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1,楊松全2,丁玉春2
(1.四川省資中縣順河場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四川資中641205;2.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重慶榮昌402460)
病豬采食減少或廢食,喜臥,嗜睡,扎堆,體溫達40~42℃,皮膚發(fā)紅或有出血點,耳、腹下,四肢內、外側先后出現(xiàn)紫斑及皮疹,其呈腹式呼吸,出現(xiàn)肺炎癥狀,嚴重的張口喘氣,因呼吸麻痹而亡。部分病豬鼻流膿液,有的眼結膜充血,流淚,流漿液性鼻液,關節(jié)腫大,跛行或臥地不起。
病死豬以出現(xiàn)多發(fā)性漿膜炎為特點,大量的化膿性纖維蛋白滲出物覆蓋在腹膜和胸膜上,呈纖維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關節(jié)炎變化,其胸腔、腹腔積液,心包液和關節(jié)液增多,積液呈淡黃色,有的呈膠凍狀;脾臟腫大,邊緣有鋸齒狀突起;肺臟上覆蓋一層纖維性滲出物,部分肺心葉、尖葉肉變或蝦肉樣變,肺瘀血,肺間質增寬,肺呈暗紅色及大理石樣變化,小部分肺臟甚至出現(xiàn)膿腫,肺與胸膜粘連,肺葉切面有紅色液體滲出,腹腔臟器與腹膜粘連;腎腫大、出血或有白色壞死灶,腎皮質出血,乳頭有出血點;尿潴留;胃內無內容物,胃底充血;淋巴結腫大,特別是腹股溝、腸系膜和肺門淋巴結腫大較明顯,其切面充血、出血,呈灰白色。
3.1 豬藍耳病病毒檢測 采用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進行檢測,結果藍耳病病毒抗原呈陽性。
3.2 藥敏試驗 分離菌對替米考星、丁胺卡那霉素、強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環(huán)丙沙星敏感,對頭孢噻呋鈉、頭孢噻肟、紅霉素、羥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芐青霉素、頭孢唑啉鈉、慶大霉素不敏感。
4.1 隔離病豬,進行帶豬消毒,1次/3d。
4.2 豬群緊急免疫藍耳病活疫苗,1.5頭份/頭。
4.3 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捎闷涨澹ò惶婷卓夹牵⒎醉棵顾兀ǚ侥峥迹?、強力霉素(多西環(huán)素)等結合多康-21拌料或飲水,林可霉素肌注。
5.1 副豬嗜血桿菌病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特征,部分豬場免疫失敗可能是由于疫苗菌株血清型不同,發(fā)病嚴重時,應使用多個血清型的疫苗進行免疫。發(fā)病嚴重豬場,母豬可在產前7周和4周分別免疫1次,仔豬在7日齡、21~23日齡各免疫1次。
5.2 豬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該病可造成豬免疫力下降而繼發(fā)副豬嗜血桿菌病、豬瘟、豬圓環(huán)病毒病等。接種藍耳病弱毒疫苗后,疫苗弱毒會損傷機體的巨噬細胞,導致巨噬細胞數(shù)量短期內迅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