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衡,1986年生于湖北十堰,畢業(yè)于武漢大學(xué),現(xiàn)居廣州。曾獲劉麗安詩歌獎、北京大學(xué)未名詩歌獎、中國時報文學(xué)獎、櫻花詩賽一等獎。作品散見各刊,入選《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等選本與合集。兼事評論和翻譯,譯有理查德·威爾伯、威廉·布萊克等人的詩作。
來自風(fēng)
“風(fēng)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fēng)的響聲,
卻不曉得從哪里來,往哪里去。”
這天晚上,我們從蓮花山公園
繞出來,越過一座人行天橋,想去
初見時的廣場吹吹風(fēng)。窸窣的雨
使街道卷曲,行人都是影子。
但我們走反了方向,在從未見過的
路牌之間兜圈,梅林的街區(qū)
“都像葉子漸漸枯干”,“好像風(fēng)把
我們吹去。”迷路使我們更饑餓,
更無知。我忽然記起附近有一座教堂,
于是帶你去尋找,“風(fēng)不住地旋轉(zhuǎn)?!?/p>
經(jīng)過斜坡、樹叢,我們循著詩班練唱的
歌聲,發(fā)現(xiàn)它,在風(fēng)的無限安靜中。
暴雨中趕去聽扎加耶夫斯基朗誦
星期天,暴雨在晚起的人看來
是樓道與空氣之間
轟響的磨砂紙
或許漫進屋內(nèi)的水霧
也讓我分辨不清
噩夢里回頭又躲開的臉
我追著霧醒來
窗外仍是霧
去不去看扎加耶夫斯基
是個問題,這位波蘭大詩人
第一次來中國
下午要在廣州番禺的
宴會廳領(lǐng)獎
我讀他的作品,從照片上
也見過他的樣子
這還不足夠嗎
我們把耳朵借給演奏
配合音樂的完成
我們進入黑暗的集體
觀看一場電影
但詩歌是個人的儀式
像病痛
或驚醒時錯愕的回憶一樣
無法分享
我還是出門了,僅僅因為
害怕失去一次機會
會場的位置偏僻
走出一個陌生的地鐵站
跟披著塑料布擋雨的
黑人兄弟一起等出租車
雨幕擰干了天空的高度
目之所及,沒有人叫得出
我的名字,這種感覺
使世界更遼闊
但連續(xù)幾輛的士
都不去我所說的郊區(qū)
只好匆匆地搭上
一輛擠滿乘客的公共汽車
看它沖開淤水
駛上高懸的大橋
這個盲目的旅客
根本不知道它的目的地
在對岸的十字路口下來
穿過斑馬線,繼續(xù)
攔的士,雨已經(jīng)小了
兩個女人從身邊踮腳走過
水花四濺,手機上的時鐘
比烏云還要焦急
一輛天藍色出租車
穿過棕櫚的隊列,停下來
我描述了要去的地方
司機卻說出兩個地點
問我到底是哪一個
兩個名字,意味著兩種空間
地圖上的兩處標記
它們之間除了懸空的雨
還有什么?路人、空氣、逐漸
衰弱的聲波,空洞的
移行的萬物
總之,他開去了
其中一處,可以碰碰運氣
掛滿水珠的車窗外
建筑都沉向余光的井底
回聲讓人平靜
車停在一座國際大酒店的門口
制服筆挺的侍者為我
打開車門,“先生,請問是
住宿還是用餐?”多么尷尬
對一個狼狽的不速之客
相比漂亮的房子,我更像
雨水。相比宴會,我的食物
只是為了充饑
況且,我還不夠饑餓
說明來意之后,他告訴我
會場在另一個地址
還好,不遠了
我總算找到了那里
大廳外一天將盡
樹木、路口的指示牌和泥濘
陷入了兩場雨之間的虛脫
找位置坐下,還喘著氣
就聽到扎加耶夫斯基
開始了沉著的念誦
他的波蘭語的腔調(diào)
從黑暗中流淌出來,略帶
憂郁,時而敲擊著尖石
但在盯著旁邊的譯文字幕
之前,我對這聲音一無所知
也很難把那些熟悉的詩句
與臺上這位沒有頭發(fā)
留著優(yōu)雅的白色髯須的老人
聯(lián)系在一起
這位燈光下的陌生人
還擁有他的作品嗎
或是成了言辭的一部分
讓寫作的時刻
重新膠凝在自我的琥珀里
并為這個下午
提供雨停時
他的不在場證明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