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漁耕海,千變萬化的是星云;
山情海韻,亙古不滅的是民風。
幾天來,我行走在漁港、碼頭,漫步在海灘、巷口,出于職業(yè)本能,我刻意留心,發(fā)現(xiàn)了別一道風景:漁民。
充滿變數(shù)的大海,寬廣深邃而神秘。作為大海之子,世代漁民勤于耕海犁浪,向大海采擷,捕撈,每天都懷揣一腔希望出海,帶著滿懷期冀撒網(wǎng),閃著幾多驚喜收網(wǎng),或盆滿缽滿,或三蝦兩魚,或滿倉滿船,快樂歸航。星夜出海,弄潮、搏擊、駕風、馭浪,久經(jīng)歷練,盈不驕,虧不餒,一身大氣,兩袖海風,渾身古銅色,滿眼大海藍,活得通透,敞亮,俠義,豪爽,包容,坦蕩,個個真爺兒們,人人漁家傲。這,就是我見到的漁民兄弟,這就是我見到的榮成人。
走進赤山山腰處的榮成民俗館大院,別有一番天地。塵封了百十年的榮成歷史,在這里轉瞬間復蘇、再現(xiàn),漸行漸遠的膠東社會百象,莊稼院里的十八般營生、器具栩栩如生,撲面而來。待嫁新娘在鏡前刮臉,拉二胡賣唱的,耍猴,磨刀,賣茶,賣干果的,街邊的剃頭挑子,老虎鉗拔牙,老奶奶在石磨前碾磨糧食……井臺、煤油燈、蓑衣、馱簍子、量米斗、石磨、碾子、風箱、船舵、鐵錨、魚簍……在榮成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傳統(tǒng)民俗仍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涵蓋了生活的各個側面,既有人生禮儀,行為規(guī)范,也有生活禁忌,歲時習俗,山海耕牧一應俱全,城鄉(xiāng)情韻余味無窮,勞逸人生五味雜陳。真可謂市井民風一頁頁泛黃而新鮮,滄海桑田一山一石淳樸而久遠。
榮成漁島:捕撈“大文化”
早聽說有“神州第一漁村”的大魚島是個遠近聞名的“文藝島”,能慕名而至也算個開心事。島上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濃郁的漁家文化,一直以來吸引著國內外許多的藝術界大師、名流和藝術家,到這里采風、下生活,體驗漁家風情,滋養(yǎng)藝術創(chuàng)作。大魚島是個影視拍攝基地,我小時候看過的《怒海輕騎》和后來看過的《漁島怒潮》、《海上明珠》、《海霞》》等都曾來這里取外景,就連荷蘭著名導演伊文思、英國著名記者馬克斯衛(wèi)爾也專程到大魚島村拍電影、寫文章。
大海賦予漁民淳樸豪爽、能歌善舞的天性,也陶冶出大魚島獨特的海韻民風。這里響遍海疆的漁民號子、與波濤對擂的石島漁家大鼓、谷雨時節(jié)的祭海儀式,都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1958年大魚島漁民自編自創(chuàng)的舞蹈《海帶豐收舞》,曾到中南海懷仁堂匯報演出。榮成剪紙巧手方桂鳳等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藝術家”稱號。
大魚島村民戰(zhàn)天斗海,艱苦創(chuàng)業(yè),曾被譽為“海上大寨”,受到國務院嘉獎。昔日的先進漁村一直沖在改革的潮頭?,F(xiàn)在,榮成千家萬戶海之驕子,下海是搏風擊浪的弄潮兒,上岸是旅游產(chǎn)業(yè)的描春手,他們恢復了海草房、石頭房等傳統(tǒng)民居,把大海送上的奇珍異寶加以精心烹飪,款待八方游客,把海島漁村建成了休閑、養(yǎng)生、度假的旅游福地。榮成作為膠東濱海民俗旅游勝地,每年都舉辦國際漁民節(jié),即每年谷雨時節(jié)的祭海儀式,漁民祈求神靈保佑,免災除難,魚蝦滿倉。時代變了,現(xiàn)代漁民則將漁民節(jié)注入新理念,賦予了經(jīng)貿(mào)交流、揚帆出海、喜慶豐收等新的節(jié)慶文化內涵,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共同分享大海帶給漁民的歡樂時光。
