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
一個普通女子,憑著對學生的摯愛,在閉塞而荒涼的深山里堅守18年。面對貧困,一個被震撼的心靈發(fā)出吶喊——救救學生!于是她用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個鼠標,8年多來滿腔熱情創(chuàng)辦助學網站,得到了海內外愛心人士的熱烈響應,參與助學愛心人士近千人,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如今,她已募集助學資金500多萬元,惠及1600多名貧困學生——她就是中國網絡助學第一人“英子姐姐”劉發(fā)英。
扎根深山尋求網絡助學
1991年7月,21歲的劉發(fā)英從湖北枝城師范畢業(yè)。當時,她完全可以到一個條件好的地方去當老師,可她卻毫不猶豫地來到了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一個叫黃柏山的地方。這里離縣城有200多公里,群山連綿,交通閉塞,是長陽縣最偏僻、最貧困的地區(qū)。
風華正茂的劉發(fā)英劉海齊眉,十分俏麗,然而迎接她的卻是一間土屋和一張腳腿殘缺的木床、一堆亂草、一張破舊的桌子——這是學校為她安置的“家”。學校沒有食堂,老師們都是自己在山上種菜,自己生爐子做飯吃。在家里是老小的劉發(fā)英哪里會做這些?但是從那一天開始,她必須要面對。更要命的是,學校經常停電,而山上又買不到煤油和蠟燭,劉發(fā)英只好打著手電筒備課、批改作業(yè)。困難遠比她想象中嚴重。
與學生接觸以后,劉發(fā)英更是震驚:不少學生沒衣服穿,吃飯都成問題,有的不得不中途輟學去打工。更觸動劉發(fā)英的是,大山里的孩子對讀書是那么渴望,但貧窮卻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許多山里娃的希望,這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于是,除了認真教課,劉發(fā)英經常給家庭困難的孩子買學習用品、衣服,甚至為他們墊付藥費。那時,她的月工資僅98.5元?!懊魈煲磺卸紩闷饋淼?!”她總是這樣安慰孩子們。話雖這樣說,但當劉發(fā)英看到有的孩子因家境貧寒輟學時,她仍會傷心得落淚。同時她也明白,僅靠自己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改變孩子們的命運,于是,她不斷向上面反映,爭取教育部門的支持。
2003年春,劉發(fā)英調任資丘鎮(zhèn)白沙坪小學校長。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資丘鎮(zhèn)位于長陽西部,距縣城120公里。上任后劉發(fā)英立即對全校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調查,沒料到全校420名學生中,竟有1/3的學生因家境困難面臨輟學。為了讓這些孩子繼續(xù)上學,劉發(fā)英開始將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尋求幫助。
轉機發(fā)生在2005年9月。安靜的校園里來了兩名風塵仆仆的青年,他們是“心之旅”助學網站志愿者、武漢大學青年教師李勤和周鋒顧。“劉老師,我們是‘心之旅’助學網站的志愿者,想在這里資助貧困學生。”“好??!太謝謝了!”劉發(fā)英非常驚喜。她陪同兩名志愿者翻山越嶺,走訪了幾戶貧困學生家庭。李勤和周鋒顧對貧困生小偉和小向的故事印象深刻,將兩個孩子的情況發(fā)布在了“心之旅”網站上。
