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末末
他們是那些為理想驅動、有創(chuàng)造力的個體,
他們質疑現(xiàn)狀、開拓新機遇、拒絕放棄,最后要重建一個更好的世界。
——戴維·伯恩斯坦(美國作家)
今天的汽車技術領域,正在發(fā)生一場深刻的變革。
一些高舉創(chuàng)新大旗的奇才,正在顛覆我們對于汽車的固有觀念,
他們發(fā)明出來的產品,也將徹底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
他們超前卻又立足現(xiàn)實的思考,會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創(chuàng)造特斯拉的馬斯克國王
美國硅谷,是一個經常締造科學與商業(yè)奇跡的地方,而現(xiàn)在,硅谷的舞臺正屬于一款外型炫酷的電動車,在汽車市場人氣爆棚的當紅“明星”——特斯拉公司出品的Model S,以及特斯拉公司的“國王”——伊隆·馬斯克。
這款高端電動汽車,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僅有一年左右,而且70萬左右的定價也著實不便宜,但這卻沒有影響到它成為愛車一族的追捧對象?,F(xiàn)在,國內對Model S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15年。想買車?再有錢,也得等!
Model S到底因何引得無數(shù)車友競折腰呢?如果你有機會試駕一下這款汽車就會明白它的魅力所在了。除了動感的流線型外表,Model S還擁有兩大特色:一是采用純電能驅動,二是高度的智能化。駕駛著Model S,你可以體驗到從啟動到60邁的平穩(wěn)加速,可以體驗到一塊超大液晶屏替代全部按鍵的簡潔清爽空間,可以體驗到用太陽能為汽車充電的便捷,更重要的是,電動車的智能系統(tǒng)可以無限升級,用不了多久,無人駕駛技術也將成為Model S的主打招牌。
短短一年的時間,特斯拉的市值突破300億美元大關,讓人們看到了特斯拉的大獲成功,但卻鮮少有人知道,特斯拉的成功是獲真價實的“十年磨一劍”。自2003年在硅谷成立以來,特斯拉無數(shù)次在“死亡”邊緣徘徊,上市后股價暴跌,合伙人的無情背離,市場的蕭條與不認可,使特斯拉一直處于風雨飄搖的懸崖,是它的創(chuàng)始人伊隆·馬斯克賠上了自己的全部家當,一次又一次地讓它“起死回生”。在特斯拉王國中,馬斯克就是當之無愧的開國之君,憑一己之力,掃平了攔在特斯拉面前的一切障礙。
一位業(yè)內人士談到伊隆·馬斯克時說:這哥們兒實在神奇的幾乎“反常識”。的確,讓特斯拉奇跡般地起死回生,只是馬斯克傳奇般的生命之歌中的一個樂章罷了。那么,這個“反常識”的家伙,到底做了哪些神奇的事情呢?
四處出擊的國王
1971年6月28日,伊隆·馬斯克在南非出生。他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才華,無論是在工程設計還是商業(yè)方面,都遠超過他的同齡人。10歲時,馬斯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他很快學會了軟件編程,2年之后,他便設計出了一款有趣的游戲,并用500美元的價格將之售出。
21歲那年,他靠著獎學金進入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獲得了物理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之后他來到斯坦福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但沒過多久便輟學加入了創(chuàng)業(yè)大軍當中。他給自己做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未來要進軍互聯(lián)網、清潔能源和太空這三個領域。在一般人看來,這是一個“眼大肚子小”的年輕人不自量力的幻想,但是馬斯克僅僅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就將它們變成了現(xiàn)實。他獨到的眼光、決斷的魄力,以及無與倫比的商業(yè)才華,漸漸展現(xiàn)在了世人眼中。
上世紀90年代末,借著第一波互聯(lián)網浪潮,馬斯克創(chuàng)建了一家名叫“Zip2”的電子出版公司,以及一家名叫“X.com”的電子支付公司,在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的鼎盛期,馬斯克將這兩家公司分別出售,套取了大量現(xiàn)金,這讓他在自己30歲那年,從白手起家一無所有的窮小子,變成了一個年輕的億萬富翁。
如果故事就到此為止,那么我們可以說是見證了一個年輕商業(yè)奇才的幸運崛起,但馬斯克接下來的決定,卻讓無數(shù)人跌破了眼鏡:他成立了一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打算去開發(fā)一下火箭。這個決定真是天馬行空,沒有任何人看好他的前景,做火箭可不像是做個平板電腦或是手機,隨隨便便幾個億花出去,都聽不見個響聲。想想看吧,能在航天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哪個不是跺跺腳世界都要震一震的巨無霸?比如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組成的聯(lián)合發(fā)射聯(lián)盟,再比如中國國資的長城工業(yè)總公司。手里拿著幾億美元就想搞航空,這是不是太異想天開了?
