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杰
(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子”尾詞是現(xiàn)代漢語中極其常見的一種構詞現(xiàn)象,本來源于古漢語中“子”字的虛化。王力先生主張,早在上古時代,“子”字便已出現(xiàn)詞尾化的跡象,他認為:“特別是像《禮記·檀弓下》‘使吳二婢子夾我’(疏:‘婢子,妾也’),只有把‘子’字認為詞尾,才容易講得通。《釋名·釋形體》‘瞳子,子,小稱也’,小稱就是它的詞尾化的基礎。魏晉以后,到了中古時代,詞尾‘子’字逐漸應用起來了。例如:‘谷上有石子,紫色?!?晉葛洪《神仙傳·介象》)‘在馬坊教諸奴子書?!?北齊魏收《魏書·石季龍載記上》)‘崔行功與敬播相逐,播帶櫚木霸刀子。’(隋侯白《啟顏錄》)‘快牛為犢子時,多能破車?!?房玄齡《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好道秦郎供帖子,盡驅春色入毫端’(蘇軾詩)”[1]9-14。
從王力先生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子”尾詞在上古開始萌芽,到了中古已經非常發(fā)達,有了很強的構詞功能。然而,發(fā)展到現(xiàn)代,“子”尾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構詞能力,只是在不同的方言地區(qū),“子”尾的數(shù)量、構詞能力和語法功能不盡相同。隸屬于中原官話鄂北片區(qū)[2]539-540的房縣方言,存在著相當豐富的“子”尾詞,為此本文對湖北房縣方言中的“子”尾詞進行了探究。
湖北房縣方言中的“子”尾詞使用范圍很廣,可用于表示:
天文:罩子(霧)①括號里的內容,為對括號前相關詞詞義的注釋,如“霧”,是對“罩子”的注釋。、垮別子(山洪暴發(fā));
地理:園子、堰塘埂子(河中攔水的建筑物)、漏子(雨水);
農業(yè):麥穗子、谷殼子、車拐子(磨把);
植物:藕苞子(蓮子)、辣子(辣椒)、筍子、竹子、桃子、柿子、橘子、柑子、橙子、栗子、菌子(蘑菇);
動物:犍子、水羊子(母羊)、狗子、蚯蚓子;
房舍:樓梯子、屋子、柱子;
器具:碗柜子、椅靠子、椅墊子、被里子、單子、盤子、勺子、筷子、杯子、盤子、壇子、罐子、瓶子、斧子、尺子、錘子、鑷子、繩子、推子(理發(fā)用)、箅子(比梳子齒細密);
稱謂:小娃子(10歲以前的小孩)、單身漢子、賊娃子(賊);
親屬稱謂:小叔子、瓢把子(背后稱大伯);
疾病、醫(yī)療:藥單子、藥面子、火癤子、瘡痂子、暈子(傻瓜);
服飾:襖子、外褂子、袖子、裙子、手鐲子、圍腰子(圍裙)、片子(尿布);
飲食:面條子、面葉子、油果子(油條)、餡子(餃子芯)、千張皮子(千張);
紅白大事:方子(棺材)、木杠子(抬喪的大木杠)、喝喜糟子(生小孩后請客的宴席)。
將湖北房縣方言中的“子”尾詞的分布與普通話相比較,發(fā)現(xiàn),二者既有重疊部分,也有相異部分:
普通話中的“子”尾詞,在房縣的方言中基本上依然是“子”尾詞。如:
房子、椅子、園子、柱子、肚子、竹子、桃子、柿子、橘子、柑子、橙子、栗子、扇子、棍子、襖子、領子、袖子、裙子、褲子、扣子、靴子、襪子、帽子、谷子等。
就其內部語言系統(tǒng)而言,這些“子”尾詞的詞根具有相同的語義和語法功能。如“柱”、“橘”、“橙”、“栗”等,皆為不成詞語素,只有與“子”結合,才能成詞。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房縣方言與普通話有相同的“子”尾形式和使用范圍。
