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連科
那一年,我上學(xué)讀書了。
雖然已經(jīng)成了學(xué)生,可我依然惦記著大伯每次出門織洋襪子回來時,會在街上的商店買些糖果、糖豆兒放在他的口袋里。然而,他是第三天回還是第五天回,那是沒準(zhǔn)兒的;是落日時到家還是黃昏前出現(xiàn)在村口上,也是沒有準(zhǔn)兒的。
漸漸地,因為上學(xué)讀書,我就吃不上大伯的糖果、糖豆兒了。
我似乎忘了每過幾天大伯會給我們分發(fā)糖果、糖豆兒的事。可是有一天,在我放學(xué)踢著路邊的石子和彈著手里的破玻璃球回到村頭時,忽然看見大伯織洋襪子的機(jī)器就放在路邊上,它沐浴著落日的余暉。
我慌忙朝那人群走過去。
走過去,我又怯怯地站在了人群邊。我想想我是一個讀書的學(xué)生了,似乎不該去爭吃那些本不夠分的糖果、糖豆兒,便木然在那一片伸在半空的小手外。這時候,大伯看見了我,看見了我背在肩上的小書包,他撥開許多雙小手兒,走出他的侄男、甥女和他親生的比我更小的幾個孩子圍成的人圈兒,到我面前說:“你上學(xué)讀書了?”
我朝大伯點點頭。
大伯說:“好好讀。大伯不識字,在外邊織襪子時,連算賬都要想半天。”
說著,大伯把他口袋里全部的糖果、糖豆兒和餅干,都掏出來用手捧著給了我。看我的小手盛不下,他又從我頭上摘下我的帽子,把那些糖果、糖豆兒,一粒不剩地放進(jìn)我的帽子里,讓我捧著帽子回家了。
那一次,我一個人拿走了大伯給他的許多至親子女們買的糖果和糖豆兒,花花綠綠,能蓋住我的帽子底。走出那一片我的兄弟姐妹艷羨和妒忌的目光時,我沒有回頭望一下,也沒有打算要分給別人一顆或一粒。我知道,那是因為我上學(xué)讀書,成了學(xué)生,大伯給我的,完全屬于我一人的,屬于讀書了的一個學(xué)生的。我要慢慢品嘗和享用,就像今天在我人至半百,去回味三年前我死去的大伯漫長的人生,至今我都還感到那糖果的甜味和人生命運(yùn)無窮無盡的酸澀味。
(選自《讀者》2012年第19期)
賞讀
大伯所給的糖果的甜味讓“我”永生難忘,那種僅屬于“我”的特別的偏愛,特有的幸福,激勵著“我”,不斷向上。也正是大伯的偏愛,讓“我”在少年時代就認(rèn)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這一份溫馨的“偏愛”,是“我”一生中的精神養(yǎng)料。它是我人生的正能量,激發(fā)“我”求知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