盡管外界的輿論都是質疑聲,馬斯克卻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決定,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又一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Space X成立于2002年,這家公司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工程師從繪制獵鷹9號重型運載火箭和“龍”航天飛船的圖紙,到使它們成功發(fā)射,總用時不到5年,總花費不到8億美元,然后,從2007年開始,Space X便開始持續(xù)贏利,并且不斷搶占大公司的市場,讓那些等著看“窮小子”笑話的巨頭驚得下巴掉了一地。
Space X的出現(xiàn)絕對是一個奇跡。想想吧,美國EELV火箭研發(fā)費用號稱“節(jié)儉”,那也用了整整34億美元,而歐洲的ATV貨運飛船的研制費用也有19億美元,兩者相加,就是50多億美元的投入,比Space X公司的支出高了近6倍。事實上,Space X公司將研發(fā)成本歷史性地從10位數(shù)降低到了9位數(shù)!這還只是研發(fā)費用,再看看發(fā)射費用,航天巨頭們都要哭了,獵鷹9號的標準發(fā)射費僅有5400萬美元,而聯(lián)合發(fā)射聯(lián)盟給出的報價呢?4.35億美元!就連號稱國際市場最低報價的中國長征系列,最低發(fā)射發(fā)費用也要6000萬。單從成本這一項來說,Space X取得了完勝,商用航天器市場也必將由Space X引領走入一個新紀元。
更神奇的是,就在Space X這一宏偉計劃進行地如火如荼的同時,馬斯克又與兩個志同道合的工程師一起,創(chuàng)辦了特斯拉汽車公司。有意思的是,這同樣不是一個讓人看好的公司,新能源純電動車因為其高昂的造價和其他種種問題,始終未能打開市場,許多老牌汽車巨頭都在電動汽車上折戟,灰頭土臉地宣布退出。但是馬斯克卻看好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前景,在這家公司面臨倒閉的風險時,義無反顧地將自己僅剩的4000萬美元投入到公司中,讓特斯拉挺過了最堅難的日子,最終闖出了一片天地。
互聯(lián)網、航空、新能源……馬斯克就像是一個四處出擊的國王,在他人的不解和嘲諷中,持續(xù)不斷、勢如破竹地擴張自己的“領土”。
趁“虛”而入
值得深思的是,馬斯克并不是一個科技和商業(yè)領域的“開荒者”。換句話說,在他介入之前,他所獲得成功的領域早已有了無數(shù)的先行者,而且這些先行者中,更是不乏實力強勁的商業(yè)巨擘,甚至他的一些對手背后還有強大的國家撐腰。但是,相比于馬斯克的成功,那些先行者的表現(xiàn)卻只能用“不盡人意”來形容了?!叭藷o我有,人有我優(yōu)”,這句商場格言說來容易做來難,馬斯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用中國人的一句老話來說,馬斯克所做的無非是“趁虛而入”罷了。
我們先來看看Space X因何成功。過去,航空航天項目基本都被有著國家背景的巨頭所壟斷,最根本的原因是高昂的成本,動輒數(shù)十億的費用不是一般商人可以承受得起的。國家壟斷就導致航天市場沒有競爭,而有競爭就沒有動力,因此航天設備的研發(fā)耗時長、更新慢,逐漸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當中。
馬斯克敏銳地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他創(chuàng)建Space X后,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從政府手里獲取資金支持,而是如何降低成本。業(yè)內有個有趣的說法,“如果你坐在馬斯克的辦公室里,告訴他們你想出來一個減少發(fā)射成本的點子,那么,你會被炒掉。”這是因為馬斯克的研發(fā)人員對自己很有信心,他們已經將所有能夠降低發(fā)射成本的情況都考慮到了,這才有了Space X如此“平民化”的價格。
Space X給自己的定位很準,那就是商業(yè)航天器。他們的客戶不僅有財大氣粗、不計成本的國家,還有數(shù)量龐大的商業(yè)公司、甚至是有著航天夢想的普通人。低廉的價格,優(yōu)異的質量,使Space X一進入航天市場,就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不斷沖擊著巨頭們的市場份額。畢竟,政府也不是“人傻錢多,任人宰割”的肥羊,有物美價廉的航天器,誰愿意花冤枉錢用貴的呢?
