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要:文章從目前常用的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過程中的水堿比、油脂種類和配比、加熱操作等方面著手嘗試,改進了反應條件,提高了手工皂的品質(zhì)。同時,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手工皂的評價側(cè)重和天然添加劑引入的經(jīng)驗。
關鍵詞:手工皂;方法改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96-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35
手工肥皂因其成分較天然、可降解,與合成洗滌劑和工業(yè)制皂相比,深受環(huán)保人士的喜愛。近年來,手工肥皂的制作方法受到國內(nèi)外DIY愛好者的關注[1]。因為不使用高溫高壓,所以手工皂原料中的天然成分得以保存。另外,手工皂在制作過程中沒有工業(yè)皂的鹽析過程,因此含有較多的甘油和多余的天然油脂,還可通過添加各種花草藥材、天然色素、精油等成分提高其對肌膚無限呵護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可以預見其應用前景將會愈加廣闊[2]。
目前,公開的手工肥皂制作配方雖經(jīng)改進,但仍然單一,制作過程入模成形慢,成熟時間長,使用過程易變質(zhì),其功能與合成洗滌用品相比也有待提高,因此具體配方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從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過程中的水堿比、油脂種類和配比、加熱操作等方面著手嘗試,以期提高手工皂的品質(zhì),提高效率。
一、制作原理
皂化反應是堿催化下的酯水解反應,尤指油脂的水解。狹義上,皂化反應僅限于油脂與氫氧化鈉混合,得到高級脂肪酸的鈉鹽和甘油的反應[3-4]。高級脂肪酸的鈉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二、制作方法
制作手工肥皂的原材料主要為油脂、堿、蒸餾水和添加物,其中關鍵是確定油脂的種類、配比和堿的用量,這些直接決定了手工皂的品質(zhì)。
一般步驟[5]:提前把所需要的油脂、氫氧化鈉和水的質(zhì)量計算出來。準備所需要的儀器和試劑。把油脂水浴恒溫在40 ℃左右,將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注意安全),冷卻至40 ℃左右,緩慢地逐步加入油脂中,不停地用攪拌器攪拌,直至兩種液體完全混合成白色粘稠狀(大約30 min),即已經(jīng)完成皂化反應。將皂液倒入模型里,放置20天到1個月的時間等待成熟,pH值降低到8以下才能正常使用。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手工皂:(1)能徹底清除污垢(潔凈力);(2)容易起泡(起泡力);(3)合適的硬度(硬度);(4)在使用中或儲存時不容易變質(zhì)(穩(wěn)定性);(5)對肌膚溫和不刺激(適膚性);(6)保持皮膚適宜的濕度(保濕力)。
1. 對加熱步驟的改進
手工皂一般的制作方法是將油與堿分別加熱至40 ℃左右再混合,溫度要保持基本一致。經(jīng)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做皂的時候不加熱油,保持室溫即可,只需加熱融化如乳木果油、可可脂等熔點較高的油,和其他油混合,保持室溫。堿溶于水后自然冷卻到不燙手時與油混合就可以成功制皂,溫度低一些也沒問題。這樣,攪拌的時間就會延長,但是成皂也會較細膩。
2. 對水堿比的改進
一般配方中水堿比為2.6左右[6]。經(jīng)試驗發(fā)現(xiàn),水堿比在1.7-2.3較好。用2.5倍的水制皂,皂化反應產(chǎn)物的pH值約為10,需存放一個月左右才能降低到8左右;當水堿比降低到1.7-2.3的范圍,pH值為8左右。此時,入模和清理等步驟也就更安全了。水的比例減少有利于反應進行可能是因為堿濃度的增加使反應速度加快,同時反應更完全穩(wěn)定,也不容易產(chǎn)生皂粉。控制水量不少于1.7倍堿量都能成功制皂。加水量少的肥皂在外觀上表現(xiàn)出干爽的特點,因而不會在晾皂的時因水分揮發(fā)而引起變形,會更美觀一些。當然,隨氣候季節(jié)和地域的不同,需適當調(diào)整水堿比。
