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玉,曲曉紅
(廣東省幼兒園園長培訓(xùn)中心,廣東 江門529080;黃山學(xué)院 文化與傳播學(xué)院,安徽 黃山245041)
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號篁墩,安徽休寧人(今屬黃山市)。成化二年(1644)舉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禮部右侍郎。弘治十一年身陷囹圄,一病而亡。時人沈周賦詩《挽程宮詹》,贊其德高學(xué)博,曾說:“歸把遺文殉深葬,看從地下發(fā)光華。”[1]120程敏政有哪些“遺文”呢?
《安徽文獻書目著錄》、蔣元卿《皖人書錄》等頗有著錄,方欽玲《程敏政著述考》專力考訂編年。張健《論明代徽州刻書家程敏政》、《論明代徽州文獻學(xué)家程敏政》不僅介紹程敏政著作,而且鳥瞰程敏政的學(xué)術(shù)貢獻。以上諸作對全面發(fā)掘程敏政的“遺文”作了很好的準備,但網(wǎng)羅未備,且偶涉贗品,學(xué)界亟需別黑白而分涇渭。
朱熹著,程敏政整理。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著錄,無卷數(shù)。張廷玉《明史·藝文志》不錄。朱彝尊《經(jīng)義考》著錄,作“一卷”,并曰“存”。乾隆四十四年《江南通志》卷一九〇錄作《大學(xué)重訂本》,無卷數(shù)。程敏政《篁墩文集·拾遺》中《書〈大學(xué)重定本〉后》云:
《大學(xué)章句》,朱子所訂?!嘞救?,默記眾說,參互考之,手自錄出如右。[2]774
可知,是書在朱熹《大學(xué)章句》的基礎(chǔ)上,參考諸家之說而成,名為《大學(xué)重定本》,初以自己的手抄本出現(xiàn)。從各家著錄來看,后來入梓,至乾隆時尚存。現(xiàn)未見。
程敏政著,《千頃堂書目》著錄,《明史·藝文志》等未載。從書名看,是集應(yīng)作于作者任職東宮期間。現(xiàn)未見。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一至卷四,題名為《青宮直講》,是集與《千頃堂書目》所錄的《青宮講義》是否為同一本書,未詳。
程敏政著,《千頃堂書目》著錄,《明史·藝文志》等未載。朱彝尊《經(jīng)義考》著錄為《經(jīng)筵講義》,亦作“四卷”,并曰“存”,故是書至清初尚存,且單獨流傳。今未見。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五至卷八,題名為《經(jīng)筵講章》、《經(jīng)筵日講》,是集與《經(jīng)筵講義》是否為同一本書,未詳。
程敏政整理,《千頃堂書目》著錄,無卷數(shù)?!睹魇贰に囄闹尽返葻o錄,程敏政《篁墩文集》沒有提及。今存佚不詳。
吳澄著,程敏政整理。《江南通志·藝文志》著錄,無卷數(shù),僅謂作者是程敏政,未言及吳澄?!肚ы曁脮俊分泤浅蔚摹秲x禮逸經(jīng)》,作八卷,并提及程敏政。據(jù)小注,是書為吳澄取《小戴禮記》、《大戴禮記》中諸篇,補《儀逸》之遺。據(jù)《篁墩文集》卷三七《書儀禮逸經(jīng)后》、卷三九《書儀禮逸經(jīng)后》二文(同名,但內(nèi)容不同),可知程敏政做過整理工作,時為一卷,或一帙?!端膸烊珪偰俊分泤浅巍秲x禮逸經(jīng)》二卷,是否為程敏政整理,未詳。
汪克寬著,程敏政整理?!督贤ㄖ尽に囄闹尽分?,謂作者是程敏政,無卷數(shù)?!肚ы曁脮俊吩疲骸巴艨藢挕督?jīng)禮補逸》九卷??藢捠菚鴼{后,為人所竊,幾不傳。程敏政使族人啟訪,得手稿,乃為刊行。一名《儀禮補逸》,弘治己酉二年,曾魯序?!盵3]35可知程敏政讓族人尋訪汪克寬《經(jīng)禮補逸》,得到手稿,并刊行?!端膸烊珪偰俊匪浲艨藢挕督?jīng)禮補逸》為九卷,是書與程敏政整理的《經(jīng)禮補逸》有何關(guān)系,未詳。據(jù)《篁墩文集》卷三九《書經(jīng)禮補逸后》,《經(jīng)禮補逸》原有一編,經(jīng)過程敏政???,別為附錄一卷。
