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輝 孫 嘉 倪至穎 戚少嬌 張聰聰 柳詩雨
聚乳酸纖維是以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的淀粉為原料,經微生物發(fā)酵成乳酸后再經聚合、熔融紡絲而制成的纖維,又稱玉米纖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聚乳酸纖維能夠在土壤或水中最終分解成H2O和CO2。因此,聚乳酸纖維是一種可生物降解材料,廢棄后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具有對環(huán)境友好的特點[1-2]。目前,對聚乳酸纖維的力學性能、耐酸堿性能和染色性能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3-10],但對聚乳酸纖維織物的服用性能和舒適性的研究還比較少[1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舒適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服裝熱濕舒適性是服裝舒適性中最重要的內容,對貼身穿著的服裝而言,服裝面料的熱濕舒適性是尤為重要。本文擬通過對面料隔熱性能、接觸冷暖感、透濕性、芯吸效應和透氣性的測試,對比分析不同混紡比的聚乳酸纖維針織面料、Coolmax針織面料和純棉針織面料的熱濕舒適性,為聚乳酸纖維針織面料的開發(fā)提供參考。
共選擇了13種針織面料,5種為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其他8種為Coolmax針織面料、純棉針織面料和棉混紡針織面料。13種針織面料的基本結構參數(shù)見表1。
在所有性能測試前,織物試樣都標準大氣條件下調溫調濕至少24小時。
織物隔熱性能的測試依照國家標準GB/T11048-2008《紡織品生理舒適性穩(wěn)態(tài)條件下熱阻和濕阻的測定》進行,測試儀器采用YG606E型紡織品熱(濕)阻測試儀,實驗板溫度為35℃,風速為1.0m/s。測試指標為克羅值,每種面料測試3塊試樣,試樣尺寸為35cm×35cm,測試結果取3塊試樣的平均值。
織物冷暖感的測試采用 KES-F7織物接觸冷暖感測試儀,織物上下兩表面的溫度差設定為10℃。測試指標為瞬間最大熱流量 qmax,每種面料測試3塊試樣,試樣尺寸為8cm×8cm,測試結果取3塊試樣的平均值。
織物透氣性的測試依照國家標準GB/T 5453-1997《紡織品織物透氣性的測定》進行,測試儀器采用YG46IE電腦式透氣性測試儀。試樣兩面的空氣壓差為100Pa,選擇合適大小的噴嘴進行測試,每種面料在不同部位測試10次,測試結果取其平均值。
織物透濕性的測試依照國家標準 GB/T12704-19915《織物透濕量測定方法透濕杯法》進行,測試儀器為LEY-216C織物透濕儀和JA3003A電子天平。測試指標為透濕率,每種面料測試3塊試樣,試樣為直徑為8.8cm圓形試樣,測試結果取3塊試樣的平均值。
織物芯吸效應的測試參照行業(yè)標準FZ/T01071-2008《紡織品芯吸效應實驗方法》進行,測試儀器為LCK-800紡織品芯吸效應測試儀。測試指標為30min時的芯吸高度。每種面料縱向和橫向各測試3塊試樣,試樣尺寸為30cm×2.5cm,水溫為(30±1)℃,為保證試樣平直,試樣底端加(3.0±0.5)g的張力夾。測試結果取縱向和橫向測試結果的平均值。
面料各項熱濕舒適性的測試結果見表2。
表2 面料各項熱濕舒適性的測試結果
由表2可以看出,除面料1外,其他4種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的克羅值都小于0.2克羅,小于其他纖維的針織面料。面料4(竹纖維70/聚乳酸纖維30)、面料6(Coolmax)和面料10(棉)為自己加工的面料,織物結構接近完全相同,只是纖維原料不同,3種面料的克羅值由小到大依次為面料4<面料6<面料10,同樣表明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的熱阻小,隔熱性差,容易散熱,適合夏季穿著。
表2還顯示,5種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的qmax值高于絕大多數(shù)其他纖維的面料,表明其接觸冷感強,適合做夏季服裝面料,但不適合做冬季貼身穿著的服裝面料。
由表2還可看出,除面料2外,其他4種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的透氣率都比較大,透氣性比較好。結合表1,可以看出,面料1的透氣率最小,透氣性最差,主要原因在于其織物結構,該面料緊密度高。面料11、面料12和面料7的透氣率也都比較小,主要是因為其緊密度比較高所致。對于織物結構基本相同的面料4(竹纖維70/聚乳酸纖維30)、面料6(Coolmax)和面料10(棉),透氣性都很好,其中,面料4的透氣率最大,透氣性最好。
表2中的數(shù)據(jù)表明,5種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用蒸發(fā)法測得的透濕率都大于800g/m2·d,大于結構相近的其他纖維的針織面料的透濕率,透濕性良好。對于織物結構基本相同的面料4(竹纖維70/聚乳酸纖維30)、面料6(Coolmax)和面料10(棉),面料4的透濕率最大,為1257.0 g/m2·d,透濕性最好,面料6和面料10透濕性接近,都小于700 g/m2·d。
由表2可以看出,5種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30min的芯吸高度都大于3種純棉針織面料的高度,芯吸效應較好。對于織物結構基本相同的面料4(竹纖維70/聚乳酸纖維30)、面料6(Coolmax)和面料10(棉),面料 4的芯吸高度最大,為 9.7cm,其次為面料 6(Coolmax),芯吸高度為 3.3cm,面料 10(棉)的芯吸高度為0.2cm。
通過以上測試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在結構相近的情況下,與 Coolmax面料和純棉面料相比,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的克羅值較小,瞬間最大熱流量值較大,具有較好的導熱性和較強的接觸冷感,適合做夏季服裝面料,不適合做冬季貼身穿著的服裝面料。
2)面料的透氣性主要受面料結構的影響,可以通過面料結構的合理設計來得到所需要的透氣性大小。
3)含聚乳酸纖維的針織面料具有較好的透濕性和芯吸效應,適合做夏季服裝面料。
[1]魏小婭.玉米纖維的研究進展[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6(12):145-148.
[2]馬君志,葛紅,馬海?。G色環(huán)保纖維—聚乳酸纖維[J].化纖與紡織技術,2006,35(4):26-30.
[3]秦衛(wèi)兵.玉米聚乳酸纖維力學性能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6.
[4]緒娟,郭建生.聚乳酸纖維的耐酸堿性[J].合成纖維,2011,40(11):25-29.
[5]胡玲玲,王樹根.聚乳酸(PLA)纖維的染色性能[J].印染,2004,30(22):1-4.
[6]傅忠君,鄭化,郭申,等.聚乳酸纖維染色熱力學研究[J].針織工業(yè),2007,35(12):38-41.
[7]孫思恒.提高聚乳酸纖維分散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09.
[8]邵燕軍.聚乳酸(PLA)纖維織物深色染色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06
[9]文會兵,戴瑾瑾.超臨界CO2分散染料染聚乳酸纖維的研究[J].印染,2006,32(23):11-13.
[10]楊文芳,張之秋,蘇志武.超臨界CO2處理對聚乳酸纖維性能的影響[J].紡織學報,2009,30(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