一周后,800元愛心助學款就寄達學校。又過了10天,該網站發(fā)起人楊女士也來到資丘走訪,現(xiàn)場落實2000元助學款,5名學生獲資助。感激之余,還是“網盲”的劉發(fā)英感覺既神奇又振奮:“網絡還真管用!”于是,她開始潛心學習上網,先在“心之旅”網站注冊了“英子姐姐”的網名,又笨拙地將幾名貧困學生的資料發(fā)布到網上。
操作成功的那一刻,劉發(fā)英欣喜若狂,一個全新的想法由此誕生——推出“網絡助學”,呼喚大山外面的愛心!2006年6月12日,劉發(fā)英收到了宜昌地礦所喻望寄來的600元愛心款,用于資助兩名貧困學生。這是她參與網絡助學后,直接收到的第一張愛心匯款單。劉發(fā)英異常興奮,更加堅定了開展“網絡助學”的信心。
“英子姐姐”助學網友遍地開花
有不少人認為,網絡是一個布滿陷阱的虛幻世界。助學之初,為了打消網友的顧慮,劉發(fā)英公布了自己的真實姓名、單位、職務、電話等,并設置了“無私奉獻網絡不虛擬,熱心助學人間有真情”的簽名。
很快,劉發(fā)英的網絡助學迎來了“拓展業(yè)務”的機會。
2006年8月的一天晚上,劉發(fā)英打開電腦,一條要求加她為好友的信息讓她眼前一亮。對方在留言中說:“我是北京‘大耳朵英語網站’的負責人,網名‘大耳朵’,希望在長陽資助一些貧困生?!痹瓉?,“大耳朵”是北京“大耳朵英語網站”站長韓柏東先生,他聽說長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于是聯(lián)系該縣教育局,教育局又向他推薦了“英子姐姐”作為聯(lián)系人。
大耳朵最初資助了3名學生。每當錢款匯來,英子姐姐便第一時間發(fā)放給學生,并將孩子們寫的收據拍成照片上傳給大耳朵。幾名受助的孩子也多次給大耳朵寫信、打電話,匯報學習情況,向他表示感謝?!吧嚼锏暮⒆诱婕儤?!”被山村孩子感動的大耳朵又增加了兩個資助名額,每年捐助額達6000元,資助款至今已超過5萬元。
與此同時,大耳朵韓柏東還在自己的網站上專門開設了“英子姐姐助學”專題,發(fā)布長陽縣貧困學生信息,并邀請劉發(fā)英擔任版主。因該網站的網友中有許多海外人士,英子姐姐和她的網絡助學故事逐漸走向世界,開始聲名遠揚。隨后,湖北的“情暖荊楚”和日本的“IT民工棚”網站也開設了劉發(fā)英的助學板塊。通過這些渠道,劉發(fā)英的視野不斷擴大,先后結識了國內外600多名助學網友。
2008年春,劉發(fā)英結識了新加坡籍華人楊柳。聊天中,她的話題總是離不開山里貧困學生求學的故事。楊柳被她的精神所打動。不久,他寄來1000元人民幣。這是劉發(fā)英爭取到的第一筆國外網友的資助。收到錢的那一夜,她失眠了。想起網絡助學的許多往事,劉發(fā)英說:“幾年來的酸甜苦辣,那一刻全變成了幸福?!?/p>
2009年,劉發(fā)英調到縣城花坪小學任副校長,但她沒有忘記資丘鎮(zhèn)的貧困生,不僅繼續(xù)資助資丘鎮(zhèn)的孩子們,還把網絡助學的范圍擴展到整個長陽縣及周邊地區(qū)。
為了獲取更多的貧困生信息,劉發(fā)英時時做有心人。到鎮(zhèn)中心學校開會,她總是主動與各學校負責人交談,請他們提供貧困生名單和基本情況,然后她進行匯總,并及時寫成材料發(fā)布到網上,尋求資助。8年來,她建立了12大本網絡助學資料,執(zhí)筆撰寫的網絡助學資料達到6.5萬余字。
長陽縣教育局的一位領導十分感慨:“劉發(fā)英助學的賬目非常清楚,所有的助學款項,她都一筆一筆地在網上進行了公布;收到捐款數額多少,受助人是誰,受助人的收條和簽字以及受助人照片都建檔在案,并逐一編號,沒有出現(xiàn)過任何差錯?!眲l(fā)英的同事說:“她還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支付了大量電話費、電費、交通費、文印費等,合計達數千元,從不在愛心網友捐助款中開支一分錢?!?/p>