朱熹撰,程敏政整理。古今目錄皆未言程敏政整理過是書。據(jù)《篁墩文集》卷三九《書論語或問》,《論語或問》中《氣質(zhì)之說》、《見善之說》闕五十八字,程敏政不滿前人以《語錄·九思》二段的內(nèi)容剿入,故以《集成》、《通釋》中內(nèi)容重新勘定。現(xiàn)存的《論語或問》與程敏政勘定本有何關(guān)系,未詳。
可見七部經(jīng)類作品之中,《論語或問》、《大學(xué)重訂本》、《儀禮逸經(jīng)》、《經(jīng)禮補逸》分別是朱熹、吳澄、汪克寬作品,程敏政作了一些整理工作。他自己創(chuàng)作了《青宮講義》、《經(jīng)筵講義》,二書極有可能選入《篁墩文集》。
程敏政著,《四庫全書總目》、《續(xù)文獻通考》著錄?!肚ы曁脮俊穬H錄書名,無卷數(shù),《明史·藝文志》錄作“一卷”。程敏政《宋太祖太宗授受辨》后附:“余初為此辨,以告同館之士。然猶以考據(jù)未的,且不能盡諸說異同之故。因別為《宋紀受終考》三卷,藏于家?!盵4]258此附錄被四庫館臣刪去,現(xiàn)存于黃宗羲《明文?!分小:胫嗡哪瓯痉譃樯?、中、下三卷,而戴銑《書宋紀受終考后》曰:“因別為一編,羽翼正論曰《宋紀受終考》?!盵5]398此作“一編”。故《明史·藝文志》作“一卷”,概是“一編”之訛。是書考成于成化十三年,主要考辨僧文瑩《湘山野錄》等誣宋太宗“燭影斧聲”一事??己松袀?,時謂“訂千古之疑”。今存。
程敏政著,《千頃堂書目》、《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但程敏政在《宋遺民錄序》一文中說,此書是“十二卷”,可能是后世增補所致。據(jù)程《序》,是書成于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初以手稿藏于家。是集考證宋代遺民王鼎翁、謝翱、唐玉之諸事,又附當時意氣相同之人,曰《宋遺民錄》。據(jù)程曾《宋遺民錄后序》,是書刊刻于嘉靖四年乙酉(1525)。今存。
程敏政著,《千頃堂書目》著錄。據(jù)程敏政《新安程氏統(tǒng)宗世譜序》、《書程氏統(tǒng)宗譜后》、《蓀溪程氏族譜序》,作者丁父憂之時,曾在休寧南山堂設(shè)立會譜處,于成化十八年春始編,歷時六個月,登譜者逾萬人,錄四十四支?,F(xiàn)殘存十四卷。
程敏政著,《千頃堂書目》著錄作,《明史·藝文志》等未載。據(jù)《篁墩文集》卷三九《書本宗譜后》,是書僅錄陪郭程氏本宗普系,始于唐代,迄于明代,首世系,次小傳,次附錄。程敏政的父親程信曾經(jīng)留意于此,但是未完成。作者續(xù)修此譜,亦有繼父之志之意。
程敏政著,《千頃堂書目》著錄,并注曰“弘治間修”。《明史·藝文志》等未錄。今存。據(jù)《篁墩文集》卷二九《休寧志序》、卷五九《休寧志·凡例》,可知是書受休寧知縣歐陽旦所托,于成化十八年始修,至成化二十一年修成,有圖、志、文、詩,共三十八卷,刊刻于弘治四年。國圖存殘本。
程敏政著,《千頃堂書目》、《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四庫存目叢書本據(jù)弘治十年刻本影印,有程敏政的序、跋,分別撰于弘治三年、弘治十年。據(jù)《篁墩文集》卷五九《新安文獻志·凡例》,可知是書分甲、乙集。甲集悉遵真德秀《文章正宗》的體例,錄本郡先賢時賢之文,乙集則收錄先賢行實之文。
總之,六部史類作品之中,《新安程氏統(tǒng)宗世譜》、《陪郭程氏本宗譜》、《休寧縣志》、《新安文獻志》是地方文獻,為徽學(xué)的發(fā)展增加了大量原始材料?!端渭o受終考》、《宋遺民錄》體現(xiàn)了作者對宋史的關(guān)注,有一定的學(xué)術(shù)價值。
程敏政編。《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錄作五卷,《四庫全書總目》等作六卷。弘治三年李信刻本亦作“六卷”,嘉靖三十一年汪宗元刻本復(fù)作“五卷”。它們內(nèi)容相同,卷數(shù)有異。據(jù)《篁墩文集》卷十六《道一編目錄后記》、卷二八《道一編序》,中古以來,老佛興,訓(xùn)詁行,辭章勝,心學(xué)晦而不明。董、韓大儒,尚不能盡發(fā)心學(xué)。周敦頤出,上繼孟子,程子親承其學(xué)。朱熹“道學(xué)問”、陸九淵“尊德性”實同出洛學(xué),分流并進,頗有異同。程敏政擔憂心學(xué)復(fù)晦,倡朱、陸“早異晚同”說,發(fā)王陽明心學(xué)之先聲。
