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勝羊
〔關鍵詞〕 化學教學;教學效率;導
入;學習興趣;備課;預習;
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7—0061—01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在四十五分鐘內要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且要讓學生搞清楚、弄明白,確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何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如何設計開端,如何立足教學目的,如何處理好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何進行合理的板書設計,如何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這些都是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就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個好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興趣盎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導入的方式很多,比如由演示實驗導入新課、利用故事導入新課、通過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或者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等。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靈活選擇導入方式,進而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如,講解“氨、銨鹽”時,可用“魔棒生煙”、“紅色噴泉”等導入。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重結果,輕過程。這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覺得化學概念、化學公式、化學法則等晦澀難懂。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覺得化學枯燥乏味,逐漸對化學課失去興趣,并產生厭學情緒。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可以通過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經歷化學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讓他們“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三是通過教師飽滿的精神和熱情,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堂上教師精神抖擻,舉止干練,才能給學生以信心和力量,學生才能聚精會神、一絲不茍地聽課。
三、教師充分備課和學生認真預習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障
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板書、備教具等。在備課時,教師要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找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并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化學知識和能力等情況,并據(jù)此確定教學方法。備課越充分,教案設計得越詳細、越科學合理,課堂教學效率就會越高。此外,學生認真、充分地預習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找出與新課有關的已學知識,為學習新知做好知識準備;也可以對新內容有個大致了解,并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提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聽講。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欲聽課,教學效率自然會高。
四、適時交流與合作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
教師首先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把握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其次要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合作的具體要求,再次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最后要對學生合作交流后的結果進行及時評價。這里要強調以下幾點:第一,合作交流內容的難度要合適。要大于個體能力,又要小于集體的合力。第二,合作小組要分配合理,每個小組都要有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第三,合作交流之前,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第四,學生合作交流時教師要巡回輔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以免學生的討論離題太遠或走過場。同時還要及時答疑,及時了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情況,為精講奠定基礎。
五、精心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條件
問題是探究活動的起點,也是探究活動的核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探究的過程就是一個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探究性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完“二氧化硫的性質”后,可讓學生結合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通過查找資料、做家庭小實驗等方式自主探究有關二氧化硫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及防治方法等內容,進而完成以下探究問題:1.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有哪些?2.什么叫酸雨?酸雨可分為哪些類型?分別是怎樣形成的?3.酸雨有哪些危害?4.收集雨水并測定其pH值,分析本地區(qū)酸雨的危害情況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建議,寫出探究報告。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