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源。于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簞食壺漿,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
B. 所謂“一筆字”,意謂一下筆、一沾墨,一蹴而就,無論文字多寡,皆一筆而成。當一幅幅墨寶呈現于人們眼前時,人皆贊嘆:字如行云、氣如山河。
C. 日本“3·11海嘯”已經過去三年了,但許多災民仍然住在臨時住宅里,政府承諾的永久住宅遙遙無期,地震災民望眼欲穿。
D. 一場淅淅瀝瀝的雨水將此前的霧霾一掃而光,讓PM2.5濃度指數降到了個位數,經過洗刷的新鮮空氣,令人神氣活現。
2.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一次上臺領獎,他太高興了,出言無狀地說:“謝謝大家,這與領導的努力、同事們的關懷還有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p>
B. 烏馬河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這里山清水秀、林茂草豐,連綿起伏的原始森林與山腳下的林場渾然一體。
C. 當前城市規(guī)劃還存在“一刀切”的現象,無視對前賢遺跡的保護,許多名勝古跡幾乎毀壞殆盡。
D. 考試作弊的丑聞古已有之,歷代為整治考試作弊使用的招數可謂琳瑯滿目,但舞弊并未得到有效禁絕,可見這考場作弊確屬一大痼疾,治理難度很大。
3.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不必忌諱當代中國青年中,確有不少人是“蜜罐”里泡大的,習慣了安逸,欠缺了“接地氣”,基層、群眾和一線實踐這堂課亟須補上。
B. 隨著《南渡北歸》的出版,“大師遠去再無大師”的詰問與浩嘆,再一次讓我們將目光投向那個風起云涌的民國,探尋、憑吊雨打風吹后遺存的凜凜風骨。
C. 經過治理,黃河入??谝粔K河道干涸、鹽堿化嚴重的不毛之地已成為我國溫帶地區(qū)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D. 索契冬奧會上,荷蘭人在速滑賽場上卷起“橙色風暴”,全部12個小項中,荷蘭隊一舉拿下8金7銀8銅,實力之強令其他隊伍望其項背。
4.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出現這么嚴重的霧霾,政府責任首屈一指。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模式走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道路,只注重經濟總量的增長,忽視了經濟環(huán)境效益。
B. 在霧霾的重重包圍下,太陽玩起了金蟬脫殼,霧霾沒有給它一絲“露臉”的機會。
C. 他雖身在教室,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但早已神游物外,對老師的板書,他熟視無睹,一節(jié)課下來毫無收獲。
D. 書法家劉漢民苦心孤詣研究創(chuàng)作象形字書體二十多年,如今他成功創(chuàng)作出“十二生肖”“福祿壽喜”等一百余幅象形字書體作品,得到了國內外書法界的認可。
5.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錢鍾書先生在《談中國詩》中,把古代詩詞典故和西方文藝交錯在一起,縱橫捭闔,讓讀者有一種視通萬里的感覺。
B. 面對當前高房價、低收入的情況,許多剛工作的年輕人不禁望洋興嘆,因為他們的月薪還買不起一平方米。
C. 慈善本來是很崇高的事業(yè),但不少企業(yè)家對慈善事業(yè)反應冷淡,一些富豪生活奢侈,一擲萬金,對慈善卻漫不經心。
D. 在高強度的壓力下,一種名為“選擇焦慮癥”的時代病正在年輕人中漫延,“選擇焦慮”已成為一個頻見報端的詞。
6.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落馬貪官大多表示,由于利欲熏心,自以為長袖善舞,能夠翻云覆雨,竊國利為己利,不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沒能逃過法律的制裁。
B. 戴望舒曾用詩,確切地說是用心和美,溫暖過多少孤獨的靈魂。而詩人自己,卻飽受愛的磨難,驟然辭世時仍是獨自孑然一身,令人唏噓長嗟。
C. 《爸爸去哪兒》在播出前并未大肆宣傳,沒想到播出后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節(jié)目。
D.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在工作中難免有一些缺點和錯誤,只要認真改正就行,不能犯而不校,一錯再錯。
7.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科專業(yè)有很多互通的地方,沒有特別明顯的專業(yè)界限,在與非對口專業(yè)的畢業(yè)生競爭同一個崗位時,往往優(yōu)勢不大。這成了高考文科火熱背后難言之隱的苦衷。
B. 每年的春節(jié)前夕,都是花木市場的傳統(tǒng)銷售旺季,今年也不例外,杭州花木市場呈現出一片國色天香的繁榮景象。
C. 日本政府在侵華事件上的危言危行,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也將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D. 對于長期處于利率保護下的商業(yè)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挑戰(zhàn)、一場浴火重生的洗禮。
8.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似乎在通俗美學中已經成為不刊之論,然而藝術究竟比生活高出多少,這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
B. 在秋季運動會的長跑項目中,鄭偉一馬當先,把其他選手遠遠拋在后面,勇奪第一,同學們都拍手稱快,為他喝彩。