榮成除了像大魚島、河口膠東漁村等百余個星羅棋布的漁村外,還有煙墩角天鵝攝影民俗村, “漁家民俗度假村”桃園,“花村”車腳河,“畫村”牧云庵,“長壽村”西火塘寨等一批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村。單聽它們的名字就很美,實際上這些特色村都有各自的奇妙之處,吸引著不同心理需求的游客們,讓他們不再是“看幾個景點就走”的匆匆過客,而是來到榮成不游不逛不知道,一游一逛就想住下來,看上去美得養(yǎng)眼,吃下去饞得養(yǎng)生,住下來睡得養(yǎng)神,玩起來樂得養(yǎng)身,呆起來靜得養(yǎng)心,退了回程的票,再多住些日子不想走。
當年,演唱過《父老鄉(xiāng)親》、《白發(fā)親娘》和《樹高千丈也忘不了根》的著名歌唱家彭麗媛,曾來到赤山風景區(qū)拍攝“中華根”的MTV,她和游客們的合影在景區(qū)陳列著,南來北往的游客紛紛駐足觀看,也是一個景。
著名軍旅作曲家呂遠先生,曾在大魚島采風,2009年老音樂家故地重游,欣然為大魚島譜寫出村歌《大魚島美》,榮獲第二屆全國村歌大賽十大金曲。國內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魅智、李勝素,奧運冠軍和參賽的環(huán)球小姐們及許多知名人士也來榮成做客,并在山海間留下了他們的優(yōu)美唱腔和快樂足跡。
雞鳴島上“東島主”
小島在全國一夜成名的要算雞鳴島了。
雞鳴島屬港西村,南距陸地1.8公里,植物覆蓋率達到80%,海島四周擁有灘涂3千余畝,現(xiàn)有居民80戶,200余島民,大多從事漁業(yè)生產(chǎn),盛產(chǎn)海產(chǎn)品,是理想的避暑勝地。近年來,雞鳴島濱海休閑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特別是在湖南衛(wèi)視《爸爸去哪兒》劇組來島上取景拍攝的節(jié)目播出后,雞鳴島名聲遠播,各地來的游客越來越多。
走在小島上,見一隊由沈陽來此旅游的小學生打著夏令營隊旗剛要離島上岸。村中的漁舍有不少海草房,不僅外表整潔,還可以招待游客住宿,提供漁家飯菜,趕海,海中垂釣,環(huán)島游。單看漁家門前的各式招牌有“八仙居”、“無敵海景房”、“一帆揚歌”來看,小島主人可是用了心思的,至于能不能留你住下來,多住幾天,還歡迎你親自來體驗。
臨離島時,正遇上一對中年夫婦在整理蟹簍準備下海撒簍,男子熱情豪爽,主動相邀我們再來島上住幾天,說海上怎么玩全成,就是別提錢,什么多點少點,只要開心快樂就好。我問他尊姓大名,當過小學教師的媳婦說:“他名字里有個‘東字,我家飯店叫東島主,意思就是東道主,一打聽都知道?!钡茫錾蠔|道主了,再來就找他!
金石灣:“洋范兒”海天畫廊
著名書畫家陳叔亮、張仃、韓美林、高泉、劉大為等多次攜同好或學子來大魚島體驗生活和搞藝術創(chuàng)作,使大魚島、煙墩角、金石灣等成為多家高等美院、學府的寫生基地,引來無數(shù)的藝術游子傾情大海,為大海寫真,為榮成造像。來到好運角度假區(qū)東北部的金石灣藝術園區(qū),依山面海而建的一組新派建筑群格外醒目,和傳統(tǒng)的紅頂磚墻的漁村新屋比,它更時尚,更現(xiàn)代,也更前衛(wèi)。不對稱的幾何架構,歐式的大坡屋頂,呈三維空間的整片墻通體是落地玻璃,外墻面涂成堊白色,內部空間高挑空闊,有復式平臺,迂回曲折的樓梯將室內巧妙連接,玩起了“洋范兒”。
這還不夠,在更高的山坡上,有更多的已建好和正在興建的建筑物,翹首以待地面向大海,其中有藝術家工作室、美術館、書畫藝術寫生基地、藝術主題旅游度假基地、藝術教育培訓基地、藝術品交易基地以及供租、售的藝術家住所、別墅和會館。2013年,文化部批準設立金石灣藝術論壇,論壇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國家畫院、國家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院聯(lián)合主辦,每年一屆,固定在該園區(qū)舉行。這里將是海內外藝術家匯集的大雅殿堂,藝術家審美創(chuàng)作的海畔畫室,也是藝術家放飛心靈遨游大海的港灣……可以想見有一天,你住進金石灣藝術園區(qū),你的鄰居沒準就是你朝思暮想的藝術家呢!