3. 對肥皂硬度的優(yōu)化
當然,純油皂的硬度只能靠晾皂得以提高,但是如純橄欖油及茶花籽油,雖然油脂的INS值比較低,但是成皂并不軟榻,可能因為密度較大,特點是泡沫并不豐富。另外,用了珍貴的油(一般不飽和度較高,INS較低,易被皮膚吸收),可以通過添加如乳木果油、少量可可脂,或者用棕櫚核油代替部分椰子油、棕櫚油來提高皂的硬度。
4.對“超脂”的建議
氫氧化鈉用量計算方法:氫氧化鈉的用量=各油脂的重量與各油脂皂化值乘積的總和。皂化值[7]的定義是皂化1克試樣油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數(shù)。在制作手工肥皂的過程中,為了使手工肥皂更加溫和,通常會適當減少一些堿的量或者增加一些油脂的量,讓手工肥皂里殘留一些油脂,這個方法稱為超脂。經(jīng)實驗嘗試發(fā)現(xiàn),不減堿而增加油量為較好的途徑。增油可以使油與堿更好的融合,有些珍貴的油,成分可以更好的保留,有些可以延長皂的壽命。特別在夏天,盡量不減堿也不要增脂,這樣更有利于延長肥皂的使用期。
手工肥皂中各種天然成分的添加可以設計出具有不同護膚功能、個性十足的系列配方,但是如何在制皂過程中保存天然成分的活性?如何克服其容易腐敗變質(zhì)的特性?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例如:蔬菜、花瓣、牛奶、酒類、巧克力、精油等可以在皂化反應完成后再加入,用花草粉替代花草,豆奶牛奶可凍成冰塊后參與制皂,冰箱保存盡快使用等,如果能探索發(fā)現(xiàn)通過添加某種少量活性物質(zhì)來改善皂體的性能,這一制皂方法將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J. A. Hunt. A Short History of Soap[J].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9,263:985-989
[2] 楊衛(wèi)國. 復合皂基型液體香皂技術要點和配方設計[J]. 江蘇氯堿,2009,(6)16-18
[3] 王慎敏. 日用化學品[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4] 袁鶴吟. 油脂水解在肥皂工業(yè)中的應用 [J]. 日用化學工業(yè),1989,(5)15-18
[5] 楊巍. 油脂皂化反應實驗的改進[J]. 化學教育,2012,(2)64,67
[6] 黎志梅. 皂化反應實驗趣味改進[J].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3,(3):39-40
[7] 畢艷芳. 油脂化學[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endprint
摘要:文章從目前常用的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過程中的水堿比、油脂種類和配比、加熱操作等方面著手嘗試,改進了反應條件,提高了手工皂的品質(zhì)。同時,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手工皂的評價側(cè)重和天然添加劑引入的經(jīng)驗。
關鍵詞:手工皂;方法改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96-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35
手工肥皂因其成分較天然、可降解,與合成洗滌劑和工業(yè)制皂相比,深受環(huán)保人士的喜愛。近年來,手工肥皂的制作方法受到國內(nèi)外DIY愛好者的關注[1]。因為不使用高溫高壓,所以手工皂原料中的天然成分得以保存。另外,手工皂在制作過程中沒有工業(yè)皂的鹽析過程,因此含有較多的甘油和多余的天然油脂,還可通過添加各種花草藥材、天然色素、精油等成分提高其對肌膚無限呵護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可以預見其應用前景將會愈加廣闊[2]。
