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軼方+鐵錚
根祖文化是指中國人傳統(tǒng)的落葉歸根和認祖歸宗的思想、理念、情緒等引發(fā)的文化現象。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明朝洪武年間,在洪洞大槐樹開始了一場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長、范圍最廣的人口大遷徙活動。山西洪洞大槐樹不僅是一個移民發(fā)源地,也是中國根祖文化的象征性符號。
大槐樹根祖文化的內涵及特征
洪洞大槐樹位于臨汾市洪洞縣城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是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在這里,大槐樹不僅僅是棵樹,而是移民史實的見證者和移民心目中的家鄉(xiāng)。每年約有20余萬人前往尋根祭祖。
《溫縣志》、《寶豐縣志》、《寧陽縣志》、《丹風縣志》、《商南縣志》、《山陽縣志》等地方志明確記載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集中移民。大量的民間家譜、碑文資料也有詳細記載。
大槐樹根祖文化以明代大移民為背景,以大槐樹為形象圖騰,以洪洞地方文化為淵源,以移民史實和紀念移民為主線,以維系宗親之情為精髓。大槐樹根祖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會整合力。傳承和弘揚洪洞大槐樹根祖文化,對增強海內外華人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這是大槐樹根祖文化傳播的基礎,也是其傳播的優(yōu)勢。
作為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長、范圍最廣的官方移民,大槐樹根祖文化的最大特點是血脈親情的連接。對于一貫注重同宗同源的華夏子孫來說,根祖文化具有強大的感召力。600余年來,洪洞大槐樹在民間的傳播中被賦予越來越豐富的內容,成為百姓們崇拜的對象,被游子看作“家”、“祖”、“根”的象征,成為越來越多的游子心目中的家鄉(xiāng)。難以計數的大槐樹移民后裔遍布全國各地,或輾轉遷徙海內外。古槐的后裔們紛紛回歸大槐樹尋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縣獨具特色的根祖文化。在大槐樹根祖文化的形成過程中,逐步提煉和概括出了“忠厚直爽、開放包容、敢為人先、堅韌奉獻”的大槐樹精神。
經過長期的積淀和傳承,大槐樹根祖文化形成了以下五個基本特征:
一是以大槐樹、祭祖園、碑記、族譜等為載體,以祭祖為表現手段,表達人們追思先賢、祈福平安、祛病消災的心愿。這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高度吻合,形成了厚重的傳播基礎。
二是與民間自發(fā)的祭祖儀式所不同,它由當地政府主辦,組織嚴密,分工明確,規(guī)范周全,規(guī)模較大。因其有行政力量的參與,易于在當地形成合力,其權威性使其文化的傳播具有較強的推動力。
三是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祭祖的時間和程序,具有傳播的連續(xù)性、一定的慣性和沖擊力。尋根祭祖節(jié)從1991年開始舉辦,時間為每年的4月1日~4月10日,主祭日為清明節(jié)。時間上恰好與法定假期相一致,為更多公眾的參與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是國內惟一的移民尋根祭祖的大型祭典活動,承載著大量的民俗事項,是目前最被人認可的移民后裔聯(lián)絡情感的紐帶,受到各界學者的關注,圍繞其進行的學術考察一直未間斷。獨特、惟一等特點使其關注度不斷提高。
五是有關傳說眾多,傳播較廣,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濃厚的民間色彩。有關大槐樹的傳說故事歷史悠久,世代相傳,并具有鮮明的山西地方特色,為進一步強化傳播奠定了基礎。
大槐樹根祖文化傳播現狀及問題
為了充分利用本地的優(yōu)秀文化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洪洞縣政府多年來采取了多種方式傳播大槐樹根祖文化。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古大槐樹移民遺址為載體的根祖文化活動空前活躍、蓬勃發(fā)展。1991年,洪洞縣委、縣政府組織舉辦了第一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jié),年年升溫,越來越熱。在首屆主祭日,各方來賓超5萬之眾。外地游客絡繹不絕,來賓參與范圍逐年擴大,人數愈來愈多,社會效益越來越好。
“尋根祭祖節(jié)”定為每年4月1日至10日,主祭日為清明節(jié),與民間上墳祭祖融為一體,隆重合俗。為更好地保護大槐樹“祭祖習俗”,2008年6月“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近年來,大槐樹景區(qū)先后采取了多項措施加以強化。一是圍繞根祖文化內容,建設完成用于接待尋根祭祖的大型建筑祭祖堂、獻殿;二是設置大槐樹移民文化實證展覽館;三是成立了洪洞大槐樹移民文化研究中心;四是在景區(qū)打造與之相對應的文化演藝系列表演節(jié)目;五是收集整理移民文化內容,包括家譜、族譜1000余冊及與移民文化有關的資料,出版相關書籍23種,拍攝音像光盤5類并設立了網絡存根的網站;六是除了在歷年春節(jié)、祭祖節(jié)、中元節(jié)、寒衣節(jié)期間舉辦祭祖活動,全年承接各類社會團體、姓氏宗親及家庭祭祖等;七是在2012年舉辦“中國洪洞大槐樹文化高峰論壇”。