2010年,劉發(fā)英的侄兒正上高中,哥哥由于意外事故造成高位截癱,為治病家中債臺高筑。當時丈夫和躺在病床上的哥哥與劉發(fā)英商量,希望她能在網上為侄子找尋幾位資助人,或者從資助人那里撥一點款幫幫侄兒。望著臥床不起的哥哥,劉發(fā)英強忍淚水,拒絕了哥哥的要求。
“如果我真的那樣做,就會失去資助人的信任!”最后劉發(fā)英和姐姐商定,由她們共同承擔侄兒讀高中和大學的費用。
傳遞愛心托起山村希望
一個叫曉濤的學生只有8歲,卻是家里的頂梁柱。他住在資丘鎮(zhèn)涼水寺村一座高山的山頂,奶奶和父母都是殘疾人?!坝⒆咏憬恪本W絡助學團隊發(fā)現(xiàn)了他,并將他的情況發(fā)布到了網上。2006年10月9日,曉濤得到了山東和遼寧兩位好心人的幫助,收到了1500元助學款。此后,兩人與曉濤每年結對助學。
2006年8月劉發(fā)英又走訪了一個令人心酸的家庭:小田的父親天生耳聾,母親患有精神疾病,78歲的奶奶摔斷了腿,常年臥床不起。劉發(fā)英了解到情況后,給小田送了2000元助學金。
長陽縣津洋口鎮(zhèn)三魚沖村女孩陳小潔,3歲時父親因車禍身亡。從此,母女三人相依為命。家里沒有男勞力,一家人守著山里貧瘠的土地,難有足以糊口的收成。一年后,媽媽帶上小潔姐妹離開故土,遷至長陽縣城,租了個15平方米的小屋,做了一個擦鞋的木盒子,開始為女兒上學掙學費。但在小縣城里擦鞋的人并不多,陳母的生意很冷清。2009年9月,陳母收到劉發(fā)英打來的電話,要她去領捐助款?!澳菚r正是我最難的時候?!标惸刚f,“到學校后,劉老師遞給我500塊錢。接過來的時候,我心頭一熱,淚水一下子就流了出來?!睆拇?,小潔和媽媽就記住了劉老師,常常想著能為她做點什么。
一天,劉發(fā)英途經龍舟大道到花坪小學上班,不經意間被陳母發(fā)現(xiàn)。陳母終于找到了報答的機會,一把拉住劉發(fā)英,一定要給她免費擦鞋。劉發(fā)英反復推辭之后,只得“就范”。此后每次見到劉發(fā)英,陳母都要為她免費擦鞋,還說:“把您家的鞋子都拿來,我沒別的本事,只能擦鞋報恩?!贝蚰且院?,劉發(fā)英每次上班都要繞道而行,以免麻煩陳母。
在受助學生中,有一名叫阿玲的高中女生。阿玲3歲時父母雙亡,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阿玲十分聽話懂事,在家啥活都干,在學??炭嘤霉Γ詢?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縣重點中學。然而,這個家的狀況令人憂心,爺爺奶奶都70多歲了,爺爺患有高血壓、支氣管擴張、痛風等多種疾病,奶奶患有嚴重的肺氣腫、哮喘,兩位老人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每月需要醫(yī)藥費300多元。
劉發(fā)英了解到阿玲家的情況后,在大耳朵英語網站發(fā)布了關于她的貧困信息,很快得到了愛心網友的回應。在阿玲讀高中期間,共得到了5200元的資助。2009年夏天,阿玲高考考了525分,剛好上了一本線,但沒有達到她填報的中國海洋大學的錄取線,她落榜了。“像天塌了一樣。”阿玲說,“當時非常絕望,想外出打工,但舍不得年邁的爺爺奶奶;想復讀,又沒有足夠的錢,為此一直輾轉難眠?!?/p>