C. 以文學點亮生活、以詩歌滋養(yǎng)心靈,安靜生活、沉靜寫作,以一顆平常心,真實、自然、詩意地潛棲于諸多蕓蕓眾生之中,不失為我們安身立命的最好法則。
D. 春節(jié)臨近,珠寶玉石迎來了銷售旺季。然而,在這些種類繁多的名貴珠寶首飾背后,一些龍蛇混雜、以次充好的現象也開始顯現。
9.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近年來中國在海外留學生的數量呈井噴式增長,海歸歸國,我們不自覺地也要質疑其含金量,曾幾何時,香餑餑已成色不再。
B. “三舊改造”關系到實現社會各階層的公平與正義,“三舊改造”路線圖應充分垂詢民意,這樣才能體現出“三舊改造”定位與規(guī)劃決策的科學性。
C. 四川電視臺《歡樂天府行》賀歲娛樂節(jié)目在峨眉山景區(qū)錄制,“田菜農”“萬喜”等巴蜀笑星現身景區(qū)黃灣廣場,登臺獻藝,吸引游人不絕如縷。
D. 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力量,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耳聞目睹之下,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10.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綁著母親去上學”的磐安教師陳斌強在接受電視臺采訪之后,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B. 他的第一篇文章發(fā)表之后,寫作積極性高漲,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數年來陸續(xù)發(fā)表百余篇文章,最后集編成冊。
C. 杭州一闊太太百無聊賴,開著雷克薩斯去當保姆。這樣的保姆用著,雇主的心里實在不踏實。
D. 廣東丹霞山園中園景區(qū)門票再次漲價,接近200元的門票價格讓不少市民感覺票價大漲,一時洛陽紙貴。
11.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他不是專攻語言的,把“仁者樂山”中“樂”字讀錯,本無可非議,但問題是明明錯了,還要強不知以為知,編出一套理論來嚇唬人,實在讓人不能接受。
B. 最近,流感肆虐,小趙又將奔赴災區(qū)采訪,臨行前他有個不情之請,求我?guī)兔φ疹櫵鼓褐甑哪赣H。
C. 在很多人眼中,評書與京劇、昆曲、武術一樣都是國粹,國粹固然令人肅然起敬,可不免又貼上了另外兩個標簽:疏遠與落伍。
D. 目前,自動化技術已經默默無聞地遍布我們的日常生活,有時候停下來去欣賞時代造就的技術進步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12.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這些年,隨著通信技術前赴后繼的發(fā)展,短信也已落后,飛信、QQ、微信等即時通信方式相繼出現,讓我們身陷眼花繚亂的交流通信世界。
B. 中秋、國慶長假期間,處處擁堵儼然成為出游國人的共同感受,其中有些景區(qū),甚至因為游客數量遠遠超出接待能力,幾乎達到安全隱患一觸即發(fā)的危險邊緣。
C. 現在的家長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因為擔心孩子別無長物而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許多家長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各式各樣的興趣班。
D. 一部分腐敗分子或許知道,即便東窗事發(fā)后代價也不大,甚至不妨礙他們以后的發(fā)展,所以干起勾當來更是再接再厲,不斷刺激公眾的眼球。
13.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馬年到了,南京一位中學老師在落葉上畫出了惟妙惟肖的“百馬圖”,其中有奮蹄疾馳的駿馬,還有憨態(tài)可掬的小馬駒。
B. 由于環(huán)境污染和一些人為的原因,阿爾巴斯白山羊絨的品質在蛻化,消費者對此表示失望與無奈。
C. 假期同學聚會,回到母校,又看到了博學敬業(yè)的老師、熱情友好的同學和相敬如賓的同桌,高中三年生活歷歷在目。
D. 玄奘法師志存高遠,并不畏懼西行路上的刀霜劍雨,他立下宏愿,在西行路上亦步亦趨,靠自己的毅力取回真經,光耀華夏。
14.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 在通信技術的發(fā)展道路上,可以說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度風風火火的手機短信似乎也面臨著哈姆雷特的困境:生存還是滅亡?
B. 一夜之間,歐洲貨幣市場因雷曼公司破產而陷于崩潰,一只主力貨幣基金的凈值跌破1美元,變得不名一文。
C. 本屆冬奧會上,中國隊在雪上技巧、單板等項目上有所突破。雖然這些項目的頂端人才已經凸現,但僅靠幾個拔尖隊員可謂獨木難支,人才厚度將決定今后的獎牌顏色。
D. “學”不是指學習客觀知識或技能,而是完善自己的一個必要步驟,這與西方人文主義所講的“教育就是完善自己,做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暗通款曲。
15.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從諸子蜂起、處士橫議的百家爭鳴,到大師迭出、人文昌盛的文藝復興,幾千年來,中外文壇一直人才輩出、燦若星辰,佳作更是車載斗量、卷帙浩繁。
B. 在一系列的“抗日神劇”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鏡頭:日寇被八路軍打得橫尸阡陌、哀鴻遍野。
C. 青年,是一個民族最有活力和希望的群體。毋庸置疑,他們的言行舉止、所思所想時刻牽動人心,引人注目,并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
D. 相信金錢無所不能的人,常常為了錢而無所不為,以致腐化墮落,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