行顱后窩開顱術以清除原發(fā)病灶。
3.腦疝的急救措施
1、昏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排痰困難的,可行氣管切開,防止二氧化碳蓄積而加重顱內壓增高。
對有腦室穿刺引流的病人,應嚴格按腦室引流護理。大便秘結者,可選用緩瀉劑疏通,有尿潴留者,留置導尿管,做好尿、便護理。
2、對顱內壓增高的病人,要準備好搶救物品,隨時觀察意識、瞳孔、血壓、呼吸、脈搏等的改變,及時發(fā)現腦疝,早期治療。
一旦發(fā)生腦疝,立即通知醫(yī)生,建立靜脈通路,同時快速靜脈滴注脫水藥,如20%甘露醇250一500 ml,并配以激素應用。有時可合用速尿以加強脫水作用。
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氣管插管,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呼吸支持,可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應用簡易呼吸器或人工呼吸器,加壓給氧;循環(huán)支持,如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保持心臟泵血功能;藥物支持,根據醫(yī)囑給呼吸興奮劑、升壓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綜合對癥處理。
4.腦疝預防及護理
一、預防
腦疝是腦血管病的最危險信號。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死于腦疝。因此,在急性期應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脈搏、體溫、血壓和瞳孔變化,及早發(fā)現腦疝,并積極進行脫水治療,控制顱內高壓,減少病死率。
急救措施:
1 、對顱內壓增高病人,要準備好搶救物品,隨時觀察意識、瞳孔、血壓、呼吸、脈搏等的改變,及時發(fā)現腦疝,早期治療。
2 、除去引起顱內壓增高的附加因素:①迅速清除嘔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氧氣供給,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②做好血壓、脈搏、呼吸的監(jiān)測。;
二、護理
1、臨床證實,對所有腦出血患者應用皮質類固醇治療,并未顯示任何好處,但仍需應用這類藥物來預防繼發(fā)的腦疝和最大可能地保持意識清醒。
2、臨床推薦,初次劑量10mg~12mg地塞米松靜注,隨后每6小時給4mg。
3、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氧或進行人工換氣。
4、如為鉤回疝,應立即輸注甘露醇、激素;如為小腦扁桃體疝,應立即人工輔助呼吸。緊急時作側腦室空刺放液,并盡快查明病因,酌情手術切除病變部位或施行減壓術。
5對患者經常詢問大便情況,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腹瀉藥或人工排便,以免排便用力造成再出血。
6.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魚、瘦肉、雞蛋、蔬菜、水果等)為宜。如有惡心、嘔吐應暫停進食。保持充足睡眠,可適當的進行戶外活動(顱骨缺損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屬陪護,防止發(fā)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