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名王嶺山,參加工作后改名王興。1923年11月13日生于山東農(nóng)村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一生最大的幸運、最大的轉(zhuǎn)折是1945年5月到濱縣參加革命工作,時年22歲。機緣加上自身努力,我和檢察機關結下不解之緣,長期任職國家檢察機關的工作人員。我對“反右”及“文革”時期在檢察院的所見所遇深有感觸——那是一個漠視法律的年代,檢察院這樣一個以法律為工作準繩的機構遭遇政治運動,就顯得尤其尷尬,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上海市檢察院受到波及的人和事數(shù)不勝數(shù)。如今將部分往事回憶出來,頗有以史為鑒之意。
親歷1958年對檢察院的批判浪潮
1954年底,華東公安局撤銷以后,我被分配到上海市公安局當機要科科長。報到時,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邵健同志接待了我,他說根據(jù)1954年頒布的憲法,區(qū)、縣要普遍建立檢察院,王范同志擔任市檢察院的檢察長,他指名調(diào)你到市檢察院參加檢察機關的籌建工作。我從1955年1月到檢察院報到,至1967年文化大革命“一月風暴”被靠邊審查,在市檢察院整整干了12年。
“五四憲法”頒布前,上海只有市檢察署,頒布后“署”改成“院”。市委專門劃撥了800名編制,后來增加到1000名,以充實市院,新建區(qū)、縣檢察院。當時的首要任務是從各部門抽調(diào)干部加以培訓,盡快把區(qū)、縣檢察院建立起來。我被委派擔任干部訓練班的主任,共辦了五期培訓,每期三個月,學員經(jīng)短期政治業(yè)務培訓,除少數(shù)留市院工作外,大多數(shù)分配到區(qū)、縣檢察院工作。多年來,在檢察戰(zhàn)線上工作的骨干,很多是訓練班的學員。
培訓任務結束后,1956年分配我到市院辦公室當副主任,主任是張良,還有陸明、海波是副主任。1958年反右整風補課時,王范、張良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并調(diào)離了工作,由林道生擔任檢察長,陳庭槐、錢惠民,后來增調(diào)李棟擔任副檢察長,楊村擔任辦公室主任。不久,我被提為黨組成員兼研究室主任,陸明提為黨組成員兼一處處長,海波調(diào)楊浦區(qū)當檢察長。
使我難忘的是1958年對檢察機關的批判,今天看來,這次批判是錯誤的。在1958年的反右整風補課運動中,全國檢察機關和檢察干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批判,《人民日報》還專門發(fā)表社論,指責檢察機關犯了“忽視黨的領導,忽視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錯誤。在相當一段時間里,“左”比“右”好、寧“左”勿“右”盛行,個別兄弟單位的同志經(jīng)常抓住極少數(shù)捕、訴不當?shù)陌讣?,指責檢察機關“右傾”。使我感到最不平的是對王范、王新民的批判。
王范是1926年入黨的老黨員。他曾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被捕,在敵人的監(jiān)獄里、法庭上表現(xiàn)堅強,英勇不屈,到延安后又曾因保衛(wèi)毛主席有功得到獎勵。解放后,他歷任熱河省公安廳長、華東局保衛(wèi)處長、華東公安部副部長、上海市檢察院檢察長等職。1956年在清案工作中敢于講真話,實事求是地糾正1955年社會鎮(zhèn)反和內(nèi)部肅反中發(fā)生的冤假錯案,而1958年卻被批判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并下放到當時的上海縣“七一”公社任工業(yè)部部長。令人敬佩的是他能上能下,在這個崗位上積極發(fā)揮作用,為“七一”公社的工業(yè)建設做出了貢獻。后來調(diào)任閔行區(qū)區(qū)長,又從區(qū)長崗位上調(diào)任江蘇省體委主任?!拔母铩敝兴宰詺⑾嘀G,給江蘇省省委書記江渭清的遺書中說:“毛主席制定了一條錯誤路線,他身邊有壞人?!