能源高科技商業(yè)化
我們再來看看開頭提到的特斯拉汽車。特斯拉是純電動汽車公司,使用清潔能源是它的一個招牌。很多人覺得,有清潔能源這個噱頭在,市場應該很好打開才對,但事實卻與人們的想像有很大出入。
國人熟知的比亞迪、奇瑞等汽車公司都曾推出過純電動汽車,但銷售情況卻十分讓人沮喪,前者一年才賣出去三百來輛,后者呢,連年度報表上都沒好意思填寫銷售情況。再看看國際知名汽車品牌,比如豐田、雪佛蘭、寶馬,它們旗下都有所謂的“清潔能源汽車”,銷量也似乎都還不錯。但是請注意,這些“清潔能源汽車”并不是純電動車,而是采用傳統(tǒng)和新能源共用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這是怎么回事?汽車制造商是在掛羊頭賣狗肉嗎?
其實倒并不是汽車制造商在造假,而是他們有不得已的苦衷。純清潔能源的電動車聽起來很美妙,但是也存在很大問題。一方面,清潔能源的價格是傳統(tǒng)能源的至少兩倍,這將導致汽車價格難以做到“平易近人”;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穩(wěn)定性、續(xù)航能力、充電時間等都不能讓人滿意。因此,汽車制造商們就想出了折衷的辦法——使用混合動力系統(tǒng)來充當汽車的動力裝置,既有了清潔能源的噱頭,又能降低成本、提升消費者信心,何樂而不為?就連寶馬CEO都說,“短期來說,混合動力是最佳的過渡模式?!?/p>
但是馬斯克不這么認為,他覺得,要做就做純電動汽車。那么,怎么解決上面所說的問題呢?從技術層面,他的特斯拉公司設計了新的動力系統(tǒng),增加了電池的續(xù)航性,并且可以使用太陽能對電池進行充電,還可以90秒快速更換新電池,以保證電動車的穩(wěn)定性。而從市場營銷上,馬斯克也有自己的一套。
由于短時期內,清潔能源的價格不可能得到質的降低,因此,馬斯克將特斯拉定位在高端跑車市場上。剛開始,他利用自己在好萊塢的好人緣,推廣特斯拉汽車,Model S的第一筆訂單就是影星湯姆·克魯斯下的,通過名人效應,再加上特斯拉汽車上等的質量,很快特斯拉就成了富豪圈中的新寵,這種熱潮從美國開始,擴散到了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明確定位,將清潔能源汽車拉入商業(yè)化的正軌之后,馬斯克又開始拿著這筆錢進行降低清潔能源成本的研究,根據他的計劃,或許在2016年后,特斯拉汽車就將脫下華貴的外衣,走入尋常百姓家,而清潔能源技術也必將因此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改變世界的力量
馬斯克傳奇般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商業(yè)化將是改變這個世界的重要力量。無論是Space X的航天器,還是特斯拉的全電動汽車,它們的發(fā)展都曾因為成本居高不下而陷入瓶頸,如果不能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是一味地投入資金,人為提升市場準入門檻,那么無論是航天技術,還是新能源技術,都會走入無法應用的死胡同。
而那些折衷的技術辦法只是對應用問題的妥協(xié),不解決根本問題。只有降低成本,讓科技產品實現(xiàn)商業(yè)化,解決當前科技領域遇到的問題,才能給世界帶來真正的改變。這一點,不僅僅是馬斯克,還有很多成功的企業(yè)家都意識到了。
想想十年前的蘋果,昂貴的價格將它置于高高的“神壇”之上,產品結構單一,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讓蘋果只能在孤獨的道路上越走越窄。然而,隨著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將更多的視線投向了市場,一方面下調蘋果的價格,使之更加“親民”,一方面從用戶體驗出發(fā),開發(fā)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蘋果煥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
再看看臉譜網(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同樣是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同學間交流不暢的問題,他在想到解決方法之后,很快將之投入商業(yè)運營,使臉譜網變得更加正規(guī)有序,迅速在世界范圍內得以傳播。如果僅僅是他憑著個人的愛好,又怎么可能讓臉譜網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呢?
如今的世界,是在商業(yè)化浪潮中前行的世界,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也是世界前進的重要驅動力。未來,無論是新能源的開發(fā)、航天事業(yè)的進步、還是互聯(lián)網的進化,都離不開商業(yè)化的幫忙,而誰將成為下一個坐在特斯拉汽車中的“國王”,擁有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大科技·百科新說201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