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征收農地使用稅促進土地流轉問題初探

2014-09-21 08:44:09□孫
關鍵詞:使用稅農業(yè)稅農地

□孫 毅

征收農地使用稅促進土地流轉問題初探

□孫 毅

加速土地流轉實現農地規(guī)?;洜I是當前我國農業(yè)現代化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從分析日本、臺灣農地改革的經驗入手,提出征收農地使用稅,通過提高農戶保有土地的成本及耕作成本,減少那些低效率的、僅利用空余時間從事農業(yè)的兼業(yè)農戶的比重,從而促進土地規(guī)?;洜I。同時,通過完善以農村公共財政投入支持體制為中心的配套措施,以征稅收入反哺農業(yè),尤其是農村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推動農民增收和農業(yè)的發(fā)展,防止重蹈稅制改革“黃宗羲定律”的覆轍。

農地使用稅;土地流轉;農地規(guī)?;洜I;黃宗羲定律

一、為什么強調征收農地使用稅

從現有研究來看,目前影響到我國農地流轉的因素有很多,從流出方來看,農地流轉的價格較低,土地給農民帶來的安全感(在缺乏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土地是農民應對極大生存壓力時的重要保障);從流入方來看,農業(yè)經營的比較收益低,制度性障礙,交易成本高,甚至農業(yè)稅也因造成農民負擔過重而成為其中的原因。[1]那么,為什么本文作者要單獨強調征收農地使用稅呢?——尤其是在征收農業(yè)稅時代,還曾因稅費負擔過重而阻礙了農地流轉的情況下。

首先需要強調,本文認為征收農地使用稅促進農地流轉,只是說在當前時期,農地使用稅是促進農地流轉的必要條件,而絕不是充分條件。本文在后面還將具體說明,推動農地流轉還需要有其他配套政策,農地流轉支持政策應與農地規(guī)模化經營支持政策緊密聯系。

(一)日本、臺灣農地改革的教訓:沒有實現農地規(guī)?;洜I

1962年,隨著日本工業(yè)化進程的加速,農業(yè)外就業(yè)機會擴大,留在農業(yè)內的勞動力會迅速減少,因此,日本政府修改《農地法》,提高單個農戶保有農地面積的上限,甚至農業(yè)生產法人也開始被允許擁有土地,日本政府期待法律的修訂會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促進耕地向專事農業(yè)的家庭集中,從而實現農業(yè)的規(guī)?;洜I,促進農業(yè)結構的調整。[2]但日本農業(yè)并沒有達到政府所期望的結果,自1960至1995年,日本農戶平均耕地面積變化不大,僅從1公頃增加到1.46公頃。[3]為解決上述問題,1961年,日本制定《農業(yè)基本法》,除實施農產品價格保護政策外,開始放寬管制、促進土地流轉,具體采取的政策包括:(1)廢除限制獲得農地權利最高面積的規(guī)定,甚至提高下限面積的數字;(2)通過租賃來推動農地的流轉,放寬對出租土地的限制條件;(3)實行農業(yè)人養(yǎng)老金制度,具有一定面積以上農用地耕作權利的農業(yè)人,將所耕種的農地經營權轉讓給農業(yè)后繼者或第三者,就可以獲得經營轉讓養(yǎng)老金;(4)建立促進農地流轉的新制度,包括農協的農業(yè)經營代理事業(yè),農地保有合理化租金事業(yè)等等。[4]需要強調的是,日本政府上述加速土地流轉、促進農地規(guī)?;洜I的措施,無一不與上述阻礙我國土地流轉的因素相對應,如保護農產品價格,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不斷降低土地流轉的制度性障礙和交易成本,但我們可以看到,即使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日本也沒有出現期待中的農地規(guī)?;洜I。

