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亮
我在始發(fā)站上了公共汽車,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緊跟著上來一對母女。
媽媽約三十多歲,戴著無框眼鏡。她的女兒約五六歲模樣,懷里緊抱著一只毛絨玩具。那時車廂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堅定地指指我,對她的媽媽說:“我要坐那里?!?/p>
我愣住了。
女人抱歉地沖我笑笑。她低下頭,對小女孩說:“咱們?nèi)ツ沁吙看暗奈恢米?。?/p>
“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我不知道小女孩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現(xiàn)在,她與媽媽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隨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兩個人站在狹窄的過道里,任很多人用異樣的目光打量她們。
我想現(xiàn)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那個座位,而是一種滿足,習慣性的滿足,有理或者無理要求的滿足?;蛟S絕大多時,她的這種滿足都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的媽媽那里得到。
問題是,現(xiàn)在,她并不是在家里。
“你應該向我要這個座位,而不是你的媽媽?!苯K于我忍不住了,提醒她說。
小女孩似乎沒有聽到我的話。她看著媽媽,拽著媽媽的手,說:“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p>
“那你們過來坐吧?!蔽艺f,“你和你媽媽擠一擠,或者你媽媽抱著你……”雖然我并不想慣著她,可是我實在不忍看到女人尷尬的模樣。
“不!”她說,“我不要和媽媽一起坐!我要一個人坐!”
這就太過分了?;蛘哒f,對她的媽媽來說,這已經(jīng)遠非胡攪蠻纏,而是威脅了。
我告訴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車是免費的,她的媽媽并沒有為她花一分錢。既然是免費,公共汽車上就并沒有給她準備座位。現(xiàn)在我把座位讓給她,她應該把座位讓給媽媽?;蛘?,就算她花了錢,就算她有一個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婦上來,她也應該給他們讓座。現(xiàn)在,全社會都在做這樣的事情。
“我要坐那個座位!”小女孩對我的話充耳不聞。她一門心思纏著她的媽媽。
我想起一個詞——教養(yǎng)。
那天,直到終點,我也沒有給她讓座。我始終坐得安安穩(wěn)穩(wěn),再也沒有與小女孩說一句話。而她則始終站在我的面前,拽著媽媽的手,每隔一會兒,就要說一遍“我要坐那個座位”。
可是,沒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這輛汽車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會得到滿足。
車上的人們看著我,看著她,看著她的媽媽,目光里,各自情緒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沒有人覺得這個小女孩可憐,也沒有人覺得我應該把座位讓給她。
那天我必須拒絕她。不僅要用語言,還要用行動。我想告訴這個小女孩:這世上,有些東西并不屬于她。不屬于她的東西,并非她撒撒嬌,或者威脅唯一可以對她沒有立場和底線的媽媽,就可以得到的。
小女孩終會長大。但愿長大后她會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廳,別人的東西不是她懷里的毛絨玩具,別人也絕非她的媽媽。
這是世間最為簡單的道理。
(摘自《濱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