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考改革的林林總總
高考改革的專題報道,資深的專家跟我談了很多,讓我深深感到教育的改革絕不僅僅是立足于教育領域本身,還是涉及社會各個層面的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許多議題并沒有絕對的判斷標準,都是需要在討論中達成共識的。
例如,這次改革減少了高考統(tǒng)一考試的科目,叫好者認為這是為學生減負,并增強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的可能;但另一種聲音認為,在目前高中教育均以高考為指揮棒的現(xiàn)實情況下,高考不考就意味著學校不會花力氣教、學生不會好好學,這必將影響到大一學生的綜合素質。一位學者舉例說,假如物理在高一就作為學業(yè)水平考試考掉了,學生在今后的兩年可能都不會再去碰這門學科,那么進入大學后的基礎就會比以前的學生明顯要差。“大學還要去補高中的課,這豈不是浪費了高等教育資源?”這也引出另一個話題:現(xiàn)行教育體制并非一無是處,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就像網(wǎng)絡段子所言:“高三是我一生中學識最豐富的時候。”在高考指揮棒未被撼動的前提下,減少統(tǒng)考科目會不會矯枉過正,值得深思。
又比如,有人提出以立法形式來確定高考改革的成果。教育專家楊東平告訴我,教育部內部確實有規(guī)劃向國務院法制辦、全國人大提出教育領域法律的立法和修改建議,但焦點還是集中于目前打擊高考舞弊的無法可依或者處罰過輕;并且,就連打擊舞弊的立法進程也頗多波折,遑論對尚有諸多爭議的高考改革領域了。另一名教育專家李越表示,立法確實是最高層面的保障,但也是要經(jīng)過諸多程序,實現(xiàn)難度很高,在他看來,對于還需要很多摸索和嘗試的教育改革,未到迫切需要立法的時候。
民眾、家長學生、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中央領導層……以及與教育相關的龐大利益群體,對于高考改革的訴求各不相同,眾口難調。高考改革這道“菜”該怎么做,確實傷腦筋。
(本刊記者 王 煜)
《“地溝油”困局:魔鬼為何難變天使?》
我國應該加強食品管制,但凡是人為的惡性食品安全問題,一旦查處直接沒收其全部財產、一步到位,徹底斷絕那些壞蛋的害人念頭。不要弄得不痛不癢的,壞蛋的錢也掙了、人也害了,等東窗事發(fā)時拿些點錢出來意思一下、再坐幾年班房象征一下已經(jīng)悔改了,接著就了事了,這有啥用?要讓那些黑心人連害人的念頭都不能有才行。
@悟
在大陸與臺灣先后爆出地溝油丑聞之后,餐廚垃圾更應該盡快嚴加治理,不是為了創(chuàng)什么效益,純屬為國人餐桌安全履職,在此問題上政府要主動投入,將其視作是環(huán)保問題來盡心,不要求效益,只講是否安全。
@感性自知
變廢為寶,綜合利用,好辦法值得推廣。
@知足4961
生物柴油不如地溝油賺錢的窘境,造成了原料供應的不穩(wěn)定。此外,運送半徑也對原料供應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生物柴油在低溫下容易結晶的問題也是生物柴油企業(yè)難以翻越的障礙。
@知江然岳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