臺灣曾在1949年進行土地改革(學者常稱之為第一次土地改革)。規(guī)定每戶地主保有土地的限額,超過部分由政府購買。政府將購買的土地,加上政府原來保有的土地,分配給耕農、雇農和耕地不足的佃農等,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后來,隨著臺灣經濟的發(fā)展,農業(yè)勞動力的轉移,臺灣農業(yè)也開始面臨農地規(guī)模化經營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但因為此前采取的政策,如為保護租地戶,規(guī)定“耕地租佃期間,不得少于六年”,人均保有田地的限制,等等,已經不利于農地規(guī)?;洜I。所以,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進行第二次土地改革,如放寬購地限制,鼓勵農民購地,限定耕地分割,等等,目的都是為了鼓勵土地買賣、出租,從而實現農地的規(guī)?;洜I。為此,臺灣省政府甚至還花費巨大力氣進行了農地重劃,但即使如此,如表1所示,臺灣戶均耕地面積變化也不大。

表1 臺灣可耕地面積情況(單位:公頃)

資料來源:許宏,周應恒.農地產權私有化與土地規(guī)模經營——東亞地區(qū)實踐對中國的啟示[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 2009,(01).

在此過程中,我們看到,臺灣省政府所采取的鼓勵農地規(guī)?;洜I的政策,基本也是靠提高農地收益,提供社會保障,降低農地流轉的制度性障礙和交易成本,甚至還實施強有力的農地重劃,基本將學者們總結的阻礙我國大陸農地流轉的障礙都解決了,但是,也沒有提高農地規(guī)模化經營。

(二)有關日本、臺灣農地改革沒有實現農地規(guī)?;洜I的理論分析

根據日本學者速水佑次郎所做的研究,日本農地經營規(guī)模之所以沒有擴大,主要是農民在家兼業(yè)機會的急劇增加,而且,隨著減輕勞動強度的一些新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極大降低了農業(yè)對體力勞動的依賴程度,使老人和婦女也能經營農業(yè),這樣,即使骨干男勞力在外工作,其家庭也不一定非得離開農業(yè)。因此,農家骨干男勞力平常在外就業(yè),周末和節(jié)假日回家務農,家中日常農活主要依靠婦女和老人。這樣一種兼業(yè)經營形態(tài)就逐漸在日本普及開來。進一步的,一部分原來去其他產業(yè)就業(yè)的農家子弟逐漸到了退休年齡,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又重新返回農業(yè),但這些反向流入農業(yè)的勞動力多數超過了50歲,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是從其他產業(yè)退休或離職的人。對這些中老年人來說,勞動機會成本很低,繼續(xù)經營農業(yè)的意向很強,即使自己農業(yè)的勞動報酬率較低,也不輕易放棄耕作。[2]更重要的是,從1970年代開始,隨著插秧機、聯合收割機和乘用型拖拉機等大型農業(yè)機械的普及,相對于較大規(guī)模農戶,這類農戶的耕作效率越來越落后了,如耕作達3公頃以上規(guī)模的農戶,每公斤糙米的生產成本,1960年時是規(guī)模在0.3公頃以下的農戶成本的82%,1970年為66%,1980年為51%。[2]實際上,不僅日本碰到了這個問題,臺灣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臺灣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第三次土地改革,干脆不再堅持農地規(guī)?;洜I,強制農地農用,轉而支持農地釋放,鼓勵發(fā)展休閑農業(yè)。

所以,農地改革后的農業(yè)經營者,與其說是農家,還不如說是為了保住土地財產而住在農村、利用空余時間從事些農活的非農就業(yè)者,或者是有退休金收入,僅僅處于休閑娛樂的需要才從事農業(yè)的“養(yǎng)老家庭”。而日本當代農業(yè)經濟若要發(fā)展,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yè)生產率,就有必要擴大農業(yè)經營的規(guī)模。而且有必要從兼業(yè)化程度高的農戶手中,或是從高齡農戶手中,將其農地轉移到將來也會熱心從事農業(yè)的農戶手中并作為農地予以利用。[3]

那么,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將以上這些人手中的土地轉移出來呢?通過制訂法律強制退出當然是一種方法,但是,若強有力的改變農戶對農地的產權,造成的后果如何仍是難以預料和確定的。若能通過經濟調控手段,激勵上述農戶自動退出,可能成本會更低、效果會更好。因此,我們認為,通過征收農地使用稅,提高農戶保有土地的成本及耕作成本,再輔之以其他配套政策,會更有效的促進土地流轉、實現農地規(guī)?;洜I。