程敏政編,《四庫全書總目》等著錄?!肚ы曁脮俊蜂涀魅?,清抄本作四卷,今存。據(jù)《篁墩文集》卷三十《心經(jīng)附注序》、卷三九《跋真西山先生心經(jīng)附注》,可知是書為程敏政在弘治間齋居之暇編定,作者追慕真德秀《心經(jīng)》,卻懷疑其注有偽。于是,他參校附注,名曰《心經(jīng)附注》,體現(xiàn)了程敏政對理學(xué)正宗的一往深情。
王氏著,程敏政???,不知卷數(shù)?!肚ы曁脮俊?、《四庫全書總目》等不見著錄。據(jù)《篁墩文集》卷三六《題所校脈經(jīng)后》,知其于成化十七年路過淮陰,校宋熙寧閣本《王氏脈經(jīng)》十卷,勘誤206 字,補脫17 條,交給淮陰進士畢舜修,使之刊正。后不見其傳。
胡宏著,程敏政整理。據(jù)《篁墩文集》卷五一《書胡子知言后》、卷五四《與楊儀曹君謙書》,可知程敏政整理過是集。而《送于千戶序》云:“邇者家居,應(yīng)數(shù)省于南山,見刻《新安文獻志》及《胡子知言》諸書,請其父,助費甚力?!盵2]595程敏政家居休寧南山之時,刊刻是書,于千戶曾予以資助?,F(xiàn)存佚不詳。
所以,《王氏脈經(jīng)》、《胡子知言》皆為他人之作,程敏政曾經(jīng)參與了??惫ぷ鳌U嬲w現(xiàn)程敏政的理學(xué)成就的是《心經(jīng)附注》、《道一編》。尤其是后者,在促進宋元理學(xué)向明代心學(xué)轉(zhuǎn)變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程敏政編,《千頃堂書目》、《四庫全書總目》等未見著錄,今未見。據(jù)《篁墩文集·拾遺》中《蘇氏梼杌序》,是書成于天順五年辛巳(1461),以貶損眉山“三蘇”為能事,多取朱熹黜蘇之言,后附“近世”賢人之議。當時程敏政才17 歲,正值血氣方剛之際,故失于偏激,遂致后人詬病,明人鄧伯羔、清錢謙益及四庫館臣頗有斥責(zé)。
程敏政編,《千頃堂書目》著錄?!督贤ㄖ尽窙]標明卷數(shù),《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不錄。今未見。據(jù)《篁墩文集》卷二一《瀛賢奏對錄序》,是集書成于天順四年,初以手稿藏于家。程敏政輯瀛地賢者18 人,所作奏對之文71 篇,上起漢朝董仲舒,下訖宋朝龔節(jié)肅。
程敏政編,《千頃堂書目》著錄。據(jù)《篁墩文集》卷十四《程氏貽范集目錄后記》,程敏政編有《程氏貽范集》三十卷,與《新安程氏統(tǒng)宗世譜》并傳。據(jù)《篁墩文集》卷三四《貽范集詩序》,知其還編有《貽范集詩》十卷。二書先后刊行,后合為《程氏貽范集》四十卷。今未見。
范祖禹撰,程敏政整理?!肚ы曁脮俊分浽唬骸俺堂粽斗洞痉蚣肥呔恚戒浺痪?,范祖禹?!盵3]782《明史·藝文志》等無錄。是書為程敏政對《范淳夫集》的選抄本,并增加一卷,附于后。據(jù)《篁墩文集》卷三九《題范太史文集鈔》,閣本《范淳夫文集》原為五十九卷,程敏政選抄十七卷。后附一卷,包括《伊洛淵源錄》、《名臣言行錄》、《宋史·范祖禹傳》。今存佚不詳。
楊時撰,程敏政整理。《千頃堂書目》著錄曰:“程敏政《楊龜山集抄》,缺卷?!盵3]782未明卷數(shù)?!睹魇贰に囄闹尽返葻o載。據(jù)《篁墩文集》卷三九《題龜山先生文集鈔》,可知《龜山先生文集》原有三十五卷,久不見其傳,程敏政以明館本為底本,整理成十六卷,初以手稿藏于家??糖闆r未詳。
汪應(yīng)辰撰,程敏政整理?!肚ы曁脮俊肪砣d:“程敏政《汪文定公集抄》十二卷、附錄一卷。”[3]782錄在程敏政名下,但《明史·藝文志》等未見著錄?!端膸烊珪偰俊肪硪黄咚妮d:“《別本汪文定集》十三卷,宋汪應(yīng)辰撰。應(yīng)辰《全集》已于永樂大典內(nèi)裒輯成編,別著于錄。此本乃明程敏政以內(nèi)閣藏本選錄而成,非其完帙?!盵6]1540可知程敏政整理的《汪文定公集抄》流傳頗久。據(jù)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三九《題汪文定公集鈔》,是集原有五十卷,程敏政以閣本為底本,摘抄成十二卷?!肚ы曁脮俊贰ⅰ端膸烊珪偰俊分^十三卷,大概后來有所增補。
