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
根據一本在日本非常暢銷的書中的描述:O型人熱愛生活,重視力量;A型人重視外界反映,是完美主義者;B型人我行我素,興趣廣泛;AB型人一心二用,自由奔放。如果真的用書上寫的不同血型對應不同性格的關系拿來和身邊的同事對照,有的人可能會驚呼“太準了”,也有的人會抱怨“一點也不準”。到底準還是不準,也許科學家能幫助你回答這個問題。
ABO系統(tǒng)
盡管血型和星座往往出現在報刊、雜志的同一版面,不過相比之下,血型性格論看起來更科學一些,即使是將星座運程之類的文章視為偽科學的人,也可能認同血型對性格存在影響,而血型與醫(yī)學領域的密切關系可能加深了這種印象。血型是對血液分類的方法,分類的依據是看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以遺傳的物質。通俗地說,血型就是根據紅細胞表面的物質對不同人的血液分類的方法,而紅細胞表面的這種標記物質對每個人來說通常是由基因決定,與生俱來,終生不變。自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卡爾在他位于維也納的實驗室里首次發(fā)現ABO血型以來,科學家們至今已發(fā)現了包括Rh血型、Lewis血型等在內的多達數百種血型系統(tǒng)。這些血型系統(tǒng)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ABO血型系統(tǒng)。通常人們談論的與性格有關的就是ABO血型系統(tǒng)。
血型與性格的關聯
最早提出ABO血型與性格關系的,是日本人古川竹二。他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假說。時值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距1895年甲午戰(zhàn)爭失利,滿清以一紙《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已逾三十余年。古川提出的假說實為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tǒng)治服務。依據古川的理論,臺灣人群中O型血的比例高達41.2%,遠高于日本人群,而O型血的人“膽大、好勝、喜歡指揮別人、自信、意志堅強、積極進取”,因而O型血的人更具攻擊性。相比之下,生活于日本東北部的少數民族阿依努族人中O型血的比例只有23.8%,而阿依努族比臺灣人更為溫和且順從。古川以此來解釋為什么臺灣人要持續(xù)不斷地反抗日本人的統(tǒng)治。據此他還向當局建議促進臺灣人之間的近親婚姻以減少臺灣人中O型血的比例。
從古川的提議就可以看出他的理論是多么的荒謬。這些光怪陸離的研究在法西斯統(tǒng)治下的國家里并不鮮見,納粹德國的科學家曾對不同人種的血型做過調查,發(fā)現不同人種的血型分布存在差異,并據此得出“日耳曼人種的血液更加高貴”的荒誕結論。妄圖用血型來證明種族優(yōu)越性的瘋狂實驗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終告一段落,血型與性格的關系開始以一個純粹的科學課題進入科學家的視線。
然而,要搞清楚血型和性格的關系并非那么容易。不同的血型可以通過抽血化驗輕易區(qū)分,不同的性格又要如何區(qū)分呢?
性格是指人的一貫的和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思維和行為方式。要用科學的方式量化這些頗為主觀的特征并不容易,科學家們最常用的方法是各種調查問卷,通過問卷的結果來分析受試者的性格。這些問卷由專業(yè)的心理學或精神病學專家制作,并經過反復校準、修訂之后,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受試者的人格特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有關血型與性格的研究更多地采用了基于五因素模型的人格測試。即: 將人格測試的基本結構歸納為“經驗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親和性”、“情緒不穩(wěn)定性”五個人格特質,這五個特質基本上可以涵蓋人格特點的所有方面。然而,測試的結果一再證明,血型和性格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太多的關聯性,不同血型的人格特質也沒有顯著區(qū)別。另一種研究方式則是通過分析不同血型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幾率來推測血型與性格的關系。雖然某些性格特質確實和一些精神障礙的發(fā)病有密切聯系,但通過研究精神疾患與血型關系來推測性格與血型的關系的方法過于間接,猶如隔靴搔癢,不得要領。
盡管科學家們對血型和性格的關系各持不同的觀點,但是有一點共識:性格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先天因素,家庭成長環(huán)境,工作以及個人際遇等都會對性格造成影響。即便是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在五因素模型的人格測試中,在五個不同的人格特質方面,也只有約50%的相似性。據此推測,遺傳因素對性格的影響只有五成左右,另一半影響可能取決于后天因素。單單是遺傳的因素也非常的復雜,血型基因只是人類數萬個基因中的一個而已,即使血型對性格存在什么相關性,關聯的程度最多也不會超過五成。
盡管ABO血型發(fā)現至今已逾110年,血型仍然在人們面前保持著神秘性??茖W家已經證實ABO血型和多種疾病存在關聯,但是對血型和性格的關系仍不是很清楚。一些研究認為二者毫無關系,另一些則認為血型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人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不同研究者的結論常常互相矛盾,但是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古川竹二所提出的“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主張。因此,把血型作為日常八卦的談資或許不錯,要是當真就不必了。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性格,何必非要套用到某種模板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