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英語課程標準》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關(guān)于“教材編寫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教材應盡可能靈活多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同時,教材還應融入先進的英語學習和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钡杂胁糠钟⒄Z教師對教材的理解運用較為傳統(tǒng),例如,在認識和行動上表現(xiàn)為“教教材”, 而不是“用教材教”。對統(tǒng)一的教材如何適應不同學校、不同學生而進行二次開發(fā)的意識不強,成為教材的奴隸;對教材的認識只局限于教科書,使教學內(nèi)容拘泥于課本知識,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因此,只有摒棄把教材視為“圣經(jīng)”的傳統(tǒng)教材觀,將教材進行整合開發(fā)和合理取舍,才能呈現(xiàn)教材功能的最大化。
一、跨單元整合,讓知識“實”起來
1.教學理念
目前各種版本的小學英語教材多以話題作為教學內(nèi)容的主線,教師應根據(jù)話題內(nèi)容來選擇語言材料和設計活動,且不同單元間的話題往往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如果教師孤立內(nèi)容間的聯(lián)系,仍然按照“知識體系單元”的形式按部就班地教學,那么新教材的先進資源就無法很好地利用,這種穿新鞋走老路的變革也將是浮光掠影。因此教師必須熟悉教材的整體教學內(nèi)容,將其中零碎散落的,甚至單一的內(nèi)容根據(jù)每個主題進行整合,以更好地體現(xiàn)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實用性,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每個話題的認識,提高學生語言表達運用的能力。
2.教學實例
以人教版英語(PEP)四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和Unit 6 Meet my family!為例,這兩個單元都以人物為話題。前者的教學內(nèi)容以人物外貌描寫為主,后者以人物職業(yè)介紹為重點。如按照單元先后順序進行教學,那么知識點就必然缺少連貫性和一致性,學生的知識運用非常局限。但將這兩個單元的關(guān)鍵詞匯和句型有機整合,以Family為主題,那么呈現(xiàn)給學生的就不再是單調(diào)的詞、句,而是如下一篇內(nèi)容豐富的文章:Come and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PE teacher. He is tall and strong. He has big eyes, a small nose and a small mouth. He likes sports, such as(例如) running, jumping, climbing and playing football. He is a super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nurse. She has long hair. She likes music. She is a beautiful mother. This is me. I am a student. Sometimes I am active. Sometimes I am quiet. I like music, too. I am a good student.
3.教學反思
通過如上整合,語言輸入量大大增加,學生對人物描寫的認識進一步加深,運用能力得到提高。教學形式由單一的詞句教學升華為語篇教學,知識體系變得充實完善。學生在有限的35分鐘內(nèi)學到了更實用、更豐富的英語知識,并學以致用,這才是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利用自編語篇較好地將兩個單元的目標詞匯有效整合,并將孤立的詞匯滲透在語篇中,極大程度提高了詞匯教學的效率。
二、跨年級整合,讓知識“立”起來
1.教學理念
小學英語教材內(nèi)容貼近生活、題材結(jié)合實際、插圖生動活潑、活動富有情趣。但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如:偶爾不同年級之間知識跨度太大,學生不容易接受,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或是知識含量較少,難度層次不明顯,無法滿足英語特色學校中大部分學生的需求等?!斑@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是目前的教材還需要不斷優(yōu)化;二是教師必須提高英語新課程觀念,適應課程教材改革。”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體現(xiàn)小學英語教材知識體系螺旋上升的特點,有目的地整合和重組不同年級的教材,使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知識積累的重要性。
2.教學實例
以牛津英語教材一年級上冊Unit 3 Abilities的教學為例,在教該課重點詞匯jump時,筆者充分發(fā)揮小學英語教材知識體系螺旋上升的特點,滲透了牛津英語教材二年級上冊Unit 3 Things I like to do中的詞匯swim和 walk,同時根據(jù)學生學有余力的實際情況,拓展新詞匯climb。由小動物沖破障礙幫助Susie摘蘋果的自編故事將以上四個動詞有機結(jié)合,學生在導入藝術(shù)鏈的引導下,以興趣開發(fā)需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故事內(nèi)容如下:
(Susie is tired. Who can help Susie to pick up the apples?)
Susie: Tired, tired. Who can help me?
Fish: Swim, swim, I can swim. Let me help you. Oh, I cant walk.
Turtle: Swim, swim, I can swim. Walk, walk, I can walk. Let me help you. Oh, I cant jump.
Rabbit: Walk, walk, I can walk. Jump, jump, I can jump. Let me help you. Oh, I cant climb.
Monkey: Swim, swim, I can swim. Walk, walk, I can walk. Jump, jump, I can jump. Climb, climb, I can climb. Oh, I can help you.endprint
Susie: Good, good. Thank you.
3.教學反思
將不同年級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需要進行有效整合開發(fā),給學生留下極大的想象和探究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愿望,體現(xiàn)了“呈現(xiàn)情境—形成問題—建立模式”的學習規(guī)律。思維循序漸進,知識點層層遞進,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很有成就感。這就是跨年級教材整合帶給學生的驚喜!
