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馬寧?周曉音
1歲前后,寶寶逐漸認識一些自己的身體部位。而認識身體是寶寶自我認知的關(guān)鍵一步,這對他們來說可是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從此,他們把自己和其他人區(qū)分開。這一期的手指謠,就是教教大家,怎樣帶著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
爸爸瞧,媽媽看
爸爸瞧,媽媽看,寶寶的小手真好看。
爸爸瞧,媽媽看,寶寶的小手看不見。
爸爸媽媽快來看,寶寶的小手又出現(xiàn)。
《母子健康》提示:
7~9個月的小寶寶開始逐漸發(fā)展“物體永存性”的概念,也就是說,當一個物體從眼前消失,他們也會知道這個物體依然存在,只是看不見了。小手一會兒出現(xiàn),一會兒消失,這么大的寶寶會非常喜歡這個游戲,因為恰好符合寶寶這個年齡段的發(fā)展需求。
我的身體
我的頭,我的肩,這是我的胸。
我的腰,我的腿,這是我的膝蓋。
小小手,小小手,小手真可愛,
上面還有我的十個手指頭。
《母子健康》提示:
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比如新生兒,父母可以讓他躺著或者坐著,一邊念這個歌謠一邊指寶寶的相關(guān)部位,說到十個手指頭時可以用手每個都捏一捏。這對寶寶來說,也是一種感官體驗。
1歲半前后,寶寶處于學步期,能夠越來越多地指出自己的身體部位,這是寶寶自我認知能力在發(fā)展。手指謠可以幫助他了解自己的身體。
對再大一些的寶寶,手指謠還可以幫助他們活動四肢,當作孩子們的體操。
除了手指謠,我們還有很多幫助寶寶認識身體部位的小游戲。比如:
1 把寶寶的腳藏到被子里,然后問他:“腳在哪兒呢?”拉著寶寶一只手說:“眼睛!”讓他用另一只手指自己的眼睛。
2 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留意尋找介紹身體部位的機會。穿衣服是個好時機,父母可以一邊幫寶寶穿衣服一邊說:“把手伸到袖子里,把腳伸到襪子里?!?/p>
3 在寶寶對自己身體部位的認知更熟練以后,父母還可以帶著他看照片,幫他找出哪個是自己,指認照片上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周曉音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本科、碩士,碧桐書院幼兒園創(chuàng)始人,美國學前教育學會會員。在深入研究了主要的西方學前教育理論體系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觀。
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
我的小手舉起來。(雙手舉過頭頂,在頭上擺一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
我的小手轉(zhuǎn)起來。(雙手在胸前轉(zhuǎn)動手腕)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
我的小手抱起來。(雙手握在一起)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
我的小手藏起來。(雙手背到身后)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手4次)
小手小手變出來。(雙手在身前左右擺動)
眼睛在哪里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拍你的雙手)
手指伸出來。 (伸出你的食指)
眼睛在哪里?(用一種夸張的語氣問)
眼睛在這里,(指你的眼睛)
用手指出來。 (一邊指著你的眼睛一邊用眼神鼓勵你的孩子)
《母子健康》提示:
對1歲左右包括1歲以內(nèi)的寶寶,父母的手指可以指寶寶的眼睛或其他部位,幫助他尋找自己的身體部位。隨著他自我概念的發(fā)展,父母指自己的五官,寶寶也一定會對應成自己的五官。
注意哦,父母可以靈活使用這個兒歌。比如,把眼睛改成其他任何一個身體部位,鼻子嘴巴等等都可以。這個游戲教會寶寶認識五官和身體部位,讓他增強自己的身體意識。
《母子健康》提示:
聽到“拍拍”就拍手,既是音樂節(jié)奏學習,也是數(shù)學學習。把“拍拍”兩個字的組合當作一種模式,聽到就拍手,既需要寶寶理解這種規(guī)律,還需要他集中注意力尋找兒歌中符合規(guī)律的模式,準確控制自己能按照節(jié)拍拍兩下。較小的寶寶往往會使勁亂拍一氣,大一些后,雖然能夠拍兩下,但是拍不到節(jié)奏上,到了大概4歲以上才能準確拍到點兒上。
但是小寶寶的父母依然可以跟孩子玩這個游戲,新生兒的父母可以讓寶寶躺在床上,拉著他的手做動作,就像做體操一樣。當他能坐起來以后,父母既可以和他面對面做這個活動,也可以讓他坐在自己腿上,面朝同一方向拉著他的手做這個活動。
手指謠做完最后一個動作,父母還可以胳肢寶寶的腋下。寶寶非常喜歡這樣親密的活動,這對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很有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