二、為什么農地使用稅能促進農地流轉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關鍵的問題是,上述各類(二兼、養(yǎng)老)農戶在使用農地時造成了負的外部性,即由社會為其經營行為承擔了農地規(guī)?;玫膿p失。而在當前各國普遍反哺農業(yè)的背景下,農民使用土地沒有付出任何成本,因此,農地被農民(因無成本)過度利用了。糾正這種負的外部性,最傳統的辦法就是征收農地使用稅,提高農地的保有成本及農戶的耕作成本。

對以上方法能否起到目標作用,由于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很難將其像自然科學那樣放到實驗室去檢驗從而得出結論。但中國自2006年開始免征農業(yè)稅,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析稅收對土地流轉影響的近似樣本,我們可以通過比較2006年之前免征農業(yè)稅前后農地流轉發(fā)生的變化情況,間接考察稅收對農地流轉的影響。

(一)2006年之前征收農業(yè)稅的情形:流入方接盤不力造成的拋荒

自改革開放以后,農村通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本使農民按人頭分到了一塊土地,同時,經營農地的農民繳納農業(yè)稅,全國平均稅率一般為年產量的15.5%。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農業(yè)的增長和農民收入的提高,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與本文最相關的一個問題就是拋荒。按照如前所述邏輯,因為農地使用稅和農業(yè)稅一樣都使農民承受了負擔,理論上來說,即使農民感覺到經營上的不利,為什么不將它流轉、而將其拋荒呢?許多研究共同揭示出如下原因,比較收益低,農民的負擔過重,土地流轉的制度性障礙,等等。[4]

應該說,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拋荒的存在。比較收益低,在農民耕種規(guī)模始終不能擴大的情形下,收益提高是很困難的。土地流轉的制度性障礙在現實中確實普遍存在,但國家層面上一直在制度上支持土地流轉[5],而且土地流轉也普遍發(fā)生[6]——盡管比例可能不高。本文在此要重點論述的是農民負擔過重問題,因為,正是不合理的農業(yè)稅費及地方財政體制使農地產權受到侵害,才加劇了農地的拋荒、流轉的困難。

中國的農業(yè)稅制度,源自上世紀50年代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稅條例》,起初滿足了工業(yè)化初期資本積累的需要,但后來它卻日益演化為縣鄉(xiāng)兩級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尤其在當前我國農業(yè)縣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沒有農業(yè)稅收入,這些地方的財政就會十分緊張,甚至難以運轉。因此,這些地方政府不但要確保農業(yè)稅的足額征收,還會千方百計地從農民那里再搭收一些“費”,這是農業(yè)稅費難以取締的根本原因所在。[7]

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在收取農業(yè)稅費時,既沒有考慮稅費金額的大小與納稅能力等因素,也沒有體現稅收與公共服務的對應,極大程度上扭曲了農業(yè)生產中資源的配置。例如,前者,農業(yè)、農民的稅費負擔邊際稅率遠遠高過其他行業(yè)及從業(yè)人員,而且,低產田與高產田承擔同樣數額的稅費。這樣的稅收政策,必然起著剝奪農業(yè)勞動力收入的作用,損害了農業(yè)勞動力的勞動投入積極性,并造成農業(yè)資本投資的不足。后者,與農地價值密切相關的農田水利、農業(yè)技術等公共產品的比例并不很高,降低了農地的產出水平,進而侵害了農地的產權價值。[8]有研究者指出,有些農民甚至以倒貼100-200元/畝的價格將其轉包給他人耕種。[9]但在這樣的稅費機制下,縱然有愿意將土地流轉出去的愿望,負擔過重、受損的農地產權,對農地流入方而言,恐怕也難有接盤的動力。因此,土地普遍遭到拋荒。

(二)2006年之后免征農業(yè)稅:土地流轉的流出方障礙

因為以上的負面效果,我國政府自2004年開始逐步降低農業(yè)稅稅率,至2006年,全面實行免征農業(yè)稅,并開始對農業(yè)進行補貼。在一定程度上,這確實提高了農民的種地積極性,但在農地流轉方面,問題卻變得更復雜了。