目前,公開的手工肥皂制作配方雖經(jīng)改進,但仍然單一,制作過程入模成形慢,成熟時間長,使用過程易變質(zhì),其功能與合成洗滌用品相比也有待提高,因此具體配方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從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過程中的水堿比、油脂種類和配比、加熱操作等方面著手嘗試,以期提高手工皂的品質(zhì),提高效率。
一、制作原理
皂化反應是堿催化下的酯水解反應,尤指油脂的水解。狹義上,皂化反應僅限于油脂與氫氧化鈉混合,得到高級脂肪酸的鈉鹽和甘油的反應[3-4]。高級脂肪酸的鈉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二、制作方法
制作手工肥皂的原材料主要為油脂、堿、蒸餾水和添加物,其中關鍵是確定油脂的種類、配比和堿的用量,這些直接決定了手工皂的品質(zhì)。
一般步驟[5]:提前把所需要的油脂、氫氧化鈉和水的質(zhì)量計算出來。準備所需要的儀器和試劑。把油脂水浴恒溫在40 ℃左右,將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注意安全),冷卻至40 ℃左右,緩慢地逐步加入油脂中,不停地用攪拌器攪拌,直至兩種液體完全混合成白色粘稠狀(大約30 min),即已經(jīng)完成皂化反應。將皂液倒入模型里,放置20天到1個月的時間等待成熟,pH值降低到8以下才能正常使用。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手工皂:(1)能徹底清除污垢(潔凈力);(2)容易起泡(起泡力);(3)合適的硬度(硬度);(4)在使用中或儲存時不容易變質(zhì)(穩(wěn)定性);(5)對肌膚溫和不刺激(適膚性);(6)保持皮膚適宜的濕度(保濕力)。
1. 對加熱步驟的改進
手工皂一般的制作方法是將油與堿分別加熱至40 ℃左右再混合,溫度要保持基本一致。經(jīng)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做皂的時候不加熱油,保持室溫即可,只需加熱融化如乳木果油、可可脂等熔點較高的油,和其他油混合,保持室溫。堿溶于水后自然冷卻到不燙手時與油混合就可以成功制皂,溫度低一些也沒問題。這樣,攪拌的時間就會延長,但是成皂也會較細膩。
2. 對水堿比的改進
一般配方中水堿比為2.6左右[6]。經(jīng)試驗發(fā)現(xiàn),水堿比在1.7-2.3較好。用2.5倍的水制皂,皂化反應產(chǎn)物的pH值約為10,需存放一個月左右才能降低到8左右;當水堿比降低到1.7-2.3的范圍,pH值為8左右。此時,入模和清理等步驟也就更安全了。水的比例減少有利于反應進行可能是因為堿濃度的增加使反應速度加快,同時反應更完全穩(wěn)定,也不容易產(chǎn)生皂粉??刂扑坎簧儆?.7倍堿量都能成功制皂。加水量少的肥皂在外觀上表現(xiàn)出干爽的特點,因而不會在晾皂的時因水分揮發(fā)而引起變形,會更美觀一些。當然,隨氣候季節(jié)和地域的不同,需適當調(diào)整水堿比。
3. 對肥皂硬度的優(yōu)化
當然,純油皂的硬度只能靠晾皂得以提高,但是如純橄欖油及茶花籽油,雖然油脂的INS值比較低,但是成皂并不軟榻,可能因為密度較大,特點是泡沫并不豐富。另外,用了珍貴的油(一般不飽和度較高,INS較低,易被皮膚吸收),可以通過添加如乳木果油、少量可可脂,或者用棕櫚核油代替部分椰子油、棕櫚油來提高皂的硬度。
4.對“超脂”的建議
氫氧化鈉用量計算方法:氫氧化鈉的用量=各油脂的重量與各油脂皂化值乘積的總和。皂化值[7]的定義是皂化1克試樣油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數(shù)。在制作手工肥皂的過程中,為了使手工肥皂更加溫和,通常會適當減少一些堿的量或者增加一些油脂的量,讓手工肥皂里殘留一些油脂,這個方法稱為超脂。經(jīng)實驗嘗試發(fā)現(xiàn),不減堿而增加油量為較好的途徑。增油可以使油與堿更好的融合,有些珍貴的油,成分可以更好的保留,有些可以延長皂的壽命。特別在夏天,盡量不減堿也不要增脂,這樣更有利于延長肥皂的使用期。