币虼?,被定為反革命。粉碎“四人幫”后,王范的冤案被徹底平反。在王范受批判的時候,由他口述,我?guī)退麑憴z討。他頂著各方壓力,始終沒有承認自己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當時我雖然不敢公開支持他,但內(nèi)心十分敬佩。在他“落魄”的年代,我一直和他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并關心他的夫人和子女。他的冤案平反后、我出資贊助,與如東縣委黨史辦合作,組織人員編寫了《壯士王范》一書,還專門向市檢察院領導建議組織學習這本書。
王新民,1956年時任黃浦區(qū)檢察院檢察長,為人正派、耿直,1958年反右整風補課時受到批判,幾乎被劃為右派。批判的主要“錯誤”之一,是為“大右派”黃紹竑提供攻擊黨的炮彈。黃紹竑是桂系軍閥,曾任國民黨浙江省主席。1956年他以全國人大常委的身份來上海視察檢察工作,王范指派方行和我負責接待,并指定我作陪同。我陪黃紹竑到黃浦區(qū)檢察院聽取檢察工作的匯報,在匯報材料中談到1955年的鎮(zhèn)反冤假錯案和可捕、可不捕的,最后捕了的占26.5%。這個材料事先經(jīng)過我和方行審查,報王范審定的,當時認為這個數(shù)字是縮小了的。黃紹竑回北京后,在視察報告中用了這個數(shù)字,文章刊載在《人民日報》上。時任上海市市委書記的柯慶施看到這篇報道大發(fā)雷霆,把王范找去批評了一通,說:“你們這個檢察長(指王新民)糊涂,內(nèi)外不分,這樣的人能當檢察長嗎?”王范聽了將這句話吃進了肚子里,也沒有把這當作一回事。到了1958年反“右”整風補課時,王新民卻為此事受到批斗,而且不容申辯。
按副檢察長“待遇”挨批斗
從1967年“一月風暴”算起,至1976年l0月粉碎“四人幫”,將近十年的時間,是我一生中最難度過的歲月。大體可分三個時期,一是蹲“牛棚”挨批斗,約三年;二是下放工廠勞動,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約兩年半;三是在公安“五七”干校工作,約四年半。
“文革”前,市院黨組和市委組織部商定擬提拔我為副檢察長,任命手續(xù)還沒有辦,“文革”就來了。副檢察長沒有當上,“文革”中我卻按副檢察長的“待遇”挨批斗。造反派把檢察院說成“林(指林道生)家鋪子”,把我說成“王掌柜”,實際上認定我是僅次于林道生的第二號“走資派”。其后,我被檢察院的造反派和華東政法學院學生兩次帶高帽子游街示眾。學生們硬說林道生“四清”時在政法學院作的報告是“鎮(zhèn)壓群眾運動”的報告,是我?guī)退鸩莸摹?/p>
當時游街示眾的太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最難過的是開不完的批斗會,寫不完的認罪書,天天學習《敦促杜聿明投降書》、《南京政府向何處去》,完全把我當作了敵人。干了這么多年的革命,變成了敵人,說什么也想不通,思想痛苦極了,一度產(chǎn)生自殺的念頭。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我堅定了兩個想法:一是要活下去,不能自殺叛黨(在傳統(tǒng)觀念上自殺是叛黨行為),相信總有一天會烏云過去見太陽;二是要忍辱負重裝糊涂,由于平時人緣不錯,我沒有戴上叛徒、特務的帽子,因此也沒有挨打。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就算處境再惡劣,我也沒有胡說八道,編造假材料陷害別人。但是,也有遺憾,我覺得自己行為太“軟”,缺少王范那樣的骨氣,為了過關,被迫地承認犯了“走資派”錯誤。
我和市公安局的施國祥、丁成德一起,先后下放到文教系統(tǒng)的周浦制筆化工廠和上海乒乓球拍廠勞動,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廠領導對我們這些老同志很照顧,分配的活很輕。我們也很尊重廠領導,嚴格遵守廠規(guī),服從科、室和小組長的指令,按質(zhì)按量完成生產(chǎn)任務,老老實實做一個普通的工人,因此得到廠領導和工人群眾的好評,下放勞動也養(yǎng)成了我平易近人的性格。當時的思想負擔是不知要下放到什么時候,會不會就此“罷官”為民,心想“勞改犯還有期限,我們是無期的”,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承受世俗的偏見和眾人的冷落。所以后來我一貫主張不要歧視、冷落“失意”的人,這也是一種為人之道。
