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貴
近日,一段名為《碰瓷男慘遭女司機徑直碾軋》的視頻在網(wǎng)上熱傳,一名男子在路口找車碰瓷,假裝倒地,結(jié)果被面前的一輛車碾軋過去。很多網(wǎng)友對此都稱“大快人心”,但有關(guān)人士表示,此事件中,因女司機有二次碾軋,需承擔一定責(zé)任。(7月23日《京華時報》)
女司機并不能因為碰瓷本身的過錯而擁有豁免權(quán)。但許多網(wǎng)友并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法律的解決,以至于他們早早就開展了一場輿論審判?!按罂烊诵摹?、“死了活該”,洶洶民意幾乎一邊倒地站到了女司機的一邊,零星的理性聲音瞬間被淹沒。甚至有網(wǎng)友大罵對此事進行法律分析和探討的法律人士,指責(zé)其幫“壞人”說話。
雖然我能夠理解這種集體情緒,但在這種“懲惡揚善”的自我正義感中所流露出的道德暴力必須要高度警惕。必須明確,無論碰瓷現(xiàn)象多么可惡,也要厘清法律責(zé)任。這既是為了還女司機一個公道,也是為了還“碰瓷男”一個公道。所謂法律的公平與正義,很多時候就體現(xiàn)在這里,它不僅保護好人,同時也保護“壞人”的正當權(quán)益。
每一個社會都會有這樣的道德“壞人”,他們損人利己,擾亂社會秩序,是社會文明的“破壞者”。在這一事件中,眾多網(wǎng)友所表現(xiàn)出的暴力思維,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在一種挫敗感和無奈感中,試圖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來懲戒這些“壞人”。但在我看來,這種道德暴力并不比“碰瓷”們更高明更富有正義感。因為法律的缺失以及制度的乏力而導(dǎo)致碰瓷者、訛人者大行其道,這是我們必須承認并且接受的現(xiàn)實,而不是借此而使用暴力哪怕只是輿論暴力的理由。
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如果說“碰瓷男”是對道德和法律的碰瓷,那么亢奮的道德暴力就是對人性的碰瓷。哪怕我們對被碾軋的“碰瓷男”不懷同情之心,但起碼也要敬畏法律。只要人們多一點理性與平和,這個社會也就少了一點戾氣和沖動。
編輯提點 鄭文龍
以暴易暴的“天然”合理性與正義性,無疑是身為現(xiàn)代人卻秉持原始“叢林法則”所致的蒙昧思維與野蠻邏輯。根植于“水滸”世界的流氓習(xí)性與思維觀念,與現(xiàn)代法制文明、公民意識格格不入,卻蔚為輿情主流,這不能不讓人慨嘆于今人法律意識的淡漠、常識邏輯的匱乏?!耙愿钢北憧膳皻惤掏剑疤嫣煨械馈北隳苷D心施暴,放任“義和團”式的原欲沖動只會造就昧于公理的無知群氓與喪失理性的道德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