手工肥皂中各種天然成分的添加可以設計出具有不同護膚功能、個性十足的系列配方,但是如何在制皂過程中保存天然成分的活性?如何克服其容易腐敗變質(zhì)的特性?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例如:蔬菜、花瓣、牛奶、酒類、巧克力、精油等可以在皂化反應完成后再加入,用花草粉替代花草,豆奶牛奶可凍成冰塊后參與制皂,冰箱保存盡快使用等,如果能探索發(fā)現(xiàn)通過添加某種少量活性物質(zhì)來改善皂體的性能,這一制皂方法將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J. A. Hunt. A Short History of Soap[J].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9,263:985-989
[2] 楊衛(wèi)國. 復合皂基型液體香皂技術要點和配方設計[J]. 江蘇氯堿,2009,(6)16-18
[3] 王慎敏. 日用化學品[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4] 袁鶴吟. 油脂水解在肥皂工業(yè)中的應用 [J]. 日用化學工業(yè),1989,(5)15-18
[5] 楊巍. 油脂皂化反應實驗的改進[J]. 化學教育,2012,(2)64,67
[6] 黎志梅. 皂化反應實驗趣味改進[J].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3,(3):39-40
[7] 畢艷芳. 油脂化學[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endprint
摘要:文章從目前常用的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過程中的水堿比、油脂種類和配比、加熱操作等方面著手嘗試,改進了反應條件,提高了手工皂的品質(zhì)。同時,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手工皂的評價側(cè)重和天然添加劑引入的經(jīng)驗。
關鍵詞:手工皂;方法改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96-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35
手工肥皂因其成分較天然、可降解,與合成洗滌劑和工業(yè)制皂相比,深受環(huán)保人士的喜愛。近年來,手工肥皂的制作方法受到國內(nèi)外DIY愛好者的關注[1]。因為不使用高溫高壓,所以手工皂原料中的天然成分得以保存。另外,手工皂在制作過程中沒有工業(yè)皂的鹽析過程,因此含有較多的甘油和多余的天然油脂,還可通過添加各種花草藥材、天然色素、精油等成分提高其對肌膚無限呵護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可以預見其應用前景將會愈加廣闊[2]。
目前,公開的手工肥皂制作配方雖經(jīng)改進,但仍然單一,制作過程入模成形慢,成熟時間長,使用過程易變質(zhì),其功能與合成洗滌用品相比也有待提高,因此具體配方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從手工肥皂配方和制作過程中的水堿比、油脂種類和配比、加熱操作等方面著手嘗試,以期提高手工皂的品質(zhì),提高效率。
一、制作原理
皂化反應是堿催化下的酯水解反應,尤指油脂的水解。狹義上,皂化反應僅限于油脂與氫氧化鈉混合,得到高級脂肪酸的鈉鹽和甘油的反應[3-4]。高級脂肪酸的鈉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二、制作方法
制作手工肥皂的原材料主要為油脂、堿、蒸餾水和添加物,其中關鍵是確定油脂的種類、配比和堿的用量,這些直接決定了手工皂的品質(zhì)。
一般步驟[5]:提前把所需要的油脂、氫氧化鈉和水的質(zhì)量計算出來。準備所需要的儀器和試劑。把油脂水浴恒溫在40 ℃左右,將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注意安全),冷卻至40 ℃左右,緩慢地逐步加入油脂中,不停地用攪拌器攪拌,直至兩種液體完全混合成白色粘稠狀(大約30 min),即已經(jīng)完成皂化反應。將皂液倒入模型里,放置20天到1個月的時間等待成熟,pH值降低到8以下才能正常使用。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手工皂:(1)能徹底清除污垢(潔凈力);(2)容易起泡(起泡力);(3)合適的硬度(硬度);(4)在使用中或儲存時不容易變質(zhì)(穩(wěn)定性);(5)對肌膚溫和不刺激(適膚性);(6)保持皮膚適宜的濕度(保濕力)。