總之,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大槐樹根祖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和開發(fā)利用,對提升文化軟實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盡管在傳承與弘揚大槐樹文化中擺脫了與文化生硬捆綁的枷鎖,升華了文化對景區(qū)的現實意義和經濟價值,但在大槐樹根祖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傳播媒介格局呈單一化。就景區(qū)文化傳播媒介而言,呈現出明顯的單一化態(tài)勢。大槐樹景區(qū)主要以大型表演的形式來宣傳根祖文化。這幾年縣政府不斷投入資金和力量創(chuàng)新節(jié)目形式,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受眾還是十分有限的。通過人際傳播等傳統(tǒng)的社會傳播方式來發(fā)揮作用,使根祖文化的傳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響了根祖文化的傳播效果。
移民故事缺乏可靠依據。大槐樹移民故事大多起源于一些傳說,至于這類傳說究竟有多少歷史真實的影子,即便是從明代官方文獻中也很難找到相應的證據。極力炒作明代大槐樹移民的傳說,引發(fā)了規(guī)模宏大的尋根熱潮。但這種狂熱的背后,其實是現代人對民間傳說的盲目迷信。僅靠傳說掀起的尋根熱潮難以持久,只能是曇花一現,這種狂熱終將隨著時間的更替而消褪。
當地文化旅游資源不足。從文化資源的數量看,大槐樹景區(qū)本身并不具備優(yōu)勢。特別是相較于山西省內其它文化旅游勝地,如五臺山、平遙等文化景區(qū),大槐樹景區(qū)還有很大差距。大槐樹景區(qū)客流量高峰一般都在國家的法定節(jié)假日,正是人們出行的黃金時機。然而景區(qū)內不僅景點數量有限,而且旅游項目偏少,不利于形成文化傳播的輻射力,直接限制了景區(qū)的發(fā)展。endprint
大槐樹根祖文化傳播的改進措施
大槐樹根祖文化所體現的是一種血脈親情、民族感情、愛國之情,是華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載體之一。為了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大槐樹根祖文化,讓更多的海內外華人和古槐后裔了解大槐樹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破框框,按照傳播規(guī)律辦事。努力將大槐樹根祖文化的傳承與地方文化的傳承相結合,與旅游文化的繁榮相結合,與生態(tài)文化的弘揚相結合。具體的建議措施有:
進一步豐富傳播手段。第一,在新媒體時代,要嫻熟地掌握和運用微博、微信等新的傳播媒介,借助新媒體的力量,促進根祖文化以快捷的傳播速度和強大的傳播力度,進行跨民族、跨地域和跨文化的傳播,進一步提升大槐樹根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第二,要策劃和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傳播活動,利用研討會、報告會、展覽會等方式,加大對大槐樹根祖文化的傳播力度,通過征文比賽、詩歌比賽、書畫、游記比賽等,吸引廣大公眾的關注與參與;第三,要進一步拓寬傳播范圍。除了在本地加大傳播力度外,還要努力向外輻射。積極在北上廣等大中城市設置宣傳點,在海外華人聚居地加大傳播力度,進一步擴大傳播的范圍。
進一步豐富傳播內容。首先要重視保護并收集與根祖文化有關的各種實物。古槐作為根祖文化的物質載體,既是海內外古槐后裔思念家鄉(xiāng)的歷史見證,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文化符號。要對古槐周圍的環(huán)境定期進行科學監(jiān)測,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為古槐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與此同時,要設計和構建新的槐樹園,進一步豐富槐樹文化;其次要保護好收集到的有關文書、石碑、族譜及相關實物等,為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建立嚴格的檔案記錄,防止流失。改善存放條件,將有關資料的毀壞程度降到最低。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這些實物和文獻的作用,讓它們走近公眾、貼近公眾;再次要廣泛發(fā)動有關人員在全國各地收集家譜、族譜,大力鼓勵社會上有志于研究移民文化的人士積極開展工作,及時將研究成果與公眾見面。借助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等途徑,使大槐樹移民文化得到進一步地挖掘、提升、繼承和發(fā)展。
進一步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將大槐樹根祖文化與旅游文化結合起來。整合周邊的旅游資源,形成更加豐富的旅游鏈,給游客更多的旅游體驗。努力使大槐樹豐厚歷史文化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現實的文化旅游優(yōu)勢。可以考慮與周邊的壺口景區(qū)、普救寺、蘇三監(jiān)獄等旅游景區(qū)合作,結成戰(zhàn)略聯(lián)盟,充分實現旅游資源的共享與互補,吸引更多的游客;進一步開發(fā)與祭祖旅游相配套的其它旅游文化項目,充分發(fā)掘當地獨特的旅游資源價值和旅游文化商品,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和文化藝術產品;努力打造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這一旅游品牌和根祖文化品牌,將大槐樹根祖文化轉變?yōu)槲幕瘎?chuàng)意產業(yè),帶動當地經濟及社會文化的繁榮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