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珍
在追求“高效課堂”的語文教改大潮中,“隨堂練筆”已逐漸成為語文老師的“家常飯”。但是,我們不能為了練筆而練筆,怎樣使學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圍下不知不覺地形成較強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為閱讀文本與習作創(chuàng)造雙贏的態(tài)勢,從而使練筆也成為有吸引力的“魅力練筆”呢?
課文中有些重點詞語,是語言形象、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聚集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挖掘詞語的形象內涵,感悟理解詞語的情感內涵,讓學生在詞語與語境的溝通中,深入理解內容,深切感受情感。特別對低年級的孩子更應該這樣引導。
例如教學《蝸牛的獎杯》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抓住“遙遙領先”來進行說話練筆?!罢埿∨笥褌兿胍幌搿b遙領先’可以是什么情景?請你們想象一下,把這些小動物們和蝸牛比賽飛行時的情景貼到黑板上。再想象一下生活中你們看過或有過“遙遙領先”的時候嗎?誰能來說一說?!痹诹曌鲗嶄浿幸晃粚W生這樣寫道:“學校操場跑道上,小運動員們你追我趕。一個不讓一個,可是兩圈過后,我們班的張飛雨同學遙遙領先了。”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把握了課文所寫情景之后,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的情境,這樣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課文詞語、內容的理解程度,還有效進行了具體敘述的訓練,提高了學生讀與寫的能力。
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創(chuàng)新始終是其關鍵所在。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抓住孩子的這一天性,在他們意猶未盡處適時設計小練筆,就會激起他們創(chuàng)新的欲望,再及時予以熱情地鼓勵,高度地贊揚,他們就會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造,生成無限的精彩。
如學完《狐貍和烏鴉》一課后,孩子們仍然沉浸在故事之中,或惋惜、或埋怨、或氣憤,我隨機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烏鴉自從上次上當受騙以后,一直很后悔。這一天,它又叼到了一塊肉……’請你接著往下寫?!币皇て鹎永?,孩子們思維的閘門全部打開,他們大膽地想象,創(chuàng)意地表達,有的想象“狐貍被烏鴉用計懲罰”,有的設計“狐貍改變方法,烏鴉再次上當”,還有的創(chuàng)造出“小烏鴉出現,用計戰(zhàn)勝了老狐貍”……在這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既超越了文本,提升了認識,又體會到了寫作的成功與喜悅。當然,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教師還需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課文中,作者常常運用“留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在教學中,抓住這些“筆所未到,意有所忽”之處,結合有形部分,引領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及時進行“補白”,捕捉文本留白背后隱含的信息,從而使學生盡快走進文本內部的世界,披文入情,品味文章的語言。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中,“就這樣,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 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薄?3 年”,作者一筆帶過,卻讓我們感慨萬千,產生無限的遐想。13 年的忍辱負重、發(fā)憤寫作的過程是何等的艱辛、漫長!讓學生先看一段視頻,再想一想,寫一寫:“司馬遷怎樣把個人的恥辱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之中的?”在這樣“補白”的過程中,學生不自主地投入到司馬遷的發(fā)憤創(chuàng)作情境中去,并產生了無限敬佩的情感和異?;钴S的思維,司馬遷不屈不撓,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質,深深地銘記在學生們的心靈之中,并時刻激勵著他們。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個“對話”的過程既有個性化的解讀,也有師生與文本間的情感共鳴。“情動而辭發(fā)”,及時捕捉住這一“情感共鳴”處,引領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用自己的筆訴心中的情,可以使學生自己內心真實的感情得以盡情地表達。
《特殊的葬禮》一課中,現在與過去的塞特凱達斯瀑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面對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人們悲憤不已。這是情感抒發(fā)的突破口,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性的練筆:“他們悲的是 ________,憤的是________?!痹掝}拋出后,同學們各抒己見,異彩紛呈,寫出兩個自己的獨特體驗,在經過短短幾分鐘的練筆后,當堂交流。在這個練筆及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把自己當成了其中的一位游人,與文本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智慧與文本再次產生碰撞,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達到了有效地統一。
魅力小練筆,不僅讓我們的語文課變得更加靈動和亮麗,更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