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俞成《螢雪叢說》(成書于慶元庚申[公元1200年])中有一則“戒食菰蕈”條,注明“見‘王狀元夔府十戒’”:
夏秋月雜菰蕈皆是惡蟲蛇氣結(jié)成,前后壞人甚多,斷不可吃。爾農(nóng)民何不勤力種菜,四時無缺,何用將性命試此毒物。特此勸諭,莫招后悔。
此條見于南宋《儒學(xué)警悟》和《百川學(xué)?!匪珍浿段炑﹨舱f》,但為一百卷本《說郛》所漏收。[1]這段文字向被視為古代毒菌中毒相關(guān)史料之一,但論者或徑以其為俞成之說,[2]或未能細(xì)究“王狀元夔府十戒”這一出處,[3]不僅不免遺憾,亦對學(xué)者利用和發(fā)揮此材料之文獻(xiàn)價值時造成困惑。
根據(jù)俞成的注,可知此條并非出自他自己的手筆,而“王狀元夔府十戒”這七個字則包含了四方面信息:一、此人姓王;二、此人為狀元;三、此人曾在夔州為官(“夔府”即夔州府治,引文中的“特此勸諭”亦為官員口吻);四、俞成所引用的這段文字乃此人在夔州任上所撰。通過查閱慶元庚申年以前的登科者名錄和傳記,以及夔州方志,可知符合以上信息的人只有一個,即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字龜齡,號梅溪,浙江樂清人,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狀元。[4]王十朋乾道元年十一月初一日(公元1165年12月15日)抵達(dá)夔州(治今重慶奉節(jié)),乾道三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167年9月2日)離開,[5]前后任夔州知州不足一年零九個月,但頗有政績,深得民心。[6]據(jù)此也可知上述引文當(dāng)系王十朋撰于這段時間之內(nèi)。引文的內(nèi)容講述的是他勸誡百姓勤種蔬菜,放棄采食菌類的習(xí)慣,以免發(fā)生毒菌中毒。其說雖不免偏狹,但也體現(xiàn)了他對百姓的關(guān)懷。這條戒言也應(yīng)當(dāng)是他目睹或耳聞當(dāng)?shù)匕l(fā)生了毒菌中毒事件之后所寫。從年代先后上看,王十朋年長于俞成,其文為后者所引用,也是合乎情理的。
今檢《王十朋全集》,雖未發(fā)現(xiàn)題名“王狀元夔府十戒”、“夔府十戒”、“十戒”等的篇目,通書亦未見上述引文或與之相似的文字,但卻發(fā)現(xiàn)“戒”字在王十朋著述中大量存在,亦有《兄弟鄰里日講率會因書一絕且戒其早納租稅也》《三不能戒》這樣的專篇詩文,[7]由此亦可知其確有書寫“戒”的習(xí)慣。而且王十朋的部分詩文在流傳過程中遭遇散佚,雖經(jīng)輯佚而難免遺漏,此段引文正可為輯佚王十朋文字者提供一則材料。
注釋:
[1](宋)俞成:《螢雪叢說》,見《儒學(xué)警悟》,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860頁;(宋)俞成:《螢雪叢說》,見《左氏百川學(xué)海》(戊集上),陶氏涉園影宋咸淳本;(宋)俞成:《螢雪叢說》,見《說郛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3頁。
[2]陳士瑜:《古代筆記雜志中的毒草——毒蘑菇雜談之三》,《食用菌》1987年第3期,第46頁。
[3]蘆笛:《清代吳林〈吳蕈譜〉校正和研究》,《蘇州文博論叢》2012年第3輯,第82-94頁;蘆笛:《宋人筆記所見大型真菌史料(待續(xù))》,《食用菌》2013年第6期,第77-79頁。
[4](清)徐松撰,孟二冬補(bǔ)正《登科記考補(bǔ)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87頁;傅璇琮主編,龔延明、祖慧撰《宋登科記考》,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1頁;侯福興主編《中國歷代狀元傳略》,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7頁;周臘生:《唐代狀元奇談·唐代狀元譜》,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2頁;周臘生:《五代狀元奇談·五代狀元譜》,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8頁;周臘生:《宋代狀元奇談·宋代狀元譜》,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318頁;(明)吳潛修,(明)傅汝舟纂《正德夔州府志》,見《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第65冊),上海古籍書店1961年版,第241-304頁;(清)恩成修,(清)劉德銓纂《道光夔州府志》,見《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50冊),巴蜀書社1992年版,第305-312頁。
[5](宋)王十朋著,梅溪集重刊委員會編《王十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87-1190頁。
[6]張邦煒:《王十朋悠然治夔州》,《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年第40卷第4期,第169-176頁。
[7](宋)王十朋著,梅溪集重刊委員會編《王十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05頁。
作者單位:倫敦大學(xué)學(xué)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