一方面,農地拋荒現象依然存在,其原因,仍如前引研究所指出的,盡管負擔減輕了,但種地的比較收益仍很低,土地流轉有制度性障礙等,如拋荒表現出的區(qū)域性特征,“丘陵、山區(qū)、離城較遠的地區(qū)拋荒較嚴重?!盵10]另一方面,農地流出方拋荒(撂荒)、流轉的意愿減少。據2006年對14省25縣496農戶的調查,隨著種地收益的增加,原本閑置的土地被承包者重新利用,而農戶土地流轉的意愿明顯減弱,雖然擴大土地利用規(guī)模的意愿增強比例達82.52%,但現實中卻只有18.87%的農戶土地經營面積有實際增加。而且,農戶增加經營的面積主要不是來自于土地流轉,而是其自身原來拋荒(撂荒)的土地或者新開墾的土地。

需進一步指出,該調查分析認為免稅為農戶“增加土地利用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添了動力”,但經對調查者所提供數據的再分析,我們認為,單位土地利用投入不僅沒有增加,甚至還有減少。其理由是,農戶土地經營面積增加了18.87%,但是,其各項土地投入在使用面積上的增加比例,機械耕作(14.68%)、化肥(17.65%)、機灌(16.67%)、良種(18.28%)、地膜(11.82%)、農藥(7.27%、除草劑(13.64%),均不及土地經營面積增加比例,由此可見,單位土地上這些投入并沒有增加。另外,該調查也顯示出,東中西部投入差異較大,投入不變的農戶比例較高。[11]由此,我們似乎看到了與日本、臺灣相類似的情形:在土地無保有成本的情況下,農民保有土地的意愿增強,流轉意識減弱,且土地利用的效率卻并不高。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在2006年前實行的農業(yè)稅,沒有促進土地流轉,主要原因,一是稅負過重,二是公共投入過少,既使得流出方得不到合宜的流出補償,又使流入方缺乏種田的利益驅動,供需均乏力,造成我國土地流轉的低水平均衡。2006年后的免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反而增加了農民保有土地的意愿,不利于土地的流出。而從土地流轉的需求方來看,流入方的需求變化不大(若不考慮其他農業(yè)政策的影響),由此,土地流轉仍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這個結論并不能說明向農業(yè)征稅是無所謂的,而是反映出,要使稅收真正發(fā)揮它在農地流轉中的調節(jié)作用,必須做到對農地流轉的流出方(農地流轉供給者)和流入方(農地流轉需求者)均產生激勵。所以,需要建立一個更合理、有效的農地使用稅征收機制。

三、需要什么樣的農地使用稅的征收機制

實際上,在討論我國免征農業(yè)稅問題時,即使是那些普遍被認為對農民抱以同情、支持態(tài)度的一些研究者,對向農民、農業(yè)征稅也并不反對,反而持贊成態(tài)度,例如,李昌平認為,應該改農業(yè)稅費為農業(yè)地租,農民向集體繳租,保障農民村社共同體和農地集體所有制體系的運轉,如果免交農業(yè)稅費,必然意味著農民集體所有制和農民村社共同體的削弱及被消滅,“這個變化沒有任何積極意義”。[12]秦暉認為,在保障稅制公平的前提下,“也不必特別規(guī)定農民不繳稅,交稅不僅是公民義務,同時也包含‘納稅人權利’”。[13]關鍵是實施什么樣的農地使用稅。

(一)農地使用稅與2006年之前征收農業(yè)稅的區(qū)別

首先,農地使用稅與農業(yè)稅的性質不同。農地使用稅表示的是農地屬集體所有,使用農地就要繳納使用費,就如地租一樣——李昌平就提倡征收地租,這是一種產權通過契約轉讓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而農業(yè)稅,秦暉教授曾認為,此前征收的農業(yè)稅,既不是所得稅,也不是營業(yè)稅或增值稅,更不是地租,也不能說是資產稅,“其實它就是過去所謂的‘皇糧國稅’,是與農民的‘身份’相聯系的義務?!盵14]