我是1973年上半年從工廠調(diào)到哈密路公安“五七”干校工作的。當時的校長是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丁明新,我擔任教研組組長。大概是1976年粉碎“四人幫”前夕,“五七”干校改名為公安學校,任命我為副校長。其間,我盡職盡責,較好地完成了任務。但是也有思想包袱,主要是對沒有恢復原職想不通。現(xiàn)在看來,“文革”期間沒有恢復原職說不定還是好事。
參與重建市檢察院工作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我從公安學校調(diào)回市檢察院,至1988年3月到市政協(xié)工作為止,又在檢察院干了近十二年。
黃赤波同志被授命擔任檢察長,負責重新組建市檢察院。他從原來檢察院干部中選調(diào)的第一個幫手就是我。在“文革”中檢察機關被徹底“砸爛”,組織被撤銷,人員被分配到公安、法院或外地、外單位,檢察業(yè)務由公安行使。當時,高檢院確定是“重建”,不是恢復,就是對“文革”前檢察院的干部不能包下來,對檢察院歷史上的是是非非不承擔責任。根據(jù)這個原則,黃要我們對原來市檢察院的干部進行調(diào)查,特別是“文革”中的表現(xiàn),然后分析排隊,哪些可以回來,哪些不可以回來,哪些現(xiàn)任工作需要他不能回來,哪些自己不愿意回來,提出名單,經(jīng)領導批準,付諸實施,絕不能讓派性嚴重的“造反派”或在“文革”中的“風派”人物重回檢察院。我的首要任務是與其他同志一起選調(diào)干部,配備市院處級和區(qū)、縣檢察院的領導班子,建立健全組織,盡快承擔起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各項任務。
重建工作還有個困難問題,就是辦公用房和設備一直緊缺。當時,市檢察院一無所有,黃赤波住在華東醫(yī)院病房中,工作人員只有我和馬銳,借了黃赤波在市公安局的一間顧問辦公室作為棲身之處。在黃的指揮下,我和馬銳緊緊盯住市政府秘書長張甦平要房子。由于陸續(xù)進干部,先向公安局借用了建國西路75號幾間辦公室,暫時過渡。經(jīng)一再催要,才分配到吳興路96號的辦公室。重建初期來檢察院的信訪多,96號距康平路市委機關近,怕干擾市委的工作,市檢察院的牌子不能掛在96號,加上陸續(xù)增加干部,辦公用房非常緊張,市政府又增配了淮海中路1431號一座花園洋房(現(xiàn)在法國領事館)辦公。在秦昆任上,由我操辦,用這套洋房和吳興路96號兩處房子交換了建國西路648號的房子。有人把現(xiàn)在的政法大樓稱為“鴻福大樓”,其實這個地盤和原來的建筑都是我們辛苦爭取來的。當時,我們還爭取到了幾部吉普車、轎車和一些業(yè)務設備。回顧重建初期,一切百廢待興,十分困難艱苦,黃赤波同志對重建工作是有功的,可惜他走得太早。
據(jù)知情人士說,開始內(nèi)定正副檢察長是黃赤波、陳庭槐、錢惠民、我,因有人向市委寫信反映我在“文革”中有問題,為慎重起見,先宣布我為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1980年下半年,我被派到北京參加審判“四人幫”,被任命為特別法庭助理檢察員。1981年,“慎重”了三年多,我才被任命為副檢察長。如此算來,這個副檢察長晚當了十三年,主要是“文革”的原因。我也不大介懷,依然埋頭工作,1983年3月通過法定程序,我被任命為檢察長。
這個檢察長是經(jīng)過民主推薦產(chǎn)生的。據(jù)事后了解:秦昆同志因為年齡和健康原因向市委提出辭職,市委委托他物色接班人。他親自操作,發(fā)動市檢察院處級以上干部推薦,我得票最多。他把推薦的情況不加個人任何觀點,原原本本向市委常委會匯報,常委會一致通過,把我作為檢察長候選人提交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在會上順利當選后,由市委報最高人民檢察院轉(zhuǎn)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準任命。這樣的程序產(chǎn)生檢察長在上海是首例。