三、跨教材整合,讓知識“活”起來
1.教學理念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中指出:“大多數(shù)正式出版的教材都是由英語教學專家或有經(jīng)驗的教師編寫的,這些教材一般有完整的知識和技能體系,而且遵循某種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但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例如,現(xiàn)有英語教材中仍然存在不真實、不地道或無意義的語言材料,教材內(nèi)容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或是教材和實際教學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等。但如果教師能在備課時綜合運用手頭的多種教材,將同樣的話題和內(nèi)容融會貫通,把多種教材消化吸收,形成“一綱多本多元化的教材格局”,那么教學時便可博采眾長,收效顯著。
2.教學實例
筆者所教的三年級學生使用的是典范英語(Good English)和人教版英語(PEP)教材。以人教版英語(PEP) 三年級下冊Unit 6 At the zoo為例,其教學重點為動物的描述。此時筆者想到了典范英語第一冊Lesson 17 The Pet Shop,它以Chip一家去寵物店買寵物為故事情節(jié),以sb. wanted sth.為主要句型。如能以PEP教材中的詞匯、句型為基礎,以典范英語的故事情節(jié)為載體進行故事擴寫創(chuàng)編,那么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將得到極大的鍛煉。學生習作范例如下:
The Pet Shop
By Sam
Today everyone wanted a pet. They went to a pet shop. Chip wanted a rat. It is small, white and lovely. “Oh, no!” said everyone. Biff wanted a spider. It has eight feet, a small body and two little eyes. “Oh, no!” said everyone. Kipper wanted a snake. Its green. It has a long body. Its very terrible. “Oh, no!” said everyone. Everyone wanted a goldfish.
The Pet Shop
By Sophie
Everyone wanted a pet. They went to the pet shop. Chip wanted a rat. It has a long tail. “Oh, no!” said everyone. Biff wanted a spider. It is big and red. “Oh, no!” said everyone. What did Kipper want? Kipper wanted a snake. It is very big and long. “Oh, no!” said everyone. Everyone wanted the lovely goldfish.
3.教學反思
“各級各類學??筛鶕?jù)各教育管理部門的指導意見和本地區(qū)、本校的條件和情況,選擇合適的主教材和必要的輔助教材。”典范英語作為校本特色教材,由北外原版引進,以故事教學為主,大大彌補了國內(nèi)英語教材語料不足的缺陷;PEP英語是傳統(tǒng)教材,以詞匯、句型、小語篇教學為主,話題貼合實際,知識點呈螺旋式上升,符合中國孩子學習英語的模式。如能把這兩套風格迥異的教材合理整合開發(fā),那將發(fā)揮出極大的優(yōu)勢,以上兩位學生的習作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有時不得不感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但這就是跨教材知識整合——廣泛吸收,納百家之長的真實教學成果。
四、跨學科整合,讓知識“寬”起來
1.教學理念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應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币虼耍覀冊诶媒滩倪M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整合其他相關(guān)學科的知識,充分開發(fā)課程資源,聯(lián)系生活實際,擴大信息量,拓展學用渠道以及創(chuàng)設學生“習得”環(huán)境。這也是培養(yǎng)綜合型和具有多元發(fā)展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的前提條件。
2.教學實例
以人教版英語(PEP)四年級上冊Unit 3 Lets Paint為例,教學內(nèi)容以詞匯blue, green, yellow, red和 purple為重點。如以本為本進行詞匯教學,知識點則顯得枯燥乏味,違背了語言學習以運用為目標的原則。此時筆者將此語言知識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美術(shù)三年級第十二課《五彩斑斕》的教學相結(jié)合,認識美術(shù)中的三原色:They are red, yellow and blue.認識三間色: They are orange, green and purple.動手動腦, 看看兩種顏色搭配后會出現(xiàn)什么神奇的變化:red +blue=?yellow+red=?blue+yellow=? white+red=?在鞏固階段,以一首名為Colour Song的歌曲作為練習,課堂趣味性增加,學生積極性提高。
3.教學反思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與其他學科,如數(shù)學、音樂、美術(shù)、手工等聯(lián)系緊密。英語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我們把藝術(shù)教育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不僅能極大地豐富美育的內(nèi)涵,拓寬美育實施的途徑,并能獲得很好的美育效果;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趣味,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教材作為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大家對其重要性具有很高的認同感。如何讓教材變成“活資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這是值得每位老師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上述四種整合重組法改變了教材的傳統(tǒng)使用法,摒棄了“教教材”的舊理念,學生的反饋也充分體現(xiàn)了其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需繼續(xù)沿用。但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個永恒的課題,教師在教材使用過程中仍需解決很多問題:教材資源多,如何區(qū)分主次;如何區(qū)別“教教材”與“教英語”;如何“依靠教材”,但不“依賴教材”;如何“超越教材”, 而又不“脫離教材”,等等,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做理論的研究者、實踐的有心人。此外,教材僅僅是課程資源的冰山一角,課程資源還包括除教科書及配套資料之外的十個領域,但調(diào)查表明,很多教師,包括本人,對課程資源缺乏深入了解,很多資源并沒有充分利用,對“開發(fā)與利用英語課程資源”這一理念尚未引起足夠的關(guān)注,因此提高多渠道運用英語課程資源的意識,促進教材的科學使用也是今后研究和探索的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