其次,稅收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有根本差別。如前所述,農業(yè)稅是縣鄉(xiāng)兩級財政的主要來源之一,是“吃飯財政”的收入來源,在這樣的稅收體制下,農民只有繳稅的義務,不享有政府給予納稅人提供公共服務的權利,要享受這些權利,還要再繳“費”!而在農地使用稅體制下,我們強調稅收權利與義務的對等,農民使用農地,有繳納農地使用稅的義務,同時,有享受得到農地使用稅收繳人所提供公共服務的權利,如農田基本水利設施的建設及維護,農業(yè)技術的提高等等??傊?,要保障土地利用的價值,農地使用產權的完整性。

此外,在稅負水平上,農地使用稅也應低于農業(yè)稅,根據現有的《國務院關于全民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我國農業(yè)稅費改革的政策方向,一般是“少取、多予”。

農地使用稅的征收,應根據農地的不同情形分別對待,有學者曾提出“分區(qū)分類分級定額”征收的方案。分區(qū),將全國農業(yè)土地根據自然狀況分區(qū),不同區(qū)采用不同的稅率。分類,根據土地的長期用途將農地劃分為耕地、草場和牧場、山林、水面四類。分級,將每類土地按不同級別分類,分別適用不同稅率。定額,就是采用定額稅,不與土地的價格或收益發(fā)生關系,等等。[15]當然,具體方式有待實施中進一步研究。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農地使用稅的征收,除稅制本身的設計外,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改進,否則,無論設計的有多么完美,這樣的稅制也不過還是另一個“農業(yè)稅”。

(二)征收農地使用稅所需要的配套措施

1.建立規(guī)范的農村公共財政投入支持體制。需要重新明確劃分從中央到縣鄉(xiāng)各級政府的財權與事權,使兩者相互適應。尤其是涉及到農村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農田水利、農業(yè)技術,公共道路、綠化,基礎教育、醫(yī)療,等等,這些不同類型的公共服務產品的提供肯定要來自不同級別的政府,如基礎教育,在原來農業(yè)稅體制下,是國家立法要進行的,不是村委會要搞的,但國家投入不足,籌資任務就落到了村民委員會頭上。[16]這些公共產品的財權和事權不統一,如果不能界定清楚,從公共財政上提供制度性保障,則農地使用稅的征收將僅僅是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2.在建立社會保障基礎上建立以集體為主導的農地流轉配套機制。我國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將土地按照人頭的辦法承包到農民家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絕大多數農民除了土地之外,沒有別的手段來保障他們的生活,所以,土地實際上給農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17]征收農地使用稅是為了促進農地流轉,但這樣,農民就有可能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這是征稅前必須考慮到和解決好的第一點。征稅前必須考慮到的第二點是,如果征稅真正起到了促進農地流轉的作用,農戶自主將手中的土地流轉出去,沒有農地重劃的支持,流入方農戶也不一定能有效實現規(guī)?;洜I。

所以,在征收農地使用稅時,應考慮將農民的生活保障、農地流轉與農地重劃三者相結合,建立以集體為主導的農地流轉機制。即對愿意交出農地的農民,由集體將受讓的土地按照規(guī)?;洜I的要求進行重劃、流轉,并以流入方農戶所繳納的農地使用稅為基金,為流出方農戶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在此方面,為農民增收計,國家可對此基金予以補貼——這一類補貼嚴格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guī)則中允許的提高農民收入的綠箱政策。需要進一步指出,在日本和臺灣,這一機制僅僅是得到了部分的實施,如日本農業(yè)人養(yǎng)老金的領用,即是以一定面積以上農地耕作權利的放棄為條件的,臺灣則以“農地重劃”為主導,但正如第一部分所述,僅取得部分效果。我們認為,唯有在征收農地使用稅的基礎上,將農民的生活保障、農地流轉與農地重劃三者結合起來,并由集體主導對農地重劃,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3.以制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發(fā)揮農民在農地流轉中的作用。在我國征收農業(yè)稅和免稅時期,農民在農地流轉中的合法權益被村集體或大資本侵害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強行兼并現象,正是基于此,才有學者不斷強調,“通過強制性手段讓農民離開土地,就是土地兼并。農民離開土地,必須是充分自愿的?!盵18]以制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就是要注重民權,一方面強化農民自治組織的建設,包括村委會民主建設,從法律上給予權利和義務的保障,降低農民集體行動的成本,通過形成有影響的社會力量,抵制特殊利益集團的侵害。

