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一直都是孩子們的樂園,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海洋世界看完海豚表演后,徐永明隨著人群向外移動。這時,走在前面的一對父女吸引了他的眼球,一位身穿黑色T恤的父親一手牽著大女兒,懷里抱著小女兒,兩個女兒都畫著非常漂亮的蝴蝶眼妝。小女兒小心翼翼地躲在父親的懷抱里,透過父親結(jié)實(shí)的肩膀偷偷地看著黃皮膚的陌生叔叔。她的眼妝非常出彩,但更吸引徐永明的是她不斷變幻的眼神,有陌生、有恐懼、有新鮮、更有對父親的依賴。當(dāng)眼神相對,徐永明拿起相機(jī),拍下了被他稱之為“觸動心靈”的瞬間(圖02)。這張照片成為徐永明2014年6月出版的新書《透過你的眼,離別也是詩》的封面,書名亦由此而來。
徐永明是圈內(nèi)頗有名氣的時裝攝影師,出于工作需要,也出于職業(yè)攝影人了解世界的本能欲望,他的鏡頭始終跟隨著自己的腳步,在世界各地游走,至今已遍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锻高^你的眼,離別也是詩》這本書正是他對自己多年旅行歷程的記錄。與他的時裝攝影不同,在這本書中,少有絢麗的畫面和花哨的技法,而只是集結(jié)了他在行走過程中所看的那些普通、平淡卻構(gòu)成生活本身的圖景。
旅行是我的生活方式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心情的釋放;也有人說,旅行是為了追尋某種在生活里已經(jīng)遺失的東西;還有人說,旅行是為了忘掉自己是誰;而徐永明的旅行,就只是因為在路上,這就是生活。
徐永明的旅行和工作息息相關(guān)。作為一名商業(yè)攝影師,他需要經(jīng)常外出,承擔(dān)明星、產(chǎn)品廣告和一些大型活動的拍攝工作。因此,走過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到過許多各地旅游局至今也不愿對外開放的地方。在經(jīng)歷自己的生活同時,旅行也讓徐永明更多地了解了他人的生活,反過來又補(bǔ)充了自己的世界。對此,他頗有體會:“其實(sh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奢侈浮華、追逐名利,也有人簡單、快樂,讓人心生敬意。” 2011年在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的街頭,他看到一位身穿質(zhì)感皮衣,手彈精致木吉他的老男孩,用沙啞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大聲吟唱。徐永明回憶,從老人的穿著和整理得有型有款的銀發(fā)可以看出,他并不是為賣藝而演唱,而只是為了快樂,為了和大家分享他的音樂。同一段時間,徐永明還見到一位據(jù)說是比利時資歷最老的鉆石雕刻工匠,一位并不張揚(yáng)的藝術(shù)家,一輩子“躲”在自己狹窄的工作室里靜靜地打磨著每一顆鉆石。
行走的價值,或許就是這樣,給自己多點(diǎn)時間留意那些擦肩而過的風(fēng)景,見到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人,看著他們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了解和觀察外面的世界,給自己留下回憶,給生活帶來啟發(fā),并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世界觀。
瞬間的情感
《愛的秘密》這張照片,記錄的是比利時布魯日愛之湖( Minnewater)游船上一對父子間私語的畫面。徐永明這樣注釋:“那個畫面讓我感到,父愛不止如山,更像是溪流,每看一次都讓我感動一次?!?/p>
其實(shí),一個回頭、一處指點(diǎn)、一席私語,這些凝固住瞬間情感的記憶才是旅行照片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這正是到此一游式的影像與反映旅行故事照片之間的區(qū)別,也是徐永明這本行走“日記”的主題,故事里面有路、有夢、有愛、有選擇,豐富多彩,隨性而真實(shí)。