湯東澗著,程敏政整理。諸目錄未言程敏政參與了整理工作,據(jù)《篁墩文集》卷三二《書湯東澗妙絕古今文選后》,宋人湯東澗《妙絕古文選本》風(fēng)行一時,僅程敏政就有十數(shù)本,如匏庵家本、閩本、浙本等。他曾經(jīng)做過整理工作,未知是否刻行,未見其傳。但是《千頃堂書目》著錄曰:“湯東澗《妙絕古文》四卷?!盵3]763列在補宋人作品中,卷數(shù)與程敏政所藏閩本的卷數(shù)相同,但是并未言及程敏政。
程敏政整理。《千頃堂書目》著錄,無卷數(shù)?!睹魇贰に囄闹尽?、《四庫全書總目》不錄。今未見。據(jù)《篁墩文集》卷三八《釣臺集序》,是書原為鄺時用所刻,共十卷。后來程敏政受鄭廷綱、李叔恢之請,增補記、文、銘、贊、詩、辭60 篇而成。
唐元、唐桂芳、唐文鳳著,程敏政整理?!肚ы曁脮俊分洠鞫司?,后注“新安唐元、唐桂芳、唐文鳳”[3]762,未言程敏政編定一事?!端膸烊珪偰俊分^程敏政編,二十八卷,附錄三卷,列入《存目》。據(jù)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二三有《唐氏三先生集序》,可知程敏政曾整理過是集。程敏政受時人唐希愷所請,為其先世新安唐元、唐桂芳、唐文鳳之作???。今存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李賢著,程敏政編?!肚ы曁脮俊?、《四庫全書總目》均載有李賢《古穰集》,且《千頃堂書目》載《續(xù)集》二十卷。但是二書目未言程敏政編定一事??汲堂粽扼蚨瘴募肪砣恕稌硼m(xù)集后》一文,可知程敏政弘治初致仕家居時曾編定是集。他先編定《古穰集》三十卷,并已刊行。后來,李賢的兒子李士欽、李士敬二人請編《續(xù)集》,程敏政又編定《古穰續(xù)集》二十卷。
程敏政著?!肚ы曁脮俊返任粗?。據(jù)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是書為戴銑所編選,張九逵刊刻。書前后各有序,分別為正德元年林瀚序和弘治十八年(1505)戴銑序。據(jù)李東陽《懷鹿堂集》卷六四《篁墩文集序》、何歆《書篁墩文集后》,是集為程敏政卒后七年即正德元年(1506)門人戴銑等摘刻于徽州,但未詳卷數(shù)。《篁墩文集》書前四庫館臣《提要》,是集為二十五卷,為程敏政族侄程曾所編。
程敏政著?!端膸烊珪偰俊蜂涀鳌扼蚨占罚攀?。《千頃堂書目》著錄曰:“《外集》十二卷、《別集》二卷、《行素稿》一卷、《拾遺》一卷、《雜著》十卷。”[3]515這些作品應(yīng)單獨成集。今未見其傳。但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篁墩文集》后有《拾遺》一卷,應(yīng)是《千頃堂書目》中的《拾遺》。《篁墩文集》卷一至卷八是經(jīng)筵講章、講義之類,卷九至卷六十是詩歌創(chuàng)作,卷六十一至卷九十三是古文創(chuàng)作,后附詩文合一的《拾遺》。是集不乏佳作,無論是抒寫性情,還是哀矜民瘼,足以追步唐宋名家。
程敏政編,《千頃堂書目》著錄,并有注云:選唐至明初人詠史作?!睹魇贰に囄闹尽分恢浘頂?shù),大概清初此書尚存。《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今未見。
程敏政編,喬松注?!独m(xù)通志》、《續(xù)通考》等有著錄,而《千頃堂書目》無載,《四庫全書總目》存目。是集僅錄七言絕句,取三代迄宋詠史之作,依代編纂。今未見。
程敏政編?!肚ы曁脮俊分洠瑹o卷數(shù)。《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不見著錄。據(jù)《篁墩文集》卷二三《詠史絕句序》,程敏政手書錄前人詠史七言絕句,上自商夏周,下至宋元,作為童蒙之訓(xùn)的教材,編于家居之時。今未見。
