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厚軍
【摘要】目的 探討小切口手術治療腋臭的治療體會。方法 選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腋臭70例行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結果 70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腋臭得到治愈,有10例患者療效顯著,3例患者治療有效,有1例患者治療無效,有效率為98.6%。討論 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術創(chuàng)傷小、切口隱蔽、術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病人康復良好,因此小切口手術治療腋臭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術;腋臭;治療有效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96-02
腋臭,又稱臭汗癥,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分解后產生臭味,多見于多汗、汗液不易蒸發(fā)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足部等,以腋窩最為常見,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社會活動、日常生活,還給患者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傳統(tǒng)的手術方法是通過切除帶有腋毛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除大汗腺,創(chuàng)傷較大,且切口的張力較大造成比較明顯的瘢痕,影響外觀及上肢的活動[4]。而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腋臭具有創(chuàng)傷小、切口隱蔽、療效顯著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深受醫(yī)生和患者的青睞。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腋臭患者70例進行研究,男32例,女38例,年齡15~36歲,平均年齡21.3歲。其中有2例經激光治療無效接受手術治療,其他均無治療史。
70例患者均采用經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術治療,備皮、畫線、剪去兩側腋毛,清洗手術區(qū)。手術時取仰臥位,雙手抱頭置于枕后,雙上肢外展。根據腋毛的分布范圍的大小設計手術切口,如腋毛范圍小可在腋毛分布區(qū)的中央皮紋線作4cm長的橫行切口,如腋毛范圍大可在腋毛分布區(qū)的中央皮紋線作倆個相距4cm長的平行橫行切口。將皮膚切開達到脂肪淺層,將患者皮下脂肪層的水腫進行銳性、鈍性分離處理,剝離“皮瓣”至腋毛分布區(qū)外1cm。將附著于皮下的大汗腺、脂肪、汗腺導管剪去,保護真皮下的毛細血管網。術中徹底止血后,縫合切口,加壓包扎。術后換藥及對癥早開了治療,7~9天拆線。
療效評價:治愈:治療后患者出汗狀態(tài)下腋部20cm內無臭味,腋汗明顯減少;顯效:治療后出汗狀態(tài)下腋部20cm外無臭味,腋汗明顯減少,患者恢復正常社交活動和日常生活,精神壓力恢復正常;有效:出汗后腋部20cm外臭味明顯減輕,腋汗有所減少,不妨礙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動和日常生活,精神壓力得到改善;無效:出汗后腋部20cm外臭味無好轉,腋汗無明顯減少,妨礙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動和日常生活,精神壓力沒有得到改善。
2 結果
70例患者手術后切口愈合良好,有3例形成皮下血腫,經清除淤血、加壓包扎后,傷口愈合。7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腋臭得到治愈,有19例患者療效顯著,13例患者治療有效,有3例患者治療無效,有效率為95.7%。70例患者腋臭小切口手術治療效果見表1。
表170例患者腋臭小切口手術治療效果
治療效果 例數(shù)百分比(%)治愈 5680.0顯效10 14.2有效34.2無效11.43 討論
腋臭主要是因為腋下大汗腺的分泌物經皮膚附生細胞分解后,產生不飽和脂肪酸而放出異常臭味[2]。研究表明,腋窩的大汗腺位于真皮下,為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術治療腋臭提供了理論基礎[3]。腋臭小切口切除術減少了手術張力,保留患者皮膚的基礎上徹底去除大汗腺,切斷大汗腺的導管,達到治愈腋臭的臨床目的,對所有類型的腋臭都有效[4]。
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醫(yī)生需要注意止血徹底,以免術后出現(xiàn)皮下血腫。術中切除大汗腺過程中,勿過深損傷腋窩處神經及血管。術后要注意傷口愈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中,70例患者大部分治療有效,手術創(chuàng)傷小、切口隱蔽、術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病人康復良好,因此小切口手術治療腋臭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季向陽. 小切口大汗腺清除術治療腋臭48例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7, 16(25): 3651-3652.
[2] 郁新建,楊金根. 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術治療腋臭的短期療效評價[J].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2, 21(9): 04-05.
[3] 李仁清,葉林,代好英.腫脹麻醉下小切口治療腋臭[J]. 中國美容醫(yī)學,2006,15(9):1018-1019.
[4] 何軍,謝玲,胡愛明. 小切口腋臭切除術療效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 03(上): 11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