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梳理】
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方式,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意和翻譯句子的能力。綜觀2013年全國各地的語文高考試題,翻譯是文言文閱讀試題中的重頭戲,是一個必考的知識點,并且絕大部分翻譯題的分值在10分左右。
斷句能力的高低,已成為判斷文言文閱讀能力高低的一個標準。近幾年來,廣東卷、江蘇卷、北京卷、浙江卷和重慶卷基本上沒有間斷對文言文斷句的考查;這兩年湖南卷、湖北卷也針對這一考點進行了考查,其中湖南卷還采用了選擇題的形式。
【解題技巧】
一、翻譯
翻譯時,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關鍵詞語。一個句子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一個或幾個關鍵詞語(實詞、虛詞)里,只要結合語境準確解釋這幾個關鍵詞語,整個句子的翻譯就迎刃而解了。
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常見一些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判斷句式、被動句式和省略句式等。翻譯時,考生要將語序倒置的還原,省略的補出,判斷句要加“是”,被動句要找出標志詞并翻譯成“被”字句。
3.固定結構。古代漢語中有些詞語經(jīng)常連用或配合使用,從而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格式。對于這些“習慣句式”的翻譯,考生要特別注意翻譯準確。如,“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中的“得無……乎”是文言文中表示推測語氣的慣用句式,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該不會……吧”。
4.文言修辭格。在古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修辭格,如比喻、借代、排比、互文等,考生在翻譯時要把原文的意義表現(xiàn)出來,把原文人物的神態(tài)、事情的細節(jié)性狀反映出來,做到形象生動。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就不能譯為“用金子(或金屬)修筑的長城”,而要保留比喻,直譯為“鋼鐵般的城墻”;若不保留比喻,可直譯為“堅固的城墻”。又如,“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赤壁之戰(zhàn)》)中的“會獵”意思不是“會合打獵”,而是“要和對方打一仗”。
5.偏義復詞。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較為常見,要將其準確識別出并加以準確翻譯。其中偏義復詞中的襯字,翻譯時要省略,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中“異”“同”意義相對,“同”無義,“不宜異同”是說“不應該不同”。又如,“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保ā犊兹笘|南飛并序》)中“公”為襯字,翻譯時要省略,應譯為“不管做什么都順著婆婆,一舉一動哪敢自作主張”。
二、斷句
斷句時,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理清文章大意。熟讀文章,理清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為讀不懂就點不斷,不理解就點不好。通過熟讀文章,大體上弄清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什么意思,是什么結構,屬于什么文體等。尤其是不同的文體往往側重不同的表達方式,使用不同的表達順序,采用不同的語言風格,使用不同結構的句式。弄清這些,對斷句有很大幫助。
2.尋找文言虛詞。文言虛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系和語氣,往往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忌趥淇贾幸莆崭黝惓R娞撛~的用法,尤其是它們在句中常處的位置,有助于斷句。如,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一般前面可以斷句。
3.分辨各種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斷句。如,判斷句式“……者,……也”的標志詞;表示判斷關系的詞“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安灰唷酢薄笆肱c……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還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的標志詞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另外還要記住文言文習慣上較為固定的詞組,不要把它們拆散,這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于是”“然則”等。
【答題誤區(qū)】
一、翻譯
1.文白夾雜。在翻譯文言文句子時往往有個別的詞翻譯不徹底或者不翻譯,導致文白夾雜,不倫不類。
2.今義古義不分。社會的發(fā)展導致很多詞語的含義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已擴大,有的已縮?。挥械母星樯拾l(fā)生了改變,有的詞義已經(jīng)轉移。因此,考生在翻譯時應根據(jù)具體語境確定詞義,分清其今義與古義,切忌盲目替代。
3.脫離語境。有的考生在翻譯文言文句子時脫離語境,誤譯詞語。
二、斷句
1.把意義上相連的詞點破。文言文中多單音節(jié)詞,有些單音節(jié)詞的構詞能力很強,斷句時要看它與上下文哪個詞結合起來句意才通順。
2.該斷不斷。本來是上下兩句的內(nèi)容,應該斷開,但是考生由于沒有理解文意,沒有斷開。
【同步突擊】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北苑茶
□沈 括
建茶之美者,號北苑茶。今建州鳳凰山土人相傳謂之北苑言江南嘗置官領之謂之北苑使。予因讀李后主文集有北苑詩及文苑記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建安也。江南北苑使,正如今之內(nèi)園使。李氏時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競貴之,謂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學士甌”之類,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丁晉公為《北苑茶錄》云:“北苑,里名也,今曰龍焙?!庇衷疲骸霸氛撸熳訄@囿之名。此在列郡之東隅,緣何卻名北苑?”丁亦自疑之,蓋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誤傳,自晉公實之于書,至今遂謂之北苑。
(選自《夢溪筆談》)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李氏時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競貴之,謂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學士甌之類,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
譯文:
(2)丁亦自疑之,蓋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誤傳,自晉公實之于書,至今遂謂之北苑。
譯文:
2.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1)今 建 州 鳳 凰 山 土 人 相 傳 謂 之 北 苑 言 江 南 嘗 置 官 領 之 謂 之 北 苑 使。
(2)予 因 讀 李 后 主 文 集 有 北 苑 詩 及 文 苑 記 知 北 苑 乃 江 南 禁 苑 在 金 陵 非 建 安 也。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知實篇(節(jié)選)
□王 充
孔子曰:“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弊镒迂暽凭臃e,意貴賤之期,數(shù)得其時,故貨殖多,富比陶朱。然則圣人先知也,子貢億數(shù)中之類也。圣人據(jù)象兆原物類意而得之其見變名物博學而識之巧商①而善意廣見而多記由微見較②若揆之今睹千載所謂智如淵海??鬃右姼[睹微,思慮洞達,材智兼倍,強力不倦,超逾倫等耳,目非有達視之明,知人所不知之狀也。使圣人達視遠見,洞聽潛聞,與天地談,與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謂神而先知,與人卓異。今耳目聞見,與人無別;遭事睹物,與人無異,差賢一等爾,何以謂神而卓絕?夫圣猶賢也,人之殊者謂之圣,則圣賢差小大之稱,非絕殊之名也。何以明之?