我立志不辜負上級重托和同事的信任,努力把檢察長當好。在任期五年里,正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入貫徹、改革開放深入發(fā)展的年代,本著改革的精神,我始終抓住隊伍建設不放,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在這期間,選拔培養(yǎng)了一批德才兼?zhèn)涞母刹?,有些到現(xiàn)在仍然是檢察隊伍的骨干和領導力量。始終抓住機關作風建設不放。當時,市委整黨辦公室的同志認為市檢察院是黨風基本好轉(zhuǎn)的單位。圍繞經(jīng)濟建設的中心,發(fā)揮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1988年,我當選為第七屆市政協(xié)副主席,歷經(jīng)五年的兢兢業(yè)業(yè)勤懇工作后,1993年3月辦理了離休手續(xù)。
回顧往事,“反右”運動及“文革”歲月在我身上烙下了深刻的痕跡。這對于我當然是深感痛苦的一段經(jīng)歷,但它磨礪了我的意志,也鍛煉了我的心性,使我更加珍惜此后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嚯y無從選擇,而如何面對苦難是人生的最大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運動催生的種種磨難也令我受益終生。
(作者為上海市檢察院原檢察長、上海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
責任編輯 秦明章 楊之立
附錄:
再談交朋友
王 興
二○一三年一月二十八日,本人吟詩一首,《淺談交朋友》。詩曰:“傳統(tǒng)交友講義氣,當今結盟看錢勢,大權在握門若市,一旦坎坷賓客稀。本人交友重德才,德高才疏不嫌棄,最惡風派勢利眼,有利巴結無利低”。
這首詩,只是從反對“庸俗”作風方面講了點觀點。對交友的一些根本問題沒有談及。當然,靠一首詩是難做到的。我認為怎么交朋友,涉及到人的素質(zhì),文明程度、社會風氣等問題??偨Y、推廣這方面的好傳統(tǒng)、好美德,對改善社會風氣、增強團結、提高國民素質(zhì)大有好處。
一個社會的組成,人是第一要素。人總是要交朋友的,從廣義來說:同事、同志、同學、同鄉(xiāng)都屬朋友之列。這里有多種情況,有的只是一般相處,沒有建立感情,或分離后就無來往。有的雖有來往,但感情不深,或無事不登“三寶殿”。有的來往密切,但是,各有私心,互相利用,建立在權錢交易之上。有的相處投機,成為摯友。還有反目為仇,斷絕來往,甚至矛盾激化,釀成悲劇。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但是,對個人來說,與人交友應當做到:(1)心胸大度,善待逆言;(2)推心置腹,以誠相見;(3)嚴以律己,寬以待人;(4)關愛別人,助人為樂;(5)對待“窮”友,永不怠慢;(6)善視人品,交友重德;(7)不卑不亢,平等相處;(8)順境摯友,逆境不變。
我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了八個方面。只是拋磚引玉,與眾親朋交流。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際之間要有互信。在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人際之間不敢交心,總是無端猜測、懷疑別人,若干“反黨集團”就是由于無端猜測、懷疑造成的假案。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被誣陷為影射反對毛主席。小說《劉志丹》被誣陷為“利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fā)明”?!拔母铩逼陂g,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已發(fā)展到登峰造極。我認為肅清這方面的流毒,是長期的任務。愿為創(chuàng)造誠信、文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與眾親朋共同努力。
201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