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星辰
有人曾問南海觀音“望之皆海,獨守孤島,可好?”觀音雙手合十說道“心安”。心安處,即普陀。
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的路途最輾轉,長途車、公交車,繼而乘快艇到達普陀,一路拿著敬拜的香,去到心安處,尋心安。海水洗去陸地的濁氣,普陀山散發(fā)著微茫的霧氣,朦朧之中,還未真正踏上島,便遠遠看見了,白茫茫之中觀音的影子,海天之間,仿佛只剩下了一座遠遠矗立的觀音像,和雙手合十“南無觀世音菩薩”的信徒。
心靈的安定,隨腳步,越發(fā)明朗。山路人少,聽到看到嗅到了鳥鳴、石奇、葳蕤、芳菲。棲息在樹枝上的鳥并不如城市的麻雀般膽小,立在樹上看著山上行走的游客,黑色的羽毛,藍白色的頭羽,紅色的喙奪人眼目。鳥鳴了,山才幽,不然便失了靈動和自由。山腰有座亭,叫做“極樂亭”,立足亭中,向遠看到的是無邊的海水,向近看到的是百年的樟樹,向上看到通向山頂?shù)膶訉优_階,向下看到來時的路,“貪得宇宙隘,知足天地寬”,一片開遠恣肆的觀景愧怍了往日的狹小目近。
山上多有奇石,有一處石,喚作二龜聽法石,巖頂有一龜,目視海水,似在等夠,一龜則攀著石頭,伸頸勘探,似在焦急,傳說中這二龜受東海龍王之命前來探聽觀音菩薩說法,因為聽得入了迷,忘了歸海,便化為了石頭。我看兩龜,恰看見兩龜之間的石上臥著一只不知名的鳥,棕白相間的羽毛,頸羽紫色,臥態(tài)入神,似與兩龜一道同聽觀音講法。山路兩旁皆為樹木,偶有百年的樟樹,樹干粗壯,是林中的壽星。叢叢綠色之上是一碧如洗的藍天和一抹印記般的觀音像,這座觀音像豎立在普陀山的最中央,據(jù)說,在島上的每一個位置都能看到這座觀音像,就像心中永遠存在的信仰,粉色的花瓣飄揚了一路,踏著一路的花香,不到寺廟,已有禪意。
普陀山的寺廟林列于山中,入寺則拜。有的寺中喧鬧,擦肩接踵,點起的香火一不小心便燒著了近旁的人。偏僻的禪林,游客稀少,小心翼翼地踏進去,奉香之后,環(huán)顧寺廟,一只懷孕的黑狗躺在臺階上午睡,白色的肚皮一起一伏,橫對著觀音。兩個年邁的尼姑坐在一側的椅子上,戴著老花鏡,低語交談著什么。
入三摩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之處,心中自有安定平和。游人眾多不感喧鬧,我自巋然不動。人煙稀少不感孤獨無趣,心中無有雜念。入三摩地,即為心安處,到達彼岸,彼岸即光明的世界。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尼姑和和尚的誦經(jīng)聲消失在山路中。
離開普陀,便是遠離藍天,接近海水的路途。普陀山臨海處,有一處海天佛國牌坊,臨崖而建,上有對聯(lián)一副“一日兩度潮可聽其自來自去,千山萬重石莫笑他無覺無知”,牌坊中間有四個字“回頭是岸”,哪里沒有心安處呢?只要回頭便能看到遠方的觀音像,隱在海天之中,朦朧而又真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