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謀未發(fā)而聞于國?;腹种?,問管仲曰:“與仲甫謀伐莒,未發(fā),聞于國,其故何也?”管仲曰:“國必有圣人也?!鄙夙?,當東郭牙至,管仲曰:“此必是已?!蹦肆钯e延而上之,分級而立。管曰:“子邪,言伐莒?”對曰:“然”。管仲曰:“我不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對曰:“臣聞君子善謀,小人善意,臣竊意之?!惫苤僭唬骸拔也谎苑ボ?,子何以意之?”對曰:“臣聞君子有三色:歡然喜樂者,鐘鼓之色;愁然清凈者,衰绖③之色;怫然充滿手足者,兵革之色。君口垂不唫④,所言莒也;君舉臂而指,所當又莒也。臣竊虞國小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狈蚬苤?,上智之人也,其別物審事矣。云“國必有圣人”者,至誠謂國必有也。東郭牙至,云“此必是已”,謂東郭牙圣也。如賢與圣絕輩,管仲知時無十二圣之黨,當云“國必有賢者”,無為言“圣”也。謀未發(fā)而聞于國,管仲謂“國必有圣人”,是謂圣人先知也。及見東郭牙,云“此必是已”,謂賢者圣也。東郭牙知之審,是與圣人同也。
賢圣之知事宜驗矣賢圣之才皆能先知其先知也任術用數(shù)或善商而巧意非圣人空知神怪與圣賢殊道異路也。圣賢知不逾,故用思相出入;遭事無神怪,故名號相貿(mào)易。故夫賢圣者,道德智能之號;神者,眇茫恍惚無形之實。實異,質(zhì)不得同;實鈞,效不得殊。圣神號不等,故謂圣者不神,神者不圣。東郭牙善意,以知國情;子貢善意,以得貨利。圣人之先知,子貢、東郭牙之徒也。與子貢、東郭同,則子貢、東郭之徒亦圣也。夫如是,圣賢之實同而名號殊,未必才相懸絕,智相兼倍也。
(選自《論衡》)
[注]①巧商:善于巧妙地推算。②較:通“皎”,顯著。③衰绖(cuī dié):衰,生麻布制的喪服。绖,麻制的喪帽和腰帶。古人喪服胸前縫綴粗麻布叫衰,圍在頭上的散麻繩叫绖,纏在腰間的散麻繩叫腰绖。這里用來表示喪事。④唫(jìn):閉口。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使圣人達視遠見,洞聽潛聞,與天地談,與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謂神而先知,與人卓異。
譯文:
(2)夫圣猶賢也,人之殊者謂之圣,則圣賢差小大之稱,非絕殊之名也。何以明之?
譯文:
(3)謀未發(fā)而聞于國,管仲謂“國必有圣人”,是謂圣人先知也。及見東郭牙,云“此必是已”,謂賢者圣也。東郭牙知之審,是與圣人同也。
譯文:
(4)東郭牙善意,以知國情;子貢善意,以得貨利。圣人之先知,子貢、東郭牙之徒也。與子貢、東郭同,則子貢、東郭之徒亦圣也。
譯文:
2.按要求回答問題。
(1)下面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圣人據(jù)象兆/原物類/意而得之/其見變名物博學而識之/巧商而善意廣見而多記/由微見較若/揆之今睹千載/所謂智如淵海。
B.圣人據(jù)象兆原物/類意而得之/其見變名物博學而識之/巧商而善意/廣見而多記/由微見較/若揆之今睹千載/所謂智如淵海。
C.圣人據(jù)象/兆原物類意而得之/其見變名物/博學而識之/巧商而善意/廣見而多記/由微見較/若揆之今睹千載/所謂智如淵海。
D.圣人據(jù)象兆/原物類/意而得之/其見變名物/博學而識之/巧商而善意/廣見而多記/由微見較/若揆之今睹千載/所謂智如淵海。
(2)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賢 圣 之 知 事 宜 驗 矣 賢 圣 之 才 皆 能 先 知 其 先 知 也 任 術 用 數(shù) 或 善 商 而 巧 意 非 圣 人 空 知 神 怪 與 圣 賢 殊 道 異 路 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