藍色產(chǎn)業(yè)根植于悠久的漁家文化,漁家文化因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愈加絢爛,歷久彌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榮成的一片海,化作畫布上的一片藍;榮成的一幅畫,幻變成海天大畫廊,以巧妙的布局,鮮麗的色彩,磅礴的氣韻,潑灑半島,折射神州,輝耀世界。
海草房:海洋民居交響樂
驅車來到大魚島村頭,只見海岸處有一片錯落有致的海草房,名為“養(yǎng)心苑”,接待散客食宿,格外別致,醒目,遠襯著青山腳下的大海灣,依山逶迤而建的紅頂漁舍,頗有幾分童話的味道。同樣新建的海草房群落在華星賓館也有一處,四、五間海草房為一組,共有七八組,專供團體、會議、中小型餐飲、娛樂、住宿之用。漫步其間,享受著都市居民樓群里做夢也想不到的藍色情調。
著名美術大師吳冠中先生也曾到大魚島寫生,充滿愛意,畫過這里的海草房,他在自傳《我負丹青》中寫道:“那松軟的草質感,調和了堅硬的石頭,又令房頂略具緩緩的弧線身段。有這樣的原始建筑形式極大方,寓美于樸,譜出了方、圓、橫、斜、大、小、曲、直石頭的交響樂……”透過大師贊許的目光,可以折射出他對海草房獨有的鐘情。其實,海草房幾乎遍布榮成的海島鄉(xiāng)埌,成為一道獨有的風景。
榮成的海草房發(fā)展于秦漢至宋金時代,繁榮于元明清時代,是膠東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態(tài)民居,被學術界稱為中國的稀世民居。海草房以海草做屋頂材料,以石頭為墻體材料,以黃泥、貝草為輔料,整個建制過程有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間手工技術制作而成,具有冬暖夏涼、抗風耐腐等特點。寓美于樸、百年清新的海草房,承載著漁民世代生存的安寧與希冀,詮釋了靠海守海的風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審美價值,其制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好運角度假區(qū)港西鎮(zhèn)的巍巍村,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海草房,是著名的海草房民居古村落。村里有技藝精湛、經(jīng)驗豐富的制作工匠,其中村民劉玉啟被文化部門確定為海草房制作技藝的傳承人。海草房入選郵電部發(fā)行的以各地特色民居為主題的系列郵票,發(fā)行跨度歷時15年,共計發(fā)行4套21枚,海草房與北京四合院、內蒙古氈包、云南竹樓等并列為中國21種傳統(tǒng)特色民居。
一路前行,來到了以海草房現(xiàn)存集中、量大馳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東楮島漁村,村外臨海一側,錯落聳立著無數(shù)高大的風力發(fā)電機,巨大的葉片隨海風旋轉,成為城市少見的景色。這里聚居的漁民大多還住在海草房里,成為石島獨特民居一大景致。
來早不如來巧,剛下車,就看見大海風卷潮涌,大浪排空。又聽見村旁臨海的壩橋,被洶涌滾滾而來的巨大排浪撞擊得砰然作響,水柱達數(shù)米之高,驚濤拍岸,悶雷似的,一聲聲在海天間回響,久久激蕩。海中沖天而起的雪浪,狂奔著,打著橫,激濺著,爆裂著,似萬箭穿空,驚心動魄,真是難得一見的海景。如果此時能乘直升飛機俯瞰此景此情,海上雪浪排空洶涌拍岸,鐫刻有“聽濤觀?!钡慕甘浦辛黜浦?,而岸上的近百間尖坡屋頂?shù)暮2莘堪仓羲兀貫榍О賾魸O家遮風避雨,驅腐抗寒,屹立如山。你不覺得,這就是大自然幻化的精彩蒙太奇嗎?是的,這分明是一曲對海草房禮贊的交響樂。
宜居榮成,我愛海草房。海草房不光是童話世界里海螺姑娘的閨房,也是造物主賜予人類在海角天涯繁衍生息的溫柔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