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雜糯間栽技術是把糯稻間栽到雜交稻中,突出“一高一矮”的空間差和“一早一遲”時間差,充分提高光合作用率,為糯稻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并能抑制稻瘟病,以達到共生單收增產目的。
近年來,資中縣明心寺鎮(zhèn)在積極探索雜糯間栽技術方面取得明顯實效。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證明,雜糯間栽是一項省投資、效益高、技術簡便,群眾樂于接受,且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及生態(tài)效益的先進栽培技術。
一組組數據彰顯該技術可喜的成果:2012年,畝產水稻546.4 kg、糯稻67.9 kg,比常規(guī)栽培畝產562.1 kg增產52.2 kg,畝增加經濟收入200余元;2013年,畝產水稻 551.7 kg、糯稻71.4 kg,比常規(guī)栽培畝產576.5 kg增產46.6 kg,畝增加經濟收入200余元。這項栽培技術從2009年起,就在該鎮(zhèn)進行示范栽種,并總結出一系列雜糯間栽培技術的要點。
品種選擇是否合理是雜糯間栽能否獲得成功的前提。糯稻選擇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30cm左右,穗子長、著粒數多、千粒重高、品質佳的大穗型糯稻品種。如:沱江一號(系四川瀘州水稻所研制的糯稻品種)、竹丫谷(系川南地方性品種);雜交稻選擇生育期長于糯稻品種(一般150天左右),株高低于糯稻品種(115~120cm)的高產優(yōu)質雜交水稻種:如川優(yōu)6203等系列、宜香優(yōu)系列、Ⅱ優(yōu)系例等優(yōu)質品種。
育秧技術采用旱育保姆旱育秧方式育秧,與雜交稻育秧技術基本相同。氣溫在12℃時,就可以進行雜交水稻和糯稻同時播種。常年在3月8~15日可進行早播:即播種時先將谷種翻曬1~2次,浸種20分鐘至24小時,濾去多余水分,適當吹晾,以種子不沾手為宜。先倒入圓底盆中,再倒入藥劑(藥劑∶種子=1∶3,一定現開、現拌、現播),邊搖邊篩,使藥劑均勻地裹于稻種表面,再篩去多余藥劑,立即播種,以防粘連。然后,用細土蓋種0.5cm厚,以不見種子為宜,最后,搭拱蓋膜以保溫。這樣能保證苗齊、苗壯、白根多,栽后成活快,分蘗力強。
合理的栽植密度是雜糯間栽成功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4月中下旬,當秧苗有4~5片葉,苗齡35~45天就可以進行旱育小苗移栽:一般采用寬窄行(17~30)cm×17cm,每窩栽2苗的規(guī)格栽培;每隔3個寬窄行的距離在寬行中間栽1行糯稻,窩距25cm。根據我鎮(zhèn)幾年的實踐得知,畝栽1200窩,每窩栽5~8苗糯稻,基本苗6000~9000苗;主栽品種每畝1.7萬窩,大田基本苗4.3萬苗左右,是較為合理的間作群體,能使雜交稻和糯稻產量達到較高水平的合理種植密度。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可見管理在水稻生產中的重要性。要確保雜交稻、糯稻達到高產,還應加強田間管理。
1.平衡施肥 雜糯間栽技術同其他栽培技術一樣,采用有機肥和化學肥結合施用的方法,施肥量視稻田肥力而定:一般畝用三合原糞20擔、腐熟肥1000 kg、碳銨 50 kg、磷銨 20 kg、硫酸鉀15 kg、硫酸鋅2 kg作底肥。移栽后5~10天,畝施尿素10 kg、磷銨7 kg,促進秧苗轉青早分蘗;在水稻揚花后畝施5 kg尿素作穗肥,保證穗粒保滿,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8%左右。
2.病蟲防治 首先做好病蟲測報,如5月份和7月份的一代螟蟲、二代螟蟲防治時間要適時;其次常到田間查看,是否有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稻粘蟲、稻卷葉蟲等危害,一旦發(fā)現及時防治;最后是科學選用農藥,要減少農藥用量,嚴格控制毒性高、殘留期長的農藥品種,確保稻米的品質。
3.淺水灌溉 秧苗返青成活后,以淺水灌溉或間歇灌溉為主,使土壤通氣良好,盡可能提高水溫土溫,以利于早發(fā)分蘗。從孕穗期開始,田間應始終保持水層。在抽穗開花期保持一定水層,以緩解高溫伏旱威脅,乳熟期有條件可采用間歇灌溉,后期淺水灌溉,切忌斷水過早。生產實踐證明:全程有水灌溉有利于提高糯稻和雜交稻產量。
4.田間除草 插秧后15天內雜草長出1片葉時,每畝用100 g丁草胺加水200 g稀釋,噴灑在20 kg過篩的干細土中,攪拌均勻,堆悶6個小時后撒施。施藥時田中灌2~5cm深的水層,維持4天不排水(如缺水可以補充)。第5天正常灌溉。插后25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中后期人工拔草1~2次,做到地凈苗清。
做到單收、單曬。糯稻成熟時要及時收割,只收割稻穗,稻草在收割雜交中稻時再一并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