另一方面,在現階段從制度上約束大企業(yè)直接從事農業(yè)經營領域的行為,世界各國一般都不鼓勵大企業(yè)租賃或直接購買土地從事農業(yè)經營,因為這樣雖然帶來農業(yè)的規(guī)模經營,但以大批農戶脫離土地,未必是好事。[19]我們此前曾參與一個農業(yè)課題,在對青島膠州市張應鎮(zhèn)的調研中,發(fā)現該鎮(zhèn)土地流轉合計1.5萬畝(該鎮(zhèn)總共6.2萬畝農地),其中大部分都是流轉給一些大企業(yè),如引進青島晨海農業(yè)公司3000畝藍莓種植,儒豐園農業(yè)公司1000畝馬鈴薯種植,清光食品3000畝花生良種繁育、韓國企業(yè)5000畝辣椒種植,等等。

在與當地干部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他們對這種項目還趨之若鶩,而大公司也有很強的動力,因為除正常的農地規(guī)?;洜I收益外,據當地干部介紹,成千畝以上的農業(yè)經營項目,根據國家的配套政策,可以有3%(即至少30畝)的建設用地,這對一些公司有不小的吸引力。而作為該鎮(zhèn)重點規(guī)劃項目的“萬畝林場”,僅2012年年初流轉的土地就達5000多畝,當地鎮(zhèn)政府表示無力開發(fā),正待引進資本中。由此可見,超過本地能力的土地流轉,引進工商資本,且不說調研中發(fā)現的農戶對農地流轉后的一些疑慮,急速推進的農地流轉是否存在侵權問題,農戶在農地流轉后的利益是否有制度性保障,就是農地利用的效率是否得到真實提高,也令人充滿疑問。所以,國家應該在制度上切實約束工商資本進入農地利用領域的行為。

四、如何規(guī)避“黃宗羲定律”式的農地使用稅稅收

秦暉教授曾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黃宗羲定律”的概念,指歷代賦稅改革,每改革一次,各項稅收就加重一層,犯下“積累莫返之害”。[20]在2006年中國已經免征農業(yè)稅費,現本文提倡征收農地使用稅,是否又會陷入“黃宗羲定律”式的惡性循環(huán)中呢?其實,這一問題在上一節(jié)關于征收農地使用稅的配套措施中已有說明,即通過在根本上建立規(guī)范的農村公共財政投入支持體制,明確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與財權,從制度上保障農村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即使征收農地使用稅,“黃宗羲定律”也是可以避免的。

但在此更要進一步強調指出,現在對農業(yè)的免稅,“主要還是出于黨和政府的親農善意”[21],財政體制還缺乏根本性轉變,完全沒有從制度上保障失去農業(yè)稅費收入的地方財政的利益,免稅后的地方財政命運完全系于上一級財政的轉移支付。例如,2006年,免稅費后基層財政缺口達12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轉移支付748億元,省市兩級政府轉移支付250億元,再加上中央財政專門對產糧大縣和財政困難縣鄉(xiāng)給予的獎補性的轉移支付,基本彌補了這一缺口。[22]這樣的軟性的財政撥款體制,在中央政府財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長的現在不會有問題,但是,“一旦將來財政狀況發(fā)生變化,包不下來了,‘造費運動’會不會大起呢?”[23]因此,本文所提征收農地使用稅的保障措施,建立規(guī)范的農村公共財政體制,其前提是更需要建立規(guī)范的國家財政體系,在現有國家財政收入分配體制中明確基層財政的收入來源。這既是規(guī)避“黃宗羲定律”的根本,也是保障征收農地使用稅促進農地流轉的政策得以有效實施、進而促進中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根本。

[1] 錢忠好. 農地承包經營權市場流轉:理論與實證分析——基于農戶層面的經濟分析[J]. 經濟研究, 2003,(02): 83-92.