秋天快開學時,阿玲突然接到英子姐姐的電話,說北京一個叫宋燕的好心人資助了她1500元。她這才知道,又是英子姐姐將她的情況發(fā)到網上求助。接著,阿玲先后接到了美國楊光、安徽李成忠、山東王蒙、四川肖莎、山西任靜等人資助的9500元現(xiàn)金。復讀一年后,阿玲終于以546分的成績被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錄取。當她收到錄取通知書后,立即從深山里趕到縣城,向她的“英子媽媽”報喜:“英子媽媽,沒有您的幫助,我是拿不到這張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闭f完抱住劉發(fā)英喜極而泣。
在網絡助學的道路上,劉發(fā)英也經歷過挫折,有人說她多管閑事,更有人嘲弄她想出風頭。對此,劉發(fā)英都一笑了之,不予理睬。然而,家庭遭遇的一連串變故與打擊,曾差點把她擊倒。
那是2007年6月的一天,她70歲的父親突然中風癱瘓。同年10月,哥哥因工傷高位截癱,住進了宜昌的醫(yī)院。緊接著,公公被診斷為肝癌晚期。面對一個個不幸的親人,劉發(fā)英心里非常難過。當年9月,丈夫覃守龍從同她一起工作的資丘鎮(zhèn)調往縣城清江職高,夫妻倆相隔上百公里。兒子卻在老家磨市讀初中。那段時間,劉發(fā)英奔波于資丘、縣城、磨市和宜昌四地親人之間。教書、助學、家庭的三重壓力像大山一樣壓得她身心俱疲,劉發(fā)英忙得焦頭爛額,對“網絡助學”活動曾想過放棄。
已建立了深情厚誼的網友們舍不得“英子姐姐”,紛紛希望她把這份善事繼續(xù)做下去。“心之旅”網站站長楊東波表示:“大姐,如果你放棄了助學,我們將中斷對長陽學生的資助。”“不行,這樣我原先所做的一切不都前功盡棄了嗎?為了大山里的孩子,為了不辜負那些愛心人士,再苦再累我都得堅持下去!”劉發(fā)英打消了放棄助學的念頭,咬牙艱難前行。
對于妻子的網絡助學,覃守龍開始持懷疑態(tài)度,不相信她會堅持下去。2008年春季開學時,一位80多歲的老人領著十幾歲的孫子,帶著20個土雞蛋,趕了幾十里山路,到劉發(fā)英家表示謝意。夫妻倆十分感動,塞給孩子100元錢,還找出一包兒子的衣服給祖孫倆帶回去。這件事對覃守龍觸動很大,讓他深深感到“妻子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后來,看到越來越多的貧困孩子通過妻子得到資助,覃守龍主動承擔起家務,還成了妻子的義務取款員。
2011年2月,劉發(fā)英建起了自己獨立的“英子姐姐”助學網站,個人力量發(fā)展成了團隊力量?!坝⒆咏憬恪本W絡助學團隊中既有山區(qū)教師、知名作家,也有退休領導、全國勞模以及海外友人。這個團隊分成顧問組、走訪組、聯(lián)絡組、宣傳組等,其中韓國的馮冠軍博士、日本“IT民工棚”網站版主潘喜華女士及北京的大耳朵是聯(lián)絡組成員,赴日留學生劉曉燕還欣然出任了網站的形象大使……
劉發(fā)英對網絡助學的堅守,像天使一樣守護著大山里的孩子,使他們對上學的渴望和對知識的渴求,不再因貧困而被阻擋。劉發(fā)英由此獲得了無數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希望工程園丁獎、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助人為樂好人、全國十大美德人物……她還是黨的十八大代表。
在劉發(fā)英看來,榮譽越多責任越大。她無限感慨地說:“在8年來的網絡助學中,我走進過許多貧困家庭,那種貧困現(xiàn)狀讓人震驚!許多貧困學生的求助信息我是含著熱淚寫出來的!我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盡管苦點累點,但我會沿著助學之路一直走下去,讓更多的貧苦孩子圓了上學夢?!?/p>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