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青山
摘要:我們倡導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就是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而自覺地參與到數(shù)學的學習活動中,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習質量和小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關鍵詞:小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105-01
所謂“主動學習”,是指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在學習時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積極性、自覺性、獨立性等特征的總和。它是小學生對數(shù)學科目從事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的能動狀態(tài)。我們倡導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就是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而自覺地參與到數(shù)學的學習活動中,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習質量和小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那么,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它們能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呢?從教多年來,我不斷潛心研究,探索積累,下面,我就如何使小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的問題,談一些粗淺體會。
一、要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1.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地位和人格是平等的。我們教師要學會從高高在上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平和的心態(tài)、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和藹可親和平易近人,從而愿意和教師交往、親近,樂意學習老師所教課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2.尊重、理解和包容每個學生。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正確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一時犯錯誤時,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過分的批評指責學生,而是和顏悅色地幫助學生找到犯錯的根源,并給他們以改過自新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積極地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3.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教師還要利用一切課內或課外時間舍得在學生身上做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多與學生溝通談心,詢問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情況及內心需要等,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培養(yǎng)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親和力和凝聚力,樹立教師良好形象。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shù)學教學中
1.要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是他們主動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內在動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以促使他們自主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第一,要注意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通過講故事、設疑問等方式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中,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引發(fā)求知欲,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二,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第三,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時予以鼓勵和表揚,營造學習興趣的持久性,培養(yǎng)學生勤于質疑,敢于探索的學習精神和意志品質。
2.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我們都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做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就要全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它們都參與到課堂教學學習中。只有學生的眼、耳、手、腦、口等感官都能協(xié)調運作到學習中了,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對學生要從內心給予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它能激起學生潛在的力量,激發(fā)學生向上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以無窮的力量。其次,創(chuàng)設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在教學中根據(jù)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對學生分層要求。課堂上讓優(yōu)秀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以滿足他們希望深入挖掘知識的心理需求,同時確保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對學困生只要求做基本題,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要求完成基本題的前提下還能完成一定的綜合題,讓一小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做較難的題目。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教師要想讓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眼、口、腦都利用起來。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發(fā)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運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1.學會看。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夠掌握的知識,教師就可以不講或者適當點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準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由教師帶領學生觀察,給學生提供觀察提綱提示,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作出正確判斷。
2.學會聽。在課堂上,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要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fā)言,聽同學發(fā)言中存在的問題。為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教師可以嘗試以下做法:對于口算題由教師口述,學生直接寫出得數(shù)來;教師口述應用題,讓學生直接列出算式;抓住時機,適當提問學生等。
3.學會想。教師要教給學生會想,首先要讓學生“肯想”。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動腦筋想,要讓學生有機會動腦筋想問題。具體措施除了靠老師的啟發(fā)外,還要靠老師的“督促”,以促使學生經(jīng)常動腦子。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要人人都去動腦筋、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逐漸學會“想”問題,掌握“想”的技巧和方法。
4.學會說。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多說,以此來促進學生多想。學生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必須先認真聽、仔細看。老師抓住了會說,也就抓住了會看、會聽、會想。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
總之,教師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必須講究方法和措施外,還必須靠持之以恒的堅持,更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的具體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積累教學方法。只要方法得當,就能讓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愛學、樂學、會學,將來成為一個有自主學習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使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品質讓學生有益一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