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芳
信仰是精神世界中發(fā)出的巨大力量。它能托起沉淪的人生,點亮心靈的燈盞,給人精神的仰望。一部《西游記》,作者借玄奘印度取經(jīng)之事,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表現(xiàn)人的信仰、意志的演進過程,探索人對心性問題的思考、挑戰(zhàn)及升華的神魔小說,引領(lǐng)廣大讀者思考人生乃至宗教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這部書中彌漫著的宗教思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儒家修身,佛家修心,道家養(yǎng)性,儒釋道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古典士大夫的處世和哲學(xué)基礎(chǔ),也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當(dāng)今的中國人的習(xí)俗傳統(tǒng)等構(gòu)成了深遠持久的影響。《西游記》小說儒釋道三教合一,表現(xiàn)出在釋成佛、在道成仙、在儒成圣的多方面內(nèi)容。
主線佛光禪影
一部《西游記》作者選取的是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該故事本身就是在肯定佛教勸人的前提下展開的,其原型是唐玄奘法師于貞觀三年只身前往天竺,歷盡千辛萬苦,十七年方告成功?!案F歷異邦,詢求正教??倢⑷匾?,凡六百五十七部”。作品在構(gòu)思全文時,雖對這一史實做了改動,將“十七年”改為“十四年”,將“三藏要文”的數(shù)目改為“五千零四十八卷”,但整個故事仍以取經(jīng)作為線索展開,佛光禪影彌漫了整個作品。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是取名佛理禪宗?!段饔斡洝分饕宋飵熗剿娜说娜∶疾捎梅鸾桃庵?。師傅“三藏”源自于佛經(jīng)的經(jīng)、律、論三藏,以“三藏”命名,不僅表明了唐僧與佛教的因緣關(guān)系,也強調(diào)了他對佛事的虔誠,形神兼?zhèn)?,表里如一;大徒弟“悟空”取自佛法“諸法性空”,“悟”有著感悟、領(lǐng)悟、覺悟的含義,“空”就是“道”,“道”即是“空”。寓指人的徹悟過程,由“有情有性”進入“無情有性”,大徹大悟,才能成佛之意;“八戒”則源于佛家“五葷三厭”的戒條,皈依法就要持戒,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因老豬貪念女色,好吃能吃,用以警戒,最恰當(dāng)不過。悟凈是僧人的形象,凈是悟空、悟能的結(jié)果。佛說:“隨其心凈,即佛土凈?!焙苊黠@,三個徒弟的名字都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對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對皈依法的暗示;“悟凈”是對皈依僧的暗示。
二是展現(xiàn)佛法無邊。整個《西游記》作品,始終在宣揚佛法無邊的思想。孫悟空大鬧天空,眾天神無可奈何,拿他沒有辦法,最后只得請佛祖出山。孫悟空與如來賭斗,他一個筋斗雖然十萬八千里,但卻翻不出如來的掌心,這些都能體現(xiàn)佛法具有最高的智慧,無所不能。不僅如此,在后續(xù)取經(jīng)的情節(jié)中,每當(dāng)師徒四人遇困,“山窮水復(fù)疑無路”之時,或菩薩,或佛祖,總能讓他們“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也蘊含著只要一心向佛,心性不改,總能逢兇化吉,遇難成祥的道理。
三是宣揚贖罪向善。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人誰無過,過而能改,方能成佛。一部《西游記》,整個故事的構(gòu)思,都有贖罪向善的影子。孫悟空,從龍宮奪寶、大鬧冥府,到偷吃蟠桃,大鬧天宮,簡直無法無天,最終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能西天取經(jīng),實則是經(jīng)如來點化,是戴罪立功,功到自然成佛。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無不如此。作品中的唐僧,是標(biāo)準(zhǔn)的大善人一個。即使多次被妖怪蒙騙,但他癡心不改,一心向善,向佛,這些思想,都體現(xiàn)了作品的佛學(xué)意旨和思想。
內(nèi)容三教合一
如果僅憑這些,就把《西游記》看作是一部佛學(xué)經(jīng)典,那也有失偏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獨領(lǐng)風(fēng)騷,發(fā)展到明清時期,佛教已經(jīng)和儒、道融合。進而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段饔斡洝繁砻嫔峡词切麚P佛教的故事,實際上它只是以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來說事而已。表現(xiàn)在:
一是向佛但不崇佛。整個作品,雖以佛教義理來組織材料,但故事中對佛教也存有詬病。如一心向佛的唐僧,簡直是膿包一個,他懦弱、懵懂、缺乏主見、耳根子軟,遇事只有哭哭啼啼,這樣的僧侶形象,絕不是贊揚的版本;對于佛祖如來,作者也是用調(diào)侃的話語來描繪,如戲虐大鵬是如來的親外甥,說阿難和迦葉收取賄賂,還提到如來嘲笑自己座下的比丘眾僧把大乘佛經(jīng)賣得賤了,把一個佛祖描繪成一個活生生的貪婪的人,一點也沒有普渡眾生的胸懷和氣質(zhì)。
二是人物信仰雜糅。孫悟空是作品的主角,他的蒙師須菩提祖師,是佛門弟子,可是居住之地卻似清真道觀,且他“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更像一個仙家道長。唐僧雖然是個“胎里素”的和尚,但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儒家的忠君報國舍身取義的思想。他取經(jīng)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成佛,是為了完成皇上的委托。忠君為國,這又是儒家推行的要義。
三是除道但不貶低。在取經(jīng)途中,孫悟空殺得最多的是“妖道”,如烏雞國的全真道人、比丘國的國丈、黃花觀的百眼魔君等等,最典型的當(dāng)數(shù)車遲國“心猿顯圣滅諸邪”。車遲國獨尊道教,把眾佛教徒驅(qū)趕至道家做苦役。師徒四人來到,悟空先是偷吃三清殿貢品,后與三國師斗法。但我們也看到,作品中也有借丹還魂的善舉,也有幫助悟空捉拿妖怪的托塔天王、哪吒太子(道教奉為鎮(zhèn)守天門之神),南極仙翁(在比丘國捉拿白鹿精),武當(dāng)山蕩魔天尊(降伏黃眉妖,是道教中職掌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真武大帝),九靈元圣太乙救苦天尊(降伏九頭獅子精,是道教尊奉的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大慈大悲天尊神),還有太上老君、鎮(zhèn)元大仙、太白金星,等等。因而簡單地說“褒佛貶道”是有失偏頗的。
實質(zhì)“經(jīng)世致用”
“文以載道”或“文以貫道”是中國知識分子傳統(tǒng)的寫作原則?!段饔斡洝芬膊焕猓髌分詫⑷毯弦?,其根本目的在于“經(jīng)世致用”,為生活服務(wù),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政治理想。
一是抒寫心境?!段饔斡洝芬粫?,從四個徒弟,到熊羆、紅孩兒等等,無不是始于學(xué),成于精、隸于道、忤于神、制于佛,這一漫長的過程,實則寄寓著作者吳承恩艱難的心路歷程。他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做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靠賣文度日。這種生活經(jīng)歷,是封建社會典型的沒落知識分子的成長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世事的滄桑,他們越來越看透這個世界,因而心境由浮躁轉(zhuǎn)向了平靜,而佛教的義理,恰順應(yīng)了這種變化。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游記》悟空從開始的桀驁到最終成佛,實則是作者自己心境的真實寫照。
二是針砭時弊。明中后期,世風(fēng)日下,宗教盛行。吳承恩所處的時代,正值明世宗朱厚熜在位執(zhí)政,朱厚熜十分尊崇道教,濫用民力,大肆建造宮觀,沉迷于方士道術(shù),整日煉制丹藥以求長生,二十余年不理朝政。為了能“早日成仙”,他還任命道士邵元節(jié)為禮部尚書,道士陶仲文為少傅、少保,這在整個古代歷史上也是少有的?!段饔斡洝凡环磳Φ澜蹋膊幌胭H低“道”,但卻也不愿意看到國家因道教而朝綱廢弛,因此作為一名充滿正義感的落魄知識分子,他借神話說事,借比丘國國丈專權(quán),車遲國國師亂政等故事,含沙射影,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對時政的針砭,實踐的是“致用”的原則。
三是寄寓理想?!段饔斡洝分懈髀费Ч砉?,為害一方,禍害百姓,然而最終被悟空他們清除,迎來了一片和平安寧的生活圖景,這種思維,進一步聯(lián)想,我們自然能想到明朝中后期的社會現(xiàn)狀,各路妖魔,不正是禍害百姓的土豪、惡霸和貪贓枉法的封建官吏嗎?各路吃人妖魔的最終清除,寄寓的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的控訴,對政治清明,和平寧靜生活的向往。車遲國、烏雞國、黃花觀殺死賣弄道術(shù)、謀權(quán)奪利的妖道形象,比丘國捉拿亂政的國丈老道,結(jié)合著背景,我們不難體會出作者“揭露道徒的跋扈,諷刺佞道的愚妄,指責(zé)道術(shù)的淫邪”之目的。西天路上的皇帝,幾乎個個都是信佛信道的膿包,他們有的懵懂無知,有的自食苦果,作者借孫悟空之口勸誡:“今日滅了妖邪,方知是禪門有道,向后來再不可胡為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yǎng)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也許,這才是作者寫書的根本目的。
例1.(2013年廣東省湛江市卷)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問題。
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殺,他就現(xiàn)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淚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fù)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rèn)得,反信了那呆子,屢次逐我?!?/p>
(1)上文是《西游記》第27回的節(jié)選,該節(jié)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這個故事叫做_______
(2)請根據(jù)文段中對話描寫,概括孫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題以語段閱讀的形式,考查《西游記》的主要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作為西天取經(jīng)的主角,唐僧在本故事中表現(xiàn)得差強人意。解答時要緊扣人物的動作言行來分析其性格特征。
(1)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
(2)①孫悟空善于識別妖魔詭計;機智、勇敢。②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軟(立場不堅定)(說明:“不辨妖魔”和“不辨是非”答其一即可)
例2.(2013年江蘇省蘇州市卷)菩提祖師給美猴王取了什么姓名?請簡述美猴王到東海龍宮取兵器的過程。(70字左右)
此題考查美猴王的名字和他取得兵器的過程。名稱為識記性內(nèi)容,閱讀作品時只要用心識記即可,解答過程題型,要注意落實記敘的六要素,簡潔凝練地敘述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即可。
孫悟空;美猴王來到龍宮,向龍王借兵器,龍王先后給了刀、叉、戟,美猴王都沒相中,后來龍婆推薦的如意金箍棒被美猴王相中,然后還借了藕絲步云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等。
1.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行者才把身抖了一抖,收上身來,其縛自解。那怪從新禮拜三藏,愿隨西去。又與行者拜了,以先進者為兄,遂稱行者為師兄。三藏道:“既從吾善果,要做徒弟,我與你起個法名,早晚好呼喚?!彼溃骸皫煾福沂瞧兴_已與我摩頂受戒,起了法名,叫做豬悟能也。”三藏笑道:“好!好!你師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實是我法門中的宗派?!蔽蚰艿溃骸皫煾?,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蹦谴糇託g歡喜喜道:“謹(jǐn)遵師命?!?/p>
(選自《西游記》十九回)
(1)三藏為豬悟能起名“八戒”的原因是什么?
(2)請寫出以他為主角的一個故事名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結(jié)合全篇來分析,八戒具有怎樣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記》中,師徒一行經(jīng)過千難萬險,終于終得正果,請問: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分別被如來佛封為什么稱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告誡他不吃五葷三厭,恪守佛教戒律。(2)示例: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高老莊娶親。(3)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jīng)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難分?jǐn)澄遥彩菍O悟空取經(jīng)路上的得力助手。
2.唐僧——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斗戰(zhàn)勝佛;豬八戒——凈壇使者;沙僧——金身羅漢;白龍馬——八部天龍廣力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