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是宋朝的一名官員。有一次他在出差途中聽到一對母女在路旁哭泣,哭聲甚悲,王曾就詢問附近鄰居,鄰人說:這對母女家里很窮,又欠了公家的錢,官府催逼得緊,故此準(zhǔn)備把女兒賣掉來還債,所以才痛哭不止??!王曾于是登門拜訪這對母女,了解到的情況確如鄰人所言,就對這位母親說:“你可以把女兒賣給我,我因為做官,經(jīng)常路過此地,這樣你們母女也可以時常見面?!彪S后,王曾付給母女償還債務(wù)的銀兩,并約定三天后將其女兒帶走。但三天后王曾并未如約前來,這位母親到王曾的住處尋找,發(fā)現(xiàn)王曾早已離去,留下的信中讓她為女兒另選可靠人家嫁人。母女倆感動不已。宋代成平年間,王曾以單人身份參加會試和殿試,都考了第一,被朝廷任命為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后來又被皇帝封為沂國公。
古人云:求人須求大丈夫,濟(jì)人須濟(jì)急時無。在他人遭遇困境、急需救助時,能夠設(shè)身處地替人著想,盡己所能給予幫助,及時令人轉(zhuǎn)危為安,這才是大丈夫之舉,也是能給自己及子孫后代帶來福報的善行。相反,若見危不助,見死不救,甚至乘人之危,借機(jī)謀私,此等人一旦陷入困境,往往很難獲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