[2] 速水佑次郎, 神門善久. 農業(yè)經濟論(新版)[M]. 沈金虎等,譯. 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2003.

[3] 關谷俊作. 日本的農地制度[M]. 金洪云,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04.

[4] 楊濤, 王雅鵬. 農村耕地拋荒與土地流轉問題的理論探析[J]. 調研世界, 2003,(02): 15-19.

[5] 陳錫文. 關于我國農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幾個問題[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01,(5): 13-19.

[6] 李昌平. 擴大農民地權及其制度建設[J]. 中國圖書評論, 2009,(1).

[7] 楊衛(wèi)軍. 中國農業(yè)稅制存續(xù)合理嗎?[J]. 經濟學家, 2004,(01): 126-128.

[8] 尹興寬. 農村稅費改革觀點綜述[J]. 江蘇農村經濟, 2005,(03): 32-33.

[9] 李昌平. 土地流轉的過去、現在和將來[J]. 農村財政與財務, 2010,(04): 36-37.

[10] 徐莉. 我國農地拋荒的經濟學分析[J]. 經濟問題探索, 2010,(08): 60-64.

[11] 鄒偉, 吳群, 曲福田. 免征農業(yè)稅對農戶土地利用行為的影響——基于14省25縣(市)496農戶的調查[J]. 資源科學, 2008,(06): 932-938.

[12] 李昌平. 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之優(yōu)越性--與越南之比較[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1): 11-14.

[13] 秦暉. 擺脫“宗羲定律”[J]. 中國財政, 2011,(13): 26-29.

[14] 王朝才, 傅志華, 王繼洲. 農業(yè)稅制國際經驗比較及我國未來改革思路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 2004,(41): 2-20.

[15] 陳錫文. 土地流動集中必須是農民自愿[J]. 新財經, 2001,(9): 40-41.

[16] 陳錫文. 當前我國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的幾個重要問題[J].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 1-6.

[17] 杜潤生: 家庭承包制與規(guī)模經營, 杜潤生, 編, 杜潤生自述:中國農村體制變革重大決策紀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276.

[18] 陳錫文. 應該認真研究農村現實問題[J]. 農業(yè)經濟問題, 2007,(4): 4-8.

2014-06-08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山東青島,266071

孫 毅(1976- ),男,山東省即墨市人,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產業(yè)經濟學、中國農業(yè)經濟管理與政策。

F321.1

A

1008-8091(2014)03-0001-06

猜你喜歡
使用稅農業(yè)稅農地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申報表單的公告
財會學習(2019年32期)2019-12-16 02:59:27
10月1日起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合并申報
稅收征納(2019年10期)2019-02-19 22:57:56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明確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征收范圍的通知
青海政報(2018年3期)2018-07-09 05:51:52
●單位購買新商品房,應何時繳納房產稅和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
稅收征納(2018年7期)2018-04-01 05:12:15
全國農業(yè)稅負擔情況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地零碎化
全國農業(yè)稅負擔情況
農業(yè)稅取消10周年回望“皇糧國稅”
齊魯周刊(2016年4期)2016-01-29 02:32:24
當前農地出租趨勢的實證分析
嘉善县| 乌拉特后旗| 邮箱| 莎车县| 通道| 睢宁县| 治多县| 邵阳县| 四平市| 白朗县| 准格尔旗| 乌兰县| 太原市| 钦州市| 历史| 葫芦岛市| 洪雅县| 三穗县| 巴马| 巧家县| 应城市| 长泰县| 齐齐哈尔市| 雷州市| 綦江县| 宜春市| 肇源县| 云和县| 蛟河市| 马尔康县| 茶陵县| 抚远县| 共和县| 罗田县| 宣化县| 临武县| 外汇| 吴江市| 建瓯市| 辉县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