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如
世界杯之殤
坐在家里看世界杯一直是中國男足的痛,現(xiàn)在,中國男籃也淪落到了這種地步。自從1978年中國男籃參加世錦賽以來,這是第二次缺陣,上一次出現(xiàn)在16年前。不過首屆籃球世界杯似乎并不想缺少中國隊,他們早早就定下了“外卡”規(guī)則——只要花錢、申請,就有可能獲得。感覺這好像是給中國男籃準(zhǔn)備的救命稻草,但籃協(xié)卻早早就宣布放棄申請。原因1:世界杯和亞運會時間離的過近,難以兼顧。原因2:沒錢。顯然,籃協(xié)認為花了錢申請到外卡參賽也可能是連敗出局,一樣挨罵,同樣是挨罵,還不如省點錢呢。第一屆籃球世界杯就這樣沒有了。
全運會之悖
和對于世界杯的淡漠完全不同,全運會則是一派異常的繁榮:球隊上下三軍用命,上場球員每球必爭,其激烈程度尤勝CBA。兵敗馬尼拉的種種問題在這里你都看不到,有的只是對于金牌的渴望,因為籃球金牌一塊算三塊,第九名也可以算做一枚銅牌。在CBA已經(jīng)相對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全運會這種奇怪的比賽形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它承擔(dān)不了培養(yǎng)運動員的任務(wù),還時不時跳出來起阻礙作用。假、黑、亂……這些職業(yè)體育中人人喊打的病毒在全運會中都得到了不錯的生存空間。
主教練之踵
全運會期間,男籃主帥揚納基斯沒有選擇去沈陽——他可能還不太清楚這是個什么性質(zhì)的比賽,而是留在家里看歐錦賽。他最大的困惑,莫過于八年前能在歐錦賽奪冠,七年前能在世錦賽打敗美國隊,卻讓亞洲冠軍中國隊掉到亞洲第五。揚納基斯在菲律賓犯下的那些低級錯誤無法解釋,正如他不需要證明自己是一位世界級的教練一樣,只是他從歐錦賽中新得到的一些收獲已經(jīng)無法付諸實踐了。整整十年沒有在一線球隊執(zhí)教的宮魯明接替了揚納基斯,1994年我們戰(zhàn)勝的西班牙隊早已成了世界冠軍,2004年被我們贏過的塞黑在更換了兩代球員之后再次站到歐洲頂級球隊的行列,而中國男籃,又回到了沖出亞洲的原點。
劉煒之異
同樣一個夏天,詹姆斯和劉煒,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人卻同時成為新聞焦點。詹姆斯的合同到了,劉煒的合同也到了,他們都有機會選擇自己的下一個球隊。對于詹姆斯,大家議論的是“不忠”,而對于劉煒,大家談的卻都是姚明的“不講究”。這不是文化的差異,而是體制的分歧。什么時候,球迷這樣爭論——姚明你為什么白白放劉煒走啦?為什么不在合同結(jié)束前和新疆隊做個交易?或者來個先簽后換,從新疆隊要幾個人呢?那CBA才算真正的職業(yè)化了,遺憾的是,這樣的日子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