1. 對加熱步驟的改進
手工皂一般的制作方法是將油與堿分別加熱至40 ℃左右再混合,溫度要保持基本一致。經(jīng)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做皂的時候不加熱油,保持室溫即可,只需加熱融化如乳木果油、可可脂等熔點較高的油,和其他油混合,保持室溫。堿溶于水后自然冷卻到不燙手時與油混合就可以成功制皂,溫度低一些也沒問題。這樣,攪拌的時間就會延長,但是成皂也會較細膩。
2. 對水堿比的改進
一般配方中水堿比為2.6左右[6]。經(jīng)試驗發(fā)現(xiàn),水堿比在1.7-2.3較好。用2.5倍的水制皂,皂化反應產(chǎn)物的pH值約為10,需存放一個月左右才能降低到8左右;當水堿比降低到1.7-2.3的范圍,pH值為8左右。此時,入模和清理等步驟也就更安全了。水的比例減少有利于反應進行可能是因為堿濃度的增加使反應速度加快,同時反應更完全穩(wěn)定,也不容易產(chǎn)生皂粉??刂扑坎簧儆?.7倍堿量都能成功制皂。加水量少的肥皂在外觀上表現(xiàn)出干爽的特點,因而不會在晾皂的時因水分揮發(fā)而引起變形,會更美觀一些。當然,隨氣候季節(jié)和地域的不同,需適當調(diào)整水堿比。
3. 對肥皂硬度的優(yōu)化
當然,純油皂的硬度只能靠晾皂得以提高,但是如純橄欖油及茶花籽油,雖然油脂的INS值比較低,但是成皂并不軟榻,可能因為密度較大,特點是泡沫并不豐富。另外,用了珍貴的油(一般不飽和度較高,INS較低,易被皮膚吸收),可以通過添加如乳木果油、少量可可脂,或者用棕櫚核油代替部分椰子油、棕櫚油來提高皂的硬度。
4.對“超脂”的建議
氫氧化鈉用量計算方法:氫氧化鈉的用量=各油脂的重量與各油脂皂化值乘積的總和。皂化值[7]的定義是皂化1克試樣油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數(shù)。在制作手工肥皂的過程中,為了使手工肥皂更加溫和,通常會適當減少一些堿的量或者增加一些油脂的量,讓手工肥皂里殘留一些油脂,這個方法稱為超脂。經(jīng)實驗嘗試發(fā)現(xiàn),不減堿而增加油量為較好的途徑。增油可以使油與堿更好的融合,有些珍貴的油,成分可以更好的保留,有些可以延長皂的壽命。特別在夏天,盡量不減堿也不要增脂,這樣更有利于延長肥皂的使用期。
手工肥皂中各種天然成分的添加可以設計出具有不同護膚功能、個性十足的系列配方,但是如何在制皂過程中保存天然成分的活性?如何克服其容易腐敗變質(zhì)的特性?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例如:蔬菜、花瓣、牛奶、酒類、巧克力、精油等可以在皂化反應完成后再加入,用花草粉替代花草,豆奶牛奶可凍成冰塊后參與制皂,冰箱保存盡快使用等,如果能探索發(fā)現(xiàn)通過添加某種少量活性物質(zhì)來改善皂體的性能,這一制皂方法將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J. A. Hunt. A Short History of Soap[J].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9,263:985-989
[2] 楊衛(wèi)國. 復合皂基型液體香皂技術要點和配方設計[J]. 江蘇氯堿,2009,(6)16-18
[3] 王慎敏. 日用化學品[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4] 袁鶴吟. 油脂水解在肥皂工業(yè)中的應用 [J]. 日用化學工業(yè),1989,(5)15-18
[5] 楊巍. 油脂皂化反應實驗的改進[J]. 化學教育,2012,(2)64,67
[6] 黎志梅. 皂化反應實驗趣味改進[J].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3,(3):39-40
[7] 畢艷芳. 油脂化學[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