就像旅游巴士中老導(dǎo)游的一抹微笑(圖08)。你可能想不到,這位笑容可掬的老婦人是比弗利(美國洛杉磯市內(nèi)最有名的城中城)最資深的金牌導(dǎo)游。雖然皺紋已無法再消退,走路還有點(diǎn)顫抖,但她全身上下從服裝到配飾都十分講究。拍攝這張照片時,徐永明正在洛杉磯參加一次拍攝活動,比弗利旅游局特意安排乘坐當(dāng)?shù)刈罹咛厣某鞘邪褪?,并邀請這位閱歷豐富、幽默風(fēng)趣的老人負(fù)責(zé)講解工作,據(jù)說只有接待貴賓時,旅游局才會請她出來工作。沿著這輛巴士的路線,可以看到比弗利山莊的許多明星豪宅及特色街道。老人一路上都向他們介紹著外面的建筑和建筑里的人,這是哪個好萊塢明星的房子,他近期有什么緋聞,那是哪位NBA球星的豪宅,里面有什么特色裝飾,現(xiàn)在價值多少美元……有趣而清楚。三年過去了,老人微笑的這個瞬間成為徐永明這次旅行中記憶最深的片段。他說,從老人的臉上可以看出她是個非常有沉淀的人,即使上下車已經(jīng)需要攙扶,可依然氣宇不凡,消瘦的身體在她充滿磁性的嗓音下顯得沉穩(wěn)有力。
瞬間的情感還可能來自短暫的共鳴。2011年,徐永明在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拍攝。下班后,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jìn)The Dominican酒店,剛一打開房門,房間內(nèi)響起了天籟般的歌聲,他隨手把帶有紅箭頭的門卡丟在了床頭??删驮谶@一瞬,房卡和酒店介紹手冊封面上女郎照片的組合呈現(xiàn)出一番莫名的神韻,引起了他的共鳴。徐永明說很難講清楚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緒,只是那照片上的女子堅定的眼神觸人心扉。 或許這算是一種邂逅吧,旅程為行人們準(zhǔn)備的驚喜。
行走,亦是生活
除了點(diǎn)對點(diǎn)的旅行方式,很多人喜歡僅僅在路上的感覺,不計較起點(diǎn)與終點(diǎn),體驗行走本身。2006年,徐永明參加了重走“玄奘之路”文化考察活動,由于工作原因,徐永明只走了7天便提前返回。不過就在這7天中,徐永明對旅行的真意多了一份認(rèn)識。他與同伴們從敦煌出發(fā),自己背著帳篷、水和食物,每天行走35公里,眼前都是一望無際的黃土、沙漠、戈壁和群山。這是對體力和耐力的極大考驗,也是他至今唯一一次徒步走過的旅程,走到晚上休息時才感到兩腿僵硬,滿腳都是血泡,用他的話說,其中飽含著痛苦、煎熬、洗禮,更體驗著成長。于是,就有了《無極》(圖10)這張照片,那看不到盡頭的邊際,不只是大自然的邊際,更是心靈深處的無極。
另一次令徐永明記憶猶新的長途旅行是參加“2012開車去倫敦”活動。2012年倫敦奧運(yùn)會開幕前,國人行走的熱情不斷高漲,徒步、騎行、自駕等旅行方式被普遍接受,因此有了“2012開車去倫敦”這個活動。徐永明一行人從北京出發(fā),長途自駕,行駛2500余公里后,他和其中一個朋友開到貝加爾湖時停了下來。傍晚,徐永明在湖邊散步,看到一位老人側(cè)坐在岸邊的甲板上,他猜想這位老人應(yīng)該是一名當(dāng)?shù)毓と耍掳嗪髞淼胶?。老人靜靜地坐著,流露出疲憊和憂郁,或許是在思考著自己的煩心事,又或者是在感受著某種安靜的力量。徐永明對這張照片的注釋是“老人與?!保▓D09)。海明威在《老人與?!分兴茉斓氖且粋€失敗的英雄,一個經(jīng)典的硬漢形象,而這幅畫面里的老人與海則因行走增添了回味的余地。
長距離的行走,成為徐永明擁抱和回應(yīng)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在路上,他還參加過“45天環(huán)游新世界”、“中國城市接力體驗”等活動。外面的世界很大,但徐永明說:“其實(shí)我們彼此都活在一個小小的時代里,有時,心境的困惑和視野的局限擋住了本該屬于我們的那個大太陽。所以,請告訴自己,像個孩子一樣走出去?!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