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光茫
梁衡是當今文壇中一位個性鮮明、思想敏銳、別具特色的散文家。他的新書《跨越百年的美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風格別致,獨具韻味。書中,梁衡以細膩敏銳的筆觸,盡情展示獨具慧眼的靈魂震撼。
這本《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梁衡三十余年全身心探訪歷史和文化現(xiàn)場的結(jié)晶,內(nèi)容主要為品評政治領袖、歷史文化名人,以及人生隨筆。他的品評視角獨特,見解獨到,發(fā)人深省。他品評的人物,多是一些憂國憂民、且命運多舛的仁人志士,他熱情地謳歌他們,從他們身上發(fā)掘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季羨林先生曾評價說:“梁衡總能將對國家民族的滿懷憂心,化作美好的文學意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這樣一種境界的,尚無第二人。”
梁衡的文字傾注了濃厚的時代精神和憂患意識,傾注了一位知識分子關心國家命運、民間疾苦的良知。他善于發(fā)掘人物閃光的潛質(zhì),比如在評述周總理時,以六大驚人之“無”,高度概括了周總理的一生,看似一無所有,實則擁有著彪炳史冊的人格風范之“大有”;對居里夫人的美由外而內(nèi)進行審視,最后定格在她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的理性之美上,繼而揭示出什么樣的美才可以這樣跨越時空,經(jīng)久不衰,從而觀照現(xiàn)實,給讀者以啟迪和典范。
梁衡用散文的形式,對人格內(nèi)涵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生動透辟的解析。例如,對韓愈這位命途坎坷的唐代文學家,梁衡最敬佩的是“當其獲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時,尚能心系百姓”;對宋代名將范仲淹,梁衡最為折服的是他那“先憂后樂”的名言,“能創(chuàng)造一種精神,能提煉一種符合民心、符合歷史規(guī)律的思想”;就連那位科場失意,流連勾欄酒肆的北宋風雅詞人柳永,梁衡也贊賞其人格精神,沒有在歌館妓樓中消沉墮落而被銷蝕,反而使自己的才華在這里派上了用場,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的市民文學作家”,從而對他作出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
梁衡以獨特的視角,選擇了一個又一個歷史人物作為書寫對象。比如,對林則徐在“天下為私”的封建社會中功過是非的辯證分析;辛棄疾的一生是“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瞿秋白“以文人為政,又因政事之敗而返觀人生”,終其一生都在“覓渡”,但由于特定的錯綜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到最后也沒有覓得結(jié)果。這些人物,如果僅僅把他們放在歷史的一點上,局限在他們個人的志向上,他們無疑都是不得志的。梁衡善于用如刀之筆,剖析一個個孤獨英雄的靈魂,指出他們在歷史坐標系中應有的位置。
梁衡的散文,無一不是先感于其人其事,動于心,發(fā)于情,梳于理,方成于文的。在寫《覓渡,覓渡,渡何處》時,他始而聽到瞿秋白紀念館前的“覓渡”河而“心驚”,繼而三次光顧紀念館去尋覓,輾轉(zhuǎn)構(gòu)思六年,琢磨透了,才肯下筆;他的《大無大有周恩來》一文寫了二十年。讀梁衡的文章,篇幅不長,但信息量巨大,里面材料豐富翔實,可以看到他用功之深。對于這些家喻戶曉的名人,讀者的閱讀期待是不高的,但經(jīng)過梁衡一番精心梳理和獨特挖掘,生動、立體、人性地走進人們的視野,卻讓人耳目一新,獲得嶄新的閱讀體驗。
梁衡散文的語言瓷實且不缺乏彈性,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一幅幅美妙絕倫的畫面。如《把欄桿拍遍》中形容辛棄疾,“他只有一塊心?。航甬T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本涫骄浞ǖ亩鄻有?,使得梁衡的散文不僅讓人在跳躍中快樂地閱讀,還可抑揚頓挫地淺吟低唱。梁衡還善于聯(lián)想、想象,使文章生動、傳神。如《讀韓愈》中這樣描寫主人公:“他長須弓背雙手托著一封奏折,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邊天涯?!绷汉庳S富的想象力,加之形象地描繪,使讀者仿佛看到了當年韓愈在路上孤寂的身影。
讀罷全書,不禁想到古人說的:“知人而論世,讀詩以觀心”。讀梁衡的散文,讓我不僅看到了人物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而且也認識了一位對歷史、對時代,具有敏銳感知的作家的心靈。在浮躁氣氛漫延的今天,梁衡的散文無疑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