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張利輝
摘要:為了提高《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成效,加強學生對管理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高校教師不斷地探尋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綜合各教學模式優(yōu)劣勢的基礎上,逐步采用更合理的互動式案例教學模式,但對于這一方法的運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此,分析了在本科生《管理學》教學課程中實行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必要性和基礎條件,及運用該方法的優(yōu)劣勢,并針對采用該方法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管理學;互動式案例教學;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6—0120—02
為了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思想和模式,深化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實效,針對不同層次和需求的學生,實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已逐步成為一種主流。在各種教學實踐方式中,互動式教學以其平等參與、民主發(fā)言、開放式問答等方式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而被廣為運用。互動式教學主要是指學生積極參與教師教學課程,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多方位的相互學習、交流、溝通、討論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主要形式包括思維式互動、案例式互動、問題式互動、討論式互動、實踐式互動和演示式互動等方式。
鑒于《管理學》課程的內容特征,在本科生《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多采用案例教學與互動式教學相結合的互動式案例教學?;邮桨咐虒W即案例式互動教學,它是指在教學課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要求和進度,選取若干個與教學課程相關、實際存在的典型案例,與學生進行全程互動式的剖析和探討,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邮桨咐虒W不僅彌補了理論教學的生硬和不足,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管理學》課程實行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先行條件
管理學是一門具有理論性、應用性的綜合性交叉學科,主要是系統(tǒng)地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和一般方法,從不同類型的管理實踐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它涉及的領域十分廣闊,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運籌學、系統(tǒng)學等學科?!豆芾韺W》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相對抽象和枯燥的課程,其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空洞,實踐互動環(huán)節(jié)較少,考核評定方式固定,課堂上往往側重于介紹理論知識,考核上多是側重于鞏固知識點的應試考試,涉及開放性的案例題型不足。這種教學方式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點低落,學習能動性差,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和效果,且難以將知識學以致用。而學習管理學的重點在于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且能熟練靈活地將其用于實踐之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一些學者認為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斷地革新教學內容,合理的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提倡通過案例教學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能力。因此,改革該課程教學方式十分必要。在課程教學中逐步運用的全程互動式教學方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其理解抽象的理論觀點,掌握生澀的課程內容,拓展其對管理學相關知識的認識,還有利于培養(yǎng)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熟悉課程內容,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適當的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本科生《管理學》教學課程中實行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基礎,是實現(xiàn)案例教學成效的關鍵。教師要在充分熟知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教學要求和學生需求,選擇知識點相符、難度相當的案例。選擇的案例既與教學內容相關,與教學進度相符,知識點的難度和接受程度又不宜過大,還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性。這不僅需要教師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量,以更加的熟知并明確教學亮點和學生需知點,還需要教師細心的了解、搜集并挖掘學生的求知點,以便選擇的案例符合學生的心理期求。這樣才能選擇出合適的教學案例,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管理學》課程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優(yōu)劣勢
互動式案例教學的特點在于將實例引入課堂,將理論串入實際,實行全員參與的堂前、堂中和堂后的全程互動式學習。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師生間相互平等的交流探討。學生由聽眾變成課程教學的參與主體,教師由權威講解變成課程教學的參與者和引導者,二者同為主體,互動討論。
在《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中實行互動式案例教學帶來了較好的成效,由于課程內容和互動式案例教學方法特點等因素的制約,運用此法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2.1優(yōu)勢分析
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革新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給課堂環(huán)境、師生關系和教學質量等許多方面都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該方法的影響主要包括:(1)轉變了師生關系,增加了師生交流溝通的機會,改善了死板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效地調節(jié)了課堂氛圍。在課程教學中,師生之間由以往的主動講授和被動接受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自由、互動討論,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親近,更顯尊重和信任。(2)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fā)了他們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大膽質疑的精神,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隨機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團隊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性格和能力。(3)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講授技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還在無形中鍛煉并提升了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4)有效地利用了課堂時間,無形的延長了學習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邮桨咐虒W要求學生提前了解、思考案例,查閱相關知識點,以便帶著問題和興趣參與案例討論。這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更有效的互動探討案例,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更加強了他們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
從整體上而言,教師和學生通過對互動式案例教學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和問題的認識由個別到一般,由抽象到具體,由微觀到宏觀,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相關知識。這有利于改善《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2.2劣勢分析