普通話中有些不是“子”尾詞,在房縣方言中要加“子”尾使用。這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詞根相同,普通話不加“子”尾而房縣方言要加“子”尾,如:雪——雪子、餡——餡子、面條——面條子、面葉——面葉子、樓梯——樓梯子、手鐲——手鐲子等。
在這一類例子中,普通話里的“雪”、“餡”、“面條”、“面葉”、“樓梯”、“手鐲”等本身就是一個詞,可以單獨使用。而在房縣方言中,這些成分卻是語素,不能單獨成詞,必須加上“子”,構成子尾詞,才可以單獨使用。
2.詞根不同,普通話不加“子”尾而房縣方言要加“子”尾,如:霜——罩子、冰雹——冷子、垃圾——渣子、蘑菇——菌子、雨水——漏子等。
這類例子所呈現(xiàn)出來的差異,涉及到自然環(huán)境、風俗習慣、語言表達習慣等地域獨特性問題。如房縣方言中,不說“霜”,而言“罩子”,這跟當?shù)氐臍夂蛴嘘P。房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自古境內山川、湖泊眾多,綿延千里盡是一派雨霧繚繞氣象,柳永“暮靄沉沉楚天闊”描寫的便是荊楚大地的這種霜霧景象,當?shù)厝擞谩罢肿印眮泶杆F,是很形象的表達。
當然,從構詞的角度來說,有些“子”尾詞去掉“子”尾,依然是詞,如“罩”、“冷”、“漏”,不過這些詞加不加“子”尾意義有很大不同(詳見后述)。而有些則是因為去掉“子”尾是語素,不能單獨使用,如“渣”。
房縣方言中“子”尾詞,一般由名詞性成分、形容詞性成分、動詞性成分等加“子”尾構成。
1.“子”尾附著在名詞性成分之后,構成名詞。如:栗子、片子(尿布)、駱子(駱駝)、雪子、餡子(餃子芯)、糟子(發(fā)面的東西)、筍子、竹子、桃子、柿子、橘子、柑子、橙子、瓜子、菌子(蘑菇)、襖子、領子、袖子、裙子、褲子、扣子、靴子、襪子、帽子、谷子、樓梯子(樓梯)、蚯蚓子、老鼠子、老頭子、瘡痂子、門栓子、車拐子(磨把)。
2.“子”尾附著在形容詞性成分之后,構成名詞,如:冷子(雹子)、辣子(辣椒)、聾子、傻子、暈子(傻瓜)、呆子、方子(棺材)。
3.“子”尾附著在動詞性成分之后,構成名詞,如:漏子(雨水)、剪子、騙子、豁子(豁唇子、破嘴唇)、瞎子、梳子。
1.成詞作用
A語素+子——詞
裙——裙子——長裙子、短裙子;
娃——娃子——豬娃子、狗娃子、賊娃子(賊);
竹——竹子——水竹子、荊竹子;
鴨——鴨子——公鴨子、母鴨子;
襪——襪子——棉襪子、線襪子、絲襪子;
椅——椅子——竹椅子、木椅子、大椅子、小椅子;
谷——谷子——早谷子、晚谷子。
在A類例子中,像“裙”、“娃”、“竹”、“鴨”、“襪”、“椅”、“谷”等語言單位,在房縣方言中是語素,不能單獨使用,加上“子”以后,構成了詞,可以獨立使用。而且它們與“子”結合得很緊密,在加上一些修飾成分后,“子”字不能輕易舍去。如“裙子”加上“長”、“短”等修飾語,成為“長裙子”、“短裙子”等固定搭配詞語,“子”尾依然存在,不可以去掉?!巴拮印奔由稀柏i”、“狗”、“賊”之后,成為“豬娃子”、“狗娃子”、“賊娃子(賊)”,而不能說“豬娃”、“狗娃”、“賊娃(賊)”。“竹子”加上“水”、“荊”之后,成為“水竹子”、“荊竹子”,而不能說“水竹”、“荊竹”。房縣方言中的“鴨子”、“襪子”、“椅子”、“谷子”加上修飾成分后同樣“子”尾不能去掉,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房縣方言中像“裙”、“娃”、“竹”、“鴨”、“襪”、“椅”、“谷”等語言單位是語素。
