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一
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姜女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沒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肅、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xù)的頹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陽、荒涼的曠野組合在一起,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歲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濃厚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之前,四川平原上已經(jīng)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guī)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卦旄G?。如果說長城占據(jù)了遼闊的空間,那么,它卻實實在在地占據(jù)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shù)民眾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zāi)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yǎng)。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中國才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jié)節(jié)延伸,延伸的距離并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xiāng)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后輩。
它,是都江堰。
二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為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不會有太大的旅游價值。連葛洲壩都看過了,它還能怎么樣?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過都江堰附近,就順便看一眼吧。因此,在下車時,心緒懶懶的,腳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看青城山。
七轉(zhuǎn)八彎,從簡樸的街市走進了一個草木茂盛的地方。臉面漸覺滋潤,眼前愈顯清朗,也沒有誰指路,只向更滋潤、更清朗的去處走。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頓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于趨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還是被它吸去的,終于陡然一驚,我已站在伏龍觀前,眼前,急流浩蕩,大地震顫。
即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里這樣強烈地領(lǐng)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會,聚會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里的水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fā),合在一起比賽著飛奔的力量,踴躍著喧囂的生命。這種比賽又極有規(guī)則,奔著奔著,遇到江心的分水堤,一下子被裁割為二,兩股水分別撞到了一道堅壩,立即乖乖地轉(zhuǎn)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堅壩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據(jù)筑壩者的指令來一番調(diào)整……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撒起野來,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這樣越是顯現(xiàn)出一種更壯麗的馴順。已經(jīng)咆哮到讓人心魄俱奪,也沒有一滴水濺錯了方位。陰氣森森間,延續(xù)著一場千年的收服戰(zhàn)。水在這里吃夠了苦頭也出盡了風頭,就像一大撥翻越各種障礙的馬拉松健兒,把最強悍的生命付之于眾目睽睽??丛瓶挫F看日出各有勝地,要看水,千萬不可忘了都江堰。
問題:
1.最后一段說“水在這里吃夠了苦頭也出盡了風頭”,作者為什么這么說?
2.第二部分作者主要寫游覽都江堰,但開頭為什么卻說自己一心只想看看青城山?
3.從全文看,都江堰有哪些方面的功用或價值?請結(jié)合文意分析。
《都江堰》
1.說“水在這里吃夠了苦頭”是因為人們收服了都江堰的水,使它不能任性亂流。說“出盡了風頭”是因為都江堰的水展現(xiàn)了狂野的一面。
2.因為作者開始以為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不會有太大的旅游價值。這樣寫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為下面贊嘆“要看水,千萬不可忘了都江堰”做鋪墊,突出了都江堰水流的魅力。
3.(1)它有社會功用,至今還在為無數(shù)民眾輸送汩汩清流,使四川平原旱澇保收。
(2)它有歷史價值,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3)它有生活的價值(文明的功用),它提醒人們追求一種靈動的生活。
(4)它有只知貢獻的精神價值,它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xiāng)間母親,只知貢獻。
(5)它有旅游價值,它讓人強烈地領(lǐng)受到水的魅力,要看水,千萬不可忘了都江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