程敏政編。據(jù)程敏政族侄程曾《書〈皇明文衡目錄〉后》①,程敏政生前手定目錄兩卷,正文九十八卷。正德五年初刻時,增加補缺兩卷。這是一部頗有影響力的明人選明文的總集,錄文972 篇,作者156人,錄文上自元末,下至成化間,文章大家,悉入其中。故有“一代之文”的美譽,足以接跡《唐文粹》、《宋文鑒》、《元文類》。程敏政獨自編選,生前二次結(jié)集而未刻行,足見編纂慎重?!睹魑暮狻肺捏w40 類,在文體日密的明代,具有文體批判的意義?!睹魑暮狻反罅窟x入文學(xué)性極強的作品,張揚了“文”的價值,故是書在編纂之時,就受到道學(xué)家的責(zé)難,其實這正體現(xiàn)了它的文學(xué)價值。
署名程敏政。據(jù)王兆鵬先生考證,是集及署名程敏政的《序》,絕非程敏政所作。諸目錄不見記載,程敏政本人作品中亦未言及是書。
總之,程敏政生前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卒后,后人收入《篁墩文粹》、《篁墩文集》。他整理九部別集,如《唐氏三先生集》、《程氏遺范集》等。但是《龜山先生文集抄》、《汪文定公集抄》等,程敏政只是做了??惫ぷ?。他編纂五部總集,有《瀛賢奏對錄》,《詠史詩選》、《詠名絕句》、《詠史集解》、《明文衡》,今未見前三部,《詠史集解》四庫全書存目,《明文衡》流傳頗廣。
程敏政身居館閣30 余年,作品之富,蔚為大家,真正奠定了其學(xué)術(shù)大家地位的主要是以下三點。
《新安程氏統(tǒng)宗世譜》等為譜學(xué)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缎輰幙h志》、《新安文獻志》等保存了大量地方文獻,為徽學(xué)的發(fā)展注入豐富的資料。
自朱熹以降,新安理學(xué)比于鄒魯。朱陸之學(xué),本自程子,恰如一水分流,但門人弟子,株守門戶,互堅壁壘。程敏政不僅自視程子后裔,而且以生于朱子之鄉(xiāng)為榮?!缎慕?jīng)附注》祖述程朱,闡釋真德秀《心經(jīng)》原旨,體現(xiàn)了對程、朱理學(xué)的一瓣心香?!兜酪痪帯窞檎{(diào)和朱陸而作,力唱二人“早異晚同”之說,下啟王陽明“心學(xué)”先聲,在理學(xué)發(fā)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程敏政獨自編選的《明文衡》是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明人選明文總集。從選文上看,程敏政的“文”與“道”都有很大的寬泛性?!睹魑暮狻蜂浳募嫒莶?,選了許多被道學(xué)家視為異類的文而受到他們的指責(zé),而這正是程敏政高于時儕的地方。這種對不同“文”的包容態(tài)度及嚴密的編纂思想決定了《明文衡》在廣義“文選學(xué)”上占有一席之位。因此他不僅是文獻學(xué)家,而且還是理學(xué)家、文學(xué)家。
注釋:
①文在目錄后,故筆者命名,程曾《書〈皇明文衡目錄〉后》,選自《明文衡》,1510(正德五年刻本)。
[1]沈周.石田詩選[C]//影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第414 冊.臺北:世界書局,1988.
[2]程敏政.篁墩文集[C]//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53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黃虞稷,著.瞿鳳起,潘景鄭,整理.千頃堂書目[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黃宗羲.明文海:第2 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程敏政.宋紀受終考[C]//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281 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
[6]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