B詞+子——詞
辣——辣子(辣椒);
騙——騙子;
梳——梳子;
漏——漏子(雨水);
剪——剪子。
B類例子中,像“辣”在房縣方言中是形容詞,指像姜、蒜、辣椒等具有的刺激性的味道,可以單獨使用?!袄弊印睘槊~,指辣椒?!袄薄奔恿恕白印敝?,改變詞性和意義構成新詞?!膀_”在房縣方言中是動詞,指用謊言等使人上當?!膀_子”是名詞,指騙取財物、名譽的人?!膀_”加了“子”之后,詞性和意義也發(fā)生了改變,產生了新詞。同樣“梳”、“漏”、“剪”等,也是在加了“子”之后,產生新詞。
C短語+子——詞
圍腰——圍腰子(圍裙);
背鍋——背鍋子 。
在C類例子中,“圍腰”、“背鍋”本身均是動賓短語,加上“子”以后,成為名詞,分別指“圍在身前做保護的衣服”和“駝背的人”。
2.改變詞性
A形容詞+子——名詞
冷(形容詞,溫度低)——冷子(名詞,雹子);
辣(形容詞,姜、蒜、辣椒等所具有的刺激性的味道)——辣子(名詞,辣椒);
聾(形容詞,聽不見聲音)——聾子(名詞,聽不見聲音的人);
傻(形容詞,頭腦糊涂,不明事理)——傻子(名詞,不明事理的人);
暈(形容詞,頭腦發(fā)昏,周圍的東西好像在旋轉,要跌倒的感覺)——暈子(名詞,傻瓜);
呆(形容詞,頭腦遲鈍,不靈敏)——呆子(名詞,不靈敏的人)。
“冷”、“辣”、“聾”、“傻”、“暈”、“呆”等這類詞原本是形容詞,加了“子”尾之后就變成為名詞。
B動詞+子——名詞
漏(動詞,從孔或縫中滴下、透過或掉出)——漏子(名詞,雨水);
剪(動詞,用剪刀等使東西斷開)——剪子(名詞,剪刀);
騙(動詞,用謊言等使人上當)——騙子(名詞,行騙的人);
豁(動詞,裂開)——豁子(名詞,豁唇子,破嘴唇的人);
梳(動詞,梳理)——梳子(名詞,整理頭發(fā)的工具)。
“漏”、“剪”、“騙”、“豁”、“梳”等這類詞原本是動詞,加了“子”尾之后就變成為名詞。
3.區(qū)別意義
像上面提到的例子像“冷”和“冷子”,“冷”表示溫度低,而“冷子”表示的是雹子的意思?!袄洹痹诩恿恕白印蔽仓?,不僅改變了詞性,而且“冷”和“冷子”所承載意義也不相同。再如“漏”是指從孔或縫中滴下、透過或掉出,“漏子”指雨水,二者的意義也不相同。
4.區(qū)別同音現(xiàn)象
房縣方言中,同音字有很多,例如像“邪”、“斜”、“穴”、“雪”等均為同音字,讀音為[?ye42],當人們在交流中想表達“雪花”這個意思時,如果僅發(fā)出[?ye42]這個音很容易引起歧義,而加上“子”尾,構成“雪子”之后,就可以和其它“邪”、“斜”、“穴”等同音字相區(qū)別,
例如:[t?y42]拘駒菊鞠局 橘——橘子;
[kuei213]桂貴魏 柜——柜子;
[k'u213]庫酷 褲——褲子;
[fa?42]防 房——房子;
[i34]瞖倚夷姨醫(yī)衣依 椅——椅子。
因此“子”尾具有區(qū)別同音詞(字)的作用。
房縣方言中“子”尾詞的使用范圍很廣,和普通話一樣,具有成詞、改變詞性、區(qū)別意義以及區(qū)別同音詞(字)等作用。同時,由于“子”尾詞在不同方言中的發(fā)展進程和程度不同,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構詞能力和語法功能的差異。
[1]王力.漢語語法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湖北省房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房縣志[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