但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使該方法流于形式,成效甚微。該方法對師生的要求較高,其容易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1)案例選擇不合理。若是教師提前沒有全面考慮到教學內容、進度、難度和要求,學生需求及求知心理等因素,則可能會導致案例選擇不合理。進而使案例教學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設計、構思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實行成效。(2)堂前準備不充分。若是教師堂前沒有詳細講解課程理論知識,則不利于學生理解案例。若是教師堂前沒有熟知案例,在出現(xiàn)探討障礙時,可能不會較好的引導案例討論,調節(jié)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若是學生堂前沒有按照教師要求仔細閱讀、思考案例,可能會導致課堂探討環(huán)節(jié)不順暢,浪費課程時間,發(fā)言較少。(3)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課堂時間較短,若是教師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易導致師生互動較少,討論效率低。若是教師講解過多,學生思考時間較短,思路易受限制,不易進行深入思考。若是教師講解過少,學生思考時間較長,易疲憊懶散,不易形成有序的互動,有時彼此推脫,較依賴教師最后的解答。(4)教師易于照本宣科,探討引導不合理,現(xiàn)場氛圍沉悶。若是討論受阻后,教師主動分析案例,自行按課本知識點籠統(tǒng)講解,而非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分析問題所在,暢所欲言各自觀點,積極發(fā)問各自疑惑,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參與力度,使案例教學失去意義。
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留出適當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引導其開發(fā)性思維,拓寬其思路,恰到好處的指引案例討論,進行啟發(fā)式教學,運用多元化的問答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等較難把握。
3《管理學》課程采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真正的實現(xiàn)互動式案例教學,必須保證教學的有序性和結構性?;邮桨咐虒W不是簡單的問答,而是師生相互探討,關注實際問題,尋找相對較好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是一種教學方式的革新,也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因此對師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要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改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知識儲備,更新知識層次,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提高并超越自己,為學生提供較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適當的學習方式。從案例選擇、堂前準備到案例探討及后續(xù)引導等方面都需精心準備。學生應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堅持堂前預習、堂中學習和堂后復習,積極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經常思考,善于請教。
3.1案例選擇
案例選擇是否合適是案例教學成敗的基礎,而在《管理學》課程中采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因此,課程教學的內容是決定案例選擇的關鍵因素,學生興趣點是影響案例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而興趣是激發(fā)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探討的動力。首先教師需要考慮到課程知識點和案例的關聯(lián)性,分析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有選擇性的篩選案例,使其既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與教學目標相符,典型貼切,又要避免抽象、難理解的案例內容。其次教師需要堂上堂下搜集學生的求知興趣點,既要知道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內容,又要了解學生渴望了解學習的知識和期望的教學形式。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注意整理歸納教學知識點,綜合考慮教學要求、內容、進度、難度、關聯(lián)性、接受度、學生求知心理和興趣點,同時注重增加案例內容的豐富性和多層次性,使所選案例既能包含學生需要學習和鞏固的知識點,又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挑戰(zhàn)心理。
3.2堂前準備
堂前準備是否充分是案例探討順暢的保障。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根據自身條件做好堂前準備工作。在選擇案例后課堂討論前,教師應首先應詳細講解課程理論知識,深入分析重點難點,為延伸的案例教學打好基礎工作。其次熟悉案例內容,注意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案例講解和討論環(huán)節(jié),如何在適當的時候拋出相關問題,考慮到在哪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探討障礙,在討論受阻時如何恰當的引導,如何把握全局,更好的讓學生全員參與。注重基本知識點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意合理的安排正常教學內容和案例討論的時間間隔,不要使學生疲于堂前案例準備。同時鼓勵學生堂前預習,帶著問題和疑惑參與案例討論。學生在堂前應按照教師要求認真預習案例,自覺學習,分析相關問題,爭取在案例探討前“吃透”案例,在案例討論時可以較好的陳述或提問。爭取經過案例討論自身可以充分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了解如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3案例探討
案例探討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用專人負責式的分組討論或個人負責式的全員討論。在案例探討開始時,教師應注意把握好時間安排,如講解時間、思考時間、探討時間和總結時間。在案例探討進行中,教師首先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案例討論,思考案例存在的問題,相互協(xié)作發(fā)現(xiàn)新問題,共同努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在了解案例時熱情高漲,而到思考所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時行為散漫,應付式的答解案例。其次適當的引導學生,調節(jié)課堂氛圍。在學生遇到思考困難時,適當的指引其思路和方向,以保證案例探討不偏離主體的順利進行。然后注意進行啟發(fā)式探討,適時的提出啟發(fā)性的模糊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使他們從多種可能性出發(fā)做出多種備選方案,并分析評價各方案,做出合適的決策。鼓勵并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注重整體效果,力爭全員參與,而非個別學生。學生在案例探討時應發(fā)揮主動性,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斷比較分析各種決策的優(yōu)缺點,最后積極的向老師和同學們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相關疑惑和大家共同討論。
3.4題外引導
總結與評價是案例教學的尾聲。在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進行案例總結,并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反響。首先請學生自由發(fā)言,總結案例教學的收獲和感受,以了解他們對案例知識和案例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其次教師全面總結、評價案例教學和案例分析過程,充分肯定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修正并補充對討論中的不足點,強化案例傳達的知識和信息。最后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管理學的相關知識運用到身邊的實例中。實行課后互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身邊與管理學知識相關的例子,提出合適的案例,用來課堂學習和討論。同時將案例題型納入到期末課程考核中,以加強學生對案例的重視,加深其對管理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王曉紅.論構建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06,(3):104.
[2]趙永光.《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經濟師,2010,(5):131132.
[3]谷良俊.通識教育中《管理學》教學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18):260262.
[4]劉同薌,郭健美.互動式案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7,(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