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縛,扭曲了天性,是人與動物莫大的悲哀。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國王,熱衷于聆聽樹林里一只金絲雀的歌聲。那歌聲婉轉(zhuǎn)動聽,恍若天籟。于是國王想:“如果把它抓到皇宮里來,它不就可以天天為我歌唱了么?”幾天后,可憐的金絲雀耷拉著翅膀,被關在鍍金的鳥籠中。那金籠是多么華麗,那食物是多么美味,可是它終究喪失了歌唱的心情,在自由的束縛與天性的扭曲中痛苦地死去。
試問,此情此哀,于我們?nèi)瞬灰彩且粯訂幔?/p>
有道是“不自由,毋寧死”。自由,不僅是身體上的寬釋,亦是心靈上的解脫。
如今,“虎媽”“虎爸”等詞被炒得火熱,他們的孩子在鞭策之下,顯得多少風光。索菲婭十六歲就在卡內(nèi)基音樂大廳中演出,路易莎十歲就被譽為“音樂神童”。但作為同齡人的我卻認為他們畢竟是可悲的。他們在幕后所承受的苦痛就如囚籠中的金絲雀一般。旅途中,露露也要在嚴厲的媽媽之監(jiān)督下在賓館里練習小提琴。而好玩好動畢竟是孩子的天性,不是么?這不禁又使我想起魯迅在《五猖會》中記述父親讓他在看會前背誦《鑒略》的一段,可謂剝奪孩子的天性。在《虎媽戰(zhàn)歌》中,蔡美兒還提及了自家的“清規(guī)戒律”,里面有十條不允許女兒們涉足的事。如:“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和“除了體育和戲劇,其他科目不是第一”。多么殘酷的要求!難道孩子們連自我選擇、追求豐富人生的權利都沒有么?
若是我,一定選擇做一個心靈自由的人,絕不做一個用種種心靈的苦痛換取父母眼中所謂的成功的人。
像這群同齡的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既定了人生的道路。該往哪條路上走,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都沒有商量的余地。這與公園里被喂食的動物又有何異?
于是乎,從我們自身的角度考慮,無疑應掙脫這種枷鎖。《中原鏢局》里的趙家三小姐趙燕翎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諸多原因,她從小就被父親要求博古通今,知書達禮,而不準許她像兩個姐姐一樣外出護鏢,更不許她習武練劍??墒撬粣劬殑?。于是就一個人偷偷跑到林子里練。為此她甚至無懼于與父親三番五次地斗嘴,倔強而又固執(zhí)地堅持自己心中的夢想。最終,父親終于被她打動,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她,她也因此成為一代俠女,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從燕翎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種種枷鎖終究是可以掙脫的。只要有一顆強大執(zhí)著的心,一種倔強的骨氣、反抗的勇氣,就足以改變命運,創(chuàng)造未來。
不自由,毋寧死。讓孩子們“野”吧!
本文作者在立意上高于同齡人。“不自由,毋寧死”的吶喊讓我們看到作者心里滋長的公民意識。從“自由”的角度解讀文題,跳出了材料的束縛,引入了自己的思考,閃爍著理性的光芒。本文的議論也獨樹一幟。首先以金絲雀和所謂“神童”的遭遇來闡述束縛之哀,再以趙燕翎的經(jīng)歷來召喚追求自由的心,思路清晰,結(jié)構簡潔。其次,行文中選擇的例子顯示出作者的博覽,善于從閱讀中采擷有價值、有新意的素材為我所用。再則,文章的語言流暢、有氣勢,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容易被讀者認同。
總的來說,文章立意鮮明、深刻;選材新穎、具體;內(nèi)容充實,說理透徹。得分為滿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