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洋
那年夏天,小學課本里的爬山虎伸著腳爬了出來,爬上了那面高高的灰墻,爬滿了我的記憶,填滿時間的空隙。
地處繁華的音樂學院,四幢灰白的教學樓圍出一塊寧靜的空間,房子后面是一圈高大的法國梧桐,層層疊疊地投下細密的影。白色的墻壁上原本堅固的石灰脆了、碎了,漸漸剝落,露出灰色的水泥、紅色的墻磚。在教室的對面墻上,攀著些細瘦的爬山虎,嫩紅色的莖在斑駁的墻上歪歪斜斜貼了一片。我走過去,想扯下來一條,但那些還不及我指頭粗的爬山虎幼莖卻好像充滿著無窮的力量,頑強地吸附在灰墻上。我費了好大勁勉強拉下半條,墻上是一道淡淡的紅痕。我掏出筆,在那道紅痕上畫下一個火柴棍小人兒,配上一個大大的笑臉。被我扯下的那條莖上已生了幾片嫩葉,肥厚的葉子背面上是極細的白色絨毛。有些還未長開的小葉抱團縮在一起,一朵朵綠色的小球蓄勢待發(fā),似蘊育著希望的果實。
那年夏天,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著那些嫩紅的幼莖逐漸變綠變粗,在墻上蜿蜒著爬高。曾經(jīng)抱在一起的“小葉球”逐漸長開了,一整片碧綠的顏色倒掛在藤上,最低處生長一個尖尖的角,仿佛頂著一圈小皇冠。
法國梧桐的葉子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我手中的書本逐漸厚了起來。隔著書頁,我觸摸到了葉圣陶先生筆下爬山虎的腳,我不禁再次想起那面斑駁的墻壁。這么多年過去了,爬山虎想必已爬滿整面墻了吧。
一次偶然的機會,重新站在這里,我已分不出當初那面墻,四面都是綠色,爬山虎早已在我遠去時爬滿了灰墻的每一寸角落。我站在墻前,看著這綠色的瀑布傾瀉而下,打在地上,濺起浪花,揚起生命的氣息繞在鼻尖久久不散,耳畔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彈奏的音樂聲。微風拂動下,滿墻碧綠隱隱泛起波紋。伸出手輕觸那濃綠的葉片,我仿佛看見綠色的旋律在緩緩流淌,輕擦我的指腹,指尖纏繞著綠色的音符,眼前好似浮現(xiàn)出當年那個自己,在還顯空蕩的墻上畫下火柴人笑臉。那時的我坐在墻的那一邊,按動黑色琴鍵,在不很熟練的樂曲聲中憧憬明天。
文章以一次游園活動為中心,濃墨重彩地鋪寫了洋溢著溫馨夏日記憶與童真童趣的游歷與審美經(jīng)歷。其中,又以寄寓生命活力、童年時光等諸多意涵的爬山虎為主要描寫對象,連接了不同時空的審美經(jīng)驗,凸顯了風物變幻之際的人生感悟。文章善于工筆描摹物象,且運用呼應(yīng)筆法,使得個別物象交織于舊地重游的敘事之中,形成奇特的復(fù)現(xiàn)與烘托效果,如脫胎于葉圣陶筆下的爬山虎在意識與現(xiàn)實中的疊合、火柴人笑臉的反復(fù)出現(xiàn),都為游園經(jīng)歷渲染了一層夢境般的主觀意識經(jīng)驗。乃至文末回憶式結(jié)尾將文章敘事的終結(jié)點與起始點重疊,形成敘事主體意識的環(huán)形結(jié)構(gòu),使文章呈現(